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卓景雯 杜鵬翾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20.015
著作鄰接權是作品傳播者對其賦予作品的傳播形式所享有的權利。以營利為目的,違反著作權管理法規,未經著作鄰接權人許可,侵犯他人著作鄰接權的視為侵權行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追究法律責任。文創即文化創意,文化創意產品是依靠人的加工,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當前,我國文創產業發展風生水起,在助力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抄襲等侵權現象屢見不鮮。文創商品可能歷經數月才能問世,但往往問世不久就有眾多劣質仿制品侵占市場。原創商品與仿制品往往外形相似、功能相似,價格卻相差極大,導致消費者更傾向于選購仿制品,這嚴重阻礙了文創產業發展。基于此,為助推文創產業良性發展,研究其著作鄰接權保護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文創領域著作鄰接權保護的關鍵
明確保護主體。著作權與鄰接權在保護主體上存在差異,只有明確文創作品中鄰接權保護主體的范圍,才能真正實現對文創作品中著作鄰接權的保護。著作權保護主體主要是指智力作品的創作者,囊括法人、自然人。而著作鄰接權的保護主體主要是以表演、錄音、廣播等方式幫助著作權人傳播作品的輔助人員,是以創作者為主體的著作權的一種衍生權利,其保護主體有表演者、出版者、廣播電視組織、音像制作者等,以法人居多。我們需在明確該權利的保護主體的前提下,為加強文創作品著作鄰接權保護奠定基礎。
明確保護對象。著作權保護對象主要是科學、藝術、文學作品,而著作鄰接權的保護對象主要是經由傳播者加工所得的作品。前者體現了著作權人的創造性,后者強調傳播者的創造性。以一首歌為例。歌曲一經創造,其作者就享有了著作權,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保護作品不受歪曲或篡改的權利以及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的權利。隨后,這首歌經由唱片公司錄制形成錄音作品,可以在各個媒體平臺上播放傳播。唱片公司作為錄制者,在其錄制過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獨創性的勞動,包括制作、編曲、后期混縮等,其對錄制的音樂作品以及音樂錄像帶作品享有著作鄰接權。對其錄音錄像制品,唱片公司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的權利。加強文創作品著作鄰接權的保護,需明確保護對象,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效果。
明確保護內容。著作權主要保護原創作者署名、發表等人身權,以及針對作品收益、處分、使用等財產權,著作鄰接權保護的主要內容為表演者自由演繹的權利、出版方書籍出版權利、音像制作者制作有關商品的權利及廣播電視機構制作相關節目的權利。著作權與鄰接權在保護內容上的區分在歌曲翻唱的情形中尤為重要。歌曲被改編翻唱是常有之事,一旦有著作權侵權產生,就需要對著作權及其著作鄰接權進行界定以明確法律責任。比如,當翻唱作品的詞曲創作和原唱是同一人時,即該作者既有創作作品而產生的著作權,其中包括表演權,又有因演唱而產生的表演者權。所以,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除因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而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或非營利演出之外,其他現場表演及唱片光盤錄制等方式的演唱,均同時侵犯了著作權人的著作權以及鄰接權。表演者權作為一種著作權的子權利,其保護力度次于著作權。當翻唱作品的詞曲創作人和原唱不是同一人時,詞曲創作人依然享有包含表演權的全部著作權,而原唱享有表演者權。因此對一首歌曲進行翻唱,既需要獲得詞曲創作人關于其表演權的許可,又需要經過原唱對表演者權的許可。完善文創作品的鄰接權保護,需在明確保護內容前提下增強著作鄰接權保護法律法規的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
明確前提條件。文創作品只要滿足法定條件,一經生成即擁有著作權并受到法律保護,著作鄰接權則需在著作權人授權及針對文創作品再利用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相應法律保護。例如,在公共場合未經歌曲著作權人許可將其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播放的行為,是一種機械表演行為,構成對著作權人表演權的侵犯。該權利是歌曲一創作出即產生的著作權,無需經授權或者許可。若對他人歌曲表演重新進行演繹或者翻唱,想要通過此行為取得著作鄰接權,即表演者權,則需通過原唱或者表演者的授權許可才可獲得。由于著作權與著作鄰接權形成的前提條件不同,在適用鄰接權相關法律時需要對此予以明確。只有這樣,文創法治保護質量方能提高。
如何加強文創領域著作鄰接權保護力度
與時俱進做好法律法規研究工作。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著作鄰接權的保護有法可依,避免出現保護流于形式、執行性不強等消極現象。這就需要統籌與文創領域相關國內外法治建設研究成果,借鑒國際社會文創領域著作鄰接權保護經驗,同時立足本國文創市場加大專項研究力度,使我國配套法規既可以與國際文創市場銜接,又具有針對性。文創產業發展與政策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技術環境等關系緊密,不同時代文創產業發展需求各異,加之法律法規具有滯后性,我們更需立足時下經濟領域的需求做好研究工作,拓寬著作鄰接權保護思路和保護范圍,通過研究結果的推行確保有關法規與文創領域發展保持同步,彌補法律滯后性缺陷,立足時代需求,將文創著作鄰接權保護納入周期性法律法規研究方案內,同時根據專項研究成果持續改進相關法律法規,助推著作鄰接權保護體系與時俱進。
健全懲罰性賠償制度。當前著作鄰接權保護難度較大,主要源于違法成本低、獲取文創資源渠道多、主體維權意識薄弱、取證及審判流程較長、維權積極性易受到打擊等原因。因此,需健全懲罰性賠償制度,抬高懲罰標準,適當追加賠償金額,增加違法犯罪成本,保護權利主體利益不受侵害,維護文創產業發展秩序。設定懲處制度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拉緊法治紅線,保護著作鄰接權。
加強著作鄰接權保護的機構協作與人才培養。其一,在專題研究基礎上組建著作鄰接權保護服務咨詢小組,從第三方角度出發加強有關權利保護的專業性,一方面積極整合有關案件的審理、處罰結果,另一方面提供矛盾化解、賠償協商等服務,使原創者權益得到保護的同時節約司法成本,提高侵權問題解決效率。其二,在規設專職服務機構基礎上健全監管機制,以敦促和指引職能部門相互配合保護著作鄰接權,加強網絡平臺監管,彌補文創領域著作鄰接權保護缺陷,助推監管體系與時俱進。其三,將工信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職能機構保護力量整合到一起,建立誠信體系,嚴明獎懲舉措,推行“黑名單”制度,加大懲罰力度,在嚴肅認真的環境下傳導正確的著作鄰接權保護價值觀念。版權局、公安機關等部門需加強協作,及時解決侵權問題,加大打擊力度,各部門配合偵查,針對侵權現象一查到底,增強文創領域著作鄰接權保護力度,提高該領域法治監管有效性。其四,加強法治人才的培養。法治人才是新時代背景下從事文創市場法治監管、權利保障研究的主力軍,可以為配套法規實施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議,參與國內外著作鄰接權保護研究活動,將先進思想、技術、模式帶入國內,為法治體系科學發展給予有力支持。
創新文創領域著作鄰接權的保護方式。當前文創領域知識產權相關糾紛不斷增多,為明晰該權益保護發展動向,響應民眾需求,掌握文創市場發展走勢,提高法律法規發展性、契合性,需創新有關權益保護方法,如建立權利保護預警機制,借助智能技術對上傳網絡的文創產品予以審核,一旦觸發預警機制需委派專員對文創產品進行深入研究,了解侵權內因,若觸犯法律需按規定賠償,若存在觸犯法律的風險則予以警告,結合保護預警機制規設層級。建立數據庫,為數據統籌、存儲、流通創造便利條件,充分利用公安、司法部門等職能部門的著作鄰接權相關信息,為備部門信息共享、有效預警、協作研究并推行維權方案提供依據,同時應用數據挖掘技術明晰著作鄰接權保護關鍵,以此為依據持續改進監管、懲罰等制度。
做好法治宣傳。要讓社會更廣泛地了解著作鄰接權,讓更多人肩負對該權利的保護責任,就需要加大文創領域法治宣傳力度,使更多民眾了解文創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而在著作鄰接權主體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意識地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營造社會文創領域法治化發展的氛圍,繼而達到提高我國總體著作鄰接權保護水平目的。
綜上所述,為助推我國文創領域穩健發展,立足該領域加強法治監管尤為必要。這就需要率先厘清著作鄰接權保護邊界,明確保護主體、內容、對象、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立足經濟領域做好研究工作,彌補法律滯后性缺陷,助推著作鄰接權保護體系與時俱進;健全懲罰性賠償制度,增加侵權成本,維護法治權威;加強著作鄰接權保護的機構協作與人才培養,同時做好法治人才培育工作,探析文創領域加大著作鄰接權保護力度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通過創新加強文創領域的著作鄰接權保護,在保護過程中發揮技術的助力作用;做好法治宣傳,營造文創領域法治化發展的氛圍,以期促進我國文創產業行穩致遠。
責編/王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