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舒熒

摘要:目的:分析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聯合整體護理用于心肌缺血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心肌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聯合整體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心肌缺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心肌缺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24 h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臨床檢測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聯合整體護理能夠進一步控制病情狀況,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結局,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心肌缺血;24 h動態心電圖;常規護理;整體護理
心肌缺血多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心肌灌注不足。常見類型為心絞痛,隨著缺血缺氧程度的增加,可進展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多發生于老年人群,由于部分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容易忽略不易察覺,常常突然發病且病情危重,導致患者預后較差。因此,需要盡早對心肌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干預,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情況[2]。24 h動態心電圖主要是24 h內持續心電圖檢查,對心臟病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整體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實際情況為導向,為患者提供整體性、連續性的護理方法,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情況[3]。本研究分析分析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聯合整體護理用于心肌缺血護理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心肌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9~76歲,平均(52.3±6.3)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8~76歲,平均(52.7±6.4)歲。入組標準:符合《使實用內科學》中心肌缺血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和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病房護理、出院指導等護理措施。
觀察組采取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聯合整體護理,具體措施:(1)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采用北京華盛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動態心電圖檢查儀,持續24 h監測心電情況?;颊弑3制脚P位或坐位,將電極敷貼部位的體毛剃除,連接電極并指導患者記錄生活狀況包括起床時間、心情變化、用藥時間以及臨床癥狀發生時間。密切觀察患者發病時的心電圖特征以及生命體征情況,對于癥狀較輕患者可以給予藥物緩解,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等癥狀,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開展救治工作。(2)整體護理。護理方案制定。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一般資料制定整體護理方案,包括患者飲食習慣、心理狀況、排便、睡眠以及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等方面情況;飲食指導:指導患者低鹽飲食,保持少食多餐,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減少花生、芝麻以及動物內臟等食物的攝入;運動鍛煉:根據患者喜好制定運動鍛煉計劃,指導患者多進行戶外運動,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宜,例如太極拳、八段錦以及慢跑等,最好在下午3點到晚上8點這一時間段開展運動鍛煉為宜;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鼓勵和安慰患者,通過治愈案例提高患者信心;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健康手冊、播放宣教視頻、集體講座等方式講解疾病的危害,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認識,通過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學習疾病相關保健知識;生活指導:叮囑患者多飲水,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戒煙戒酒,睡前可以喝一杯熱牛奶,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心肌缺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心肌缺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心肌缺血是指冠脈狹窄或痙攣引起心肌灌注不足,可引起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時可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4],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需要盡早治療。
24 h動態心電圖是心臟疾病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能夠對心肌缺血進行很好的監測,可以更有效的捕捉動態心電活動以及靜態狀態[5]。整體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導向的護理模式,強調護理服務的整體性與連續性,滿足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情況[6]。整體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身心狀況,從而提高對治療依從性,同時通過飲食、運動管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身體素質,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肌缺血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肌缺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24 h動態心電圖聯合整體護理在心肌缺血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24 h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臨床檢測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聯合整體護理能夠進一步控制疾病狀況,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結局,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育梅.動態心電圖聯合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高血壓心肌缺血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16):166-167,187.
[2]范丹丹.遠程心電監測與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7):69-71.
[3]柴靜.動態與常規心電圖及遠程心電監測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研究[J].系統醫學,2019,4(9):122-124.
[4]荊萃.以護理程序為導向的整體護理在老年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9):165-167.
[5]瞿娜.24 h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臨床監測價值[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20,9(3):32-33.
[6]梁曉丹,于麗華.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