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規定:“體育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中考成績總分”,體育開始受到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高度重視,為了讓學生在中考體育中獲得好成績,教師有責任帶領學生完成日常訓練以及考前準備。本文將具體闡述如何使學生有效備戰中考體育。
關鍵詞:中考;體育;備戰
中考體育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發展,體育的地位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同時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也得到了有效激發。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體育成績,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備戰中考體育,保障學生能取得優異的體育成績。
一、制定嚴密的訓練計劃
首先,教師要確保訓練周期及時間的科學性。就以田徑項目來舉例,要遵循周期循環的方式進行訓練。通常以7天為一循環周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承受能力把控訓練的力度,繼而再調整訓練次數、訓練強度、訓練負荷,保障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體育水平。
其次,教師要確保訓練內容及種類的完整度。初中體育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類,柔韌性訓練。這也同樣是每節體育課必備的環節之一,如,立定跳遠可以展現身體平衡性與柔韌性。良好的柔韌性有利于學生在體育中考中穩定發揮,并取得優異成績;第二類,速度訓練。速度是反映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是中考的必考環節。可以在學生精力充沛、興奮度高的狀態下進行速度訓練;第三類,力量訓練。力量增長是反映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需要借助不同的運動項目來鍛煉身體不同部位的力量,男生可進行前擲實心球或引體向上訓練,女生可進行仰臥起坐訓練;第四類,耐力訓練。這里主要指一般性耐力訓練,通過一定時間或距離內的跑步進行訓練,中考要求男生跑1000米,女生跑800米,學生經過耐力訓練可以有效提升1000米或是800米的成績。
二、抓好考前的強化訓練。
教師要利用1至2個月的時間進行考前集訓,可利用課間操或是放學后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考前強化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
首先,訓練計劃要具有科學性,體育中考一般在4月份舉行,教師可將強化訓練安排在2月到3月之間,可將訓練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準備期、過渡期、競賽期。 對體育中考的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確保訓練時間的合理性,并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并把訓練計劃發給學生,并要求師生互相監督。
其次,控制好訓練的強度與訓練量,并根據考試項目合理制定訓練的措施。 例如,女子800米跑,即會考查學生的跑步速度,也會考查學生的耐力。因此, 教師要將學生的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合理安排好,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使學生的專項力量訓練與發展速度的訓練都得到相應的提升,除此之外,也要提升學生的速度耐力與無氧耐力,學生在訓練時要注意細節,糾正學生經常會犯的錯誤,學生會在考場上有效規避經常會犯的錯誤,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
三、模擬體育中考考試
在中考即將來臨的時候,學校應該舉辦2次或3次模擬考試。根據中考中各個項目的特點、要求規則、評分標準以及動作的重難點,以模擬考試或模擬比賽的形式開展,通過對學生進行強化與量化的綜合練習,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興奮度,并且模擬中考體育考試可使學生提前感受體育中考的氛圍,在正式的體育中考中,學生可以快速適應考試時的環境、要求、規則等等,可以有效減少或者避免考試中的失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終可提升體育中考的成績。因此,學校一定要在考試之前舉辦模擬考試,通過考前模擬會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學生的體育成績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做好中考前的準備措施
要想在體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績,那么必須要做好中考前的準備措施。首先,針對中考中各個項目進行集訓,嚴格按照考試標準來進行,確保學生適應體育中考考試的形式,能有效避免各種失誤。其次,教師要在訓練之余合理安排學生的休息時間,確保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應對考試。然后,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考前飲食衛生,保證膳食營養全面、飲食適度。接下來,確保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比如,訓練結束后不用冷水洗頭洗澡或者不長時間吹空調。最后,教師要向學生傳授考試經驗,比如,根據中考體育項目的考試的先后順序和時間來靈活調控自己的體力,確保以最佳狀態參與到考試項目中去,并且在考試間隙可以適當吃一些諸如巧克力之類的易消化、熱量大的食物以補充體力。此外,也要做好考前的心理疏導:教師要把考試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想到,要有應急預案, 并教會學生,對那些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要鼓勵他們。臨場考試前,教師應向考生進行心理戰術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心理調控。
五、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使學生在體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教師一定要格外重視平時的課堂教學以及考試前的集訓,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幫助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與身體狀態應對體育中考。
參考文獻:
[1]麻苗苗.備戰中考體育的訓練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19(1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