羅玉冰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性護理在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8月~2021年3月接診的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綜合組各47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綜合組實施綜合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綜合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可有效調節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負性情緒
關鍵詞: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更年期;綜合性護理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多發于更年期女性,為常見婦科疾病,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為經期較短、子宮無規律出血等[1]。因患者對該疾病缺乏正確認知,難以引起重視,可導致子宮出血加重的情況,繼而增加患者負性情緒,影響其預后。本研究分析了綜合性護理在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中的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8月~2021年3月接診的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綜合組各47例。綜合組年齡最高57歲,最低45歲,平均(49.15±2.74)歲;病程1~13年,平均(6.85±1.77)年。對照組年齡最高57歲,最低46歲,平均(49.70±2.65)歲;病程2~13年,平均(6.97±1.4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綜合組實施綜合性護理。(1)建立檔案:記錄患者家庭背景、病史資料、個人基本資料,據此評估患者護理需求,分析負性情緒產生原因,確定護理目標。(2)認知干預:利用動畫影像資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宣解疾病知識,包括日常注意事項、治療方法、發病機制等,使患者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疾病,減輕其擔憂、不安感,提升治愈信心。(3)睡眠干預: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易出現睡眠質量降低的情況,可增加其焦慮、煩躁程度,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保證充足休息時間,保持規律作息習慣。(4)心理干預:定期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針對抑郁焦慮者,需做好一對一溝通交流工作,介紹成功案例并鼓勵患者講出真實感受,充分理解患者,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綜合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易罹患多種疾病,體內激素分泌出現異常,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為常見疾病,可引起營養不良、貧血、陰道出血癥狀,危害其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通過有效護理措施對患者認知、心理、行為狀態進行全面干預,穩定患者病情。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綜合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在綜合性護理中,建立患者檔案,評估護理需求,可提升護理有效性和可行性;講解疾病知識,使患者全面、客觀地認識疾病,可消除患者內心疑慮;睡眠干預可在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的同時減輕其焦慮、煩躁情緒;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加強心理干預,可提升其治愈信心,促進病情恢復。綜上所述,綜合性護理可有效調節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負性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琴芳.對更年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對改善其遵醫行為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0):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