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濤 劉婷婷
摘 ? ?要:玉米作為環境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高的經濟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經濟體系中有著十分高的地位。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工業生產等對玉米的需求,必須注重提升玉米的產量與品質,也必須關注對土壤環境的保護,提升玉米產量與品質的同時不可破壞土壤環境,這也是應用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主要目的。闡述了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具體應用及技術要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玉米保護性耕作的創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02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S345 ? ? ? 文獻標志碼:B
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在保證玉米穩定產量的基礎上,為玉米創造更好的生長條件,并實現對土壤環境的有效保護,維持玉米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通過保護性耕作模式,讓土壤環境不受農業耕作的負面影響,進而保證玉米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探索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有效應用途徑,總結技術應用中的技術要點,有利于保證玉米種植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1 ? 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概述
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改變種植模式,實現科學的水肥管理及其他田間管理技術,從而改良玉米的種植條件,達到促進玉米生長的目的,進而提升玉米的產量與品質,有利于讓種植戶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另外,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也能改善當地種植環境,避免生態環境出現問題。該技術是一套綜合性較強的耕作技術,能顯著提升水資源、土地資源及生物資源利用效率,對促進地區農業發展有重要意義[1]。
玉米的適應性較強,在我國南北地區都適合種植。隨著玉米種植產業的不斷發展,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機械化玉米種植模式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保證玉米種植產業的穩定發展,必須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通過合理運用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為大規模機械化玉米種植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對當地生態環境有重要的保護作用,降低了玉米種植的管理難度及成本投入。在應用時要結合當地土壤環境的實際情況,對土壤環境作出改良并提高對相關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為提高玉米種植的綜合效益提供有效途徑。
2 ? 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具體應用
2.1 ? 玉米寬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閑種植
玉米寬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閑種植能讓土地休養的時間更加充足,對恢復地力有著重要的幫助[2]。
2.1.1 ? 技術要點
在該技術的支持下,用于種植玉米的寬行地壟寬度應控制在約0.9 m,窄行地壟寬度控制在約0.4 m。通常情況下,在秋季全部收割完玉米后,可在田間保留0.4 m左右高度的玉米秸稈,并在田間進行旋耕翻整,以此達到秸稈還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進而為下一輪的農作物種植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具體操作時主要對寬行上的秸茬進行旋耕翻整,窄行可保留秸茬,在自然環境下逐漸腐爛轉變成土壤肥料。第二年春季再次種植玉米時可直接播種在寬行上,窄行就成為新的苗帶,此時可進行追肥、中耕工作。
2.1.2 ? 技術應用
玉米寬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閑種植技術可以調小玉米種植帶窄行的行距,調大寬行的行距,為土壤深松處理、追肥創造更好的操作空間。通過在田地中保留玉米高茬秸稈,維護土壤的透氣性及保墑能力,進而節省了下一輪種植前期準備階段的工作量。
在對土地進行深耕翻整時,要同時進行整地與施基肥,注意保證深耕時旋耕深度應達到技術標準,做好深松處理有助于提升土壤的保墑能力。同時根據玉米的每個生長階段對養分需求不同的特點,定期、定量追肥,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還要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實際情況,做好對玉米產區的灌溉澆水工作,保證土壤水分含量能滿足玉米生長所需。玉米寬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閑種植技術的正確應用,能有效提升玉米產地的土壤微量元素,讓玉米獲得更充足的養分供給[3]。
玉米收獲后的秸稈被腐爛分解后能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進而達到改良土壤環境的目的。秋季在玉米產區內進行追肥與土壤深松處理,玉米收獲后對土壤進行旋耕深翻工作,保證土壤環境達到農作物的種植標準,為第二年農作物的種植提前做好準備。與此同時,土壤經過一個冬季的晾曬,紫外線也能有效滅殺土壤中有害菌群、農業害蟲蟲卵等,進而降低第二年農業生產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有助于保證玉米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降低病蟲害對經濟效益的損害。
玉米寬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閑種植技術達到了科學調控玉米種植密度的目的,對空間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不會阻礙玉米的生長,有效提高了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合理控制了玉米種植密度及使用的玉米種子數量,對降低玉米種植成本起到積極作用。
應始終保持良好的土壤環境,為玉米植株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還要注意加強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根據氣候環境與玉米生長狀態,合理調控灌溉的用水量,解決水分供求矛盾[4]。
2.2 ? 玉米滅高茬整地種植保護技術
2.2.1 ? 技術要點
要想保證玉米滅高茬整地種植保護技術能夠獲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在應用過程中必須把握該技術的要點。
第一年采用常規種植模式種植的玉米收獲后,可在田間保留20~30 cm的高茬,在秋末前使用機械設備完成整地工作,同時將留在田間的玉米秸稈打碎還田,粉碎后的玉米秸稈在土壤中會逐漸腐爛,經過一個冬季的晾曬,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第二年春季播種前7 d再進行1次土地翻整,打碎田間體積較大的土塊,保證地面平整后在地塊內壘出地壟后進行玉米精量播種。在該模式下進行追肥時,要同步進行土壤的中耕工作,翻整深度控制在18~20 cm。秋季收獲玉米后,保留30 cm玉米高茬,再使農機設備完成整地與根茬的粉碎還田工作。
玉米滅高茬整地種植保護技術適合應用在土壤含水率較低的地塊,保證玉米的留茬高度在20~30 cm,滅茬深度應控制在10~15 cm,并保證滅茬、整地、起壟、鎮壓工作同步進行,滿足玉米播種的良好狀態。
2.2.2 ? 技術應用
玉米滅高茬整地種植保護技術的應用,也能通過玉米秸稈在田間的自然腐爛提升土壤的肥力,在秋季完成整地與秸稈還田后,粉碎的玉米秸稈經過一個冬季的腐爛分解,土壤的透氣性能顯著提升,為第二年的玉米種植奠定了良好基礎。
3 ? 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的創新策略
3.1 ? 提高種植戶的思想認識
想要更高效地推廣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首先要注重提高種植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讓種植戶認識到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對提高玉米產量、保護土壤環境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確的應用方法。其次,地方政府應加強對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工作,通過多種方式科普宣傳,調動種植戶的參與積極性,為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奠定良好基礎[5]。
3.2 ? 實現產業轉型
由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為了更好地發展地方農業及產業,基層農業部門必須將目光放長遠,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農業產業結構作出宏觀規劃與調整。
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對農產品市場的調研工作,掌握市場對玉米產品的實際需求,以此為基礎對玉米種植業作出調整,選擇更加優良的玉米品種,以此達到降低玉米種植管理難度、降低成本、提升玉米產品競爭力的目的。并在原有基礎上做好產業的轉型,逐步實現玉米種植的集成化、規模化,再將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模式運用其中,從而更好地促進玉米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
3.3 ? 培養與引進技術人才
為了更好地推廣宣傳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確保技術能夠有效地發揮出提升產量、改善土壤環境的作用。
在工作中還要注重培養與引進技術人才。通過提升農業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同時定期組織農技推廣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工作,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在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還要做好實地技術指導工作,可以建立農業科技網站,對種植戶提供線上咨詢服務,擴大農機設備租賃、維修服務站點的范圍,建立更加健全的技術推廣體系,確保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快速推廣普及[6]。
4 ? 結語
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有效應用,有助于提升對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包括空間資源、水資源及其他資源,同時也能實現對生態環境、土壤環境的改良,總之,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對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 1 ] 李峰.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模式[J].農家參謀,2020(8):43.
[ 2 ] 劉玉新.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模式[J].吉林農業,2019(21):32.
[ 3 ] 馬丹丹.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模式[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87.
[ 4 ] 郎春華.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