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要:目前,社會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都得到很大提升,那么將來,無論學生是選擇軟件開發和應用方向發展,還是選擇進入高一級院校繼續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C語言學習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如何改進和提高《C語言》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關鍵詞:學習效果 ;C語言;評價
經過多年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學生普遍認為掌握《C語言》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教育教學模式正在發生著改變,如果教師能實時掌握學生學習C語言的效果反饋,那么可以將教學質量再提升一個新高度。
一、C語言學習需要具備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在入學以后就需要接受基本的系統的專業課程學習,這些專業課都是必須要理解掌握的。如果需要能運用C語言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那就還必須學習并進一步掌握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和技巧,甚至是熟練掌握一些常用算法。當然,C語言程序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英文單詞來書寫,所以,學生們還要熟練記憶一部分英文單詞及含義。
在此基礎之上,也是最核心最難轉變和理解的關鍵能力也就是“面向過程”的一種思考方式。
二、目前中職學生C語言學習需求現狀
對于初學編程語言的中職學生來說,鑒于C語言的復雜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中職學生的基礎能力較差,而C語言教學又過于注重語法,忽視了程序設計訓練和編程思維的培養;此外,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是培養相當數量的產業工人和編碼人員,這也符合中國產業結構的現狀特點。其次,當前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不足、基礎差等不足。同時,考慮到學生學習接受能力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從而在教學中給予教師反饋。
三、學習效果評價的幾個方面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C語言編程的目的是樹立編程觀念,掌握編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簡單的算法設計和編程的一般技能;此外,考慮到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從事軟件開發工作,所以,一方面為了保證學生們掌握基本且系統的C語言科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訓實踐能力、形成一定程度軟件開發的觀念意識。
(一)課堂學習環節
是否能表現為有意識地、主動地傾聽教師授課內容。
能否積極響應,并且表現為有積極主動參與的動機。
能否對課堂中某個知識點有特定的表達。
是否思維條理化,會比較、聯系和綜合前后所學知識點。
(二)課后作業反饋
能夠記憶,一些科學常識性的知識,雖不理解原理,但是能記住。
描述本節課學習知識點以及某些特征、特性的作用。
能夠識別或區分與材料發現的相關和無關部分或重要和次要部分,并指出差異。
能發現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形成一般性的結論,并簡單運用。
(三)上機操作環節
屬于初始水平,剛剛學會的起步階段。
屬于初顯水平,學習了一些簡單技巧,自己能不斷摸索又不斷學習。
屬于勝任水平,屬于基本掌握了所學習的技能,能夠獨立運用。
屬于精通水平,屬于熟練掌握了所學習的技能,已經能夠自然及自如地運用并解決問題。
(四)知識點掌握程度
1.掌握C語言程序的基本語法和編程知識,包括:
(1)C語言中常見的基本數據類型。(2)常用的三種程序設計結構:順序、選擇、循環。(3)C語言程序設計中函數編程方法,以及聲明定義調用和參數傳遞。(4)數組在C程序設計中的應用。(5)指針在C程序設計中的應用。(6)變量的生存期和存儲方式等知識。(7)C程序設計中算法的特點和流程圖表示等。(8)了C語言中常用的輸入輸出命令
2.熟練閱讀和使用結構化編程方法來設計、編寫、調試和運行C語言程序,包括:
(1)正確分析簡單的C語言程序并給出運行結果。(2)對有錯誤的程序進行修改并編譯通過得到正確的結果。(3)熟練用C程序設計實現一些簡單的算法。(4)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并能正確應用。(5)對有空缺的程序進行補充和完善并得到正確的運行結果
3.能夠應用C程序進行簡單應用問題的程序設計與測試,包括:
(1)C程序源代碼和簡單工程的調試,編程過程中常見錯誤的調試。(2)常用C語言開發工具的使用
四、學習效果評價的方法與建議
由于評價指標緊密圍繞學生展開,能準確考查學生在知識、技能、素質方面是否達到目標,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C語言掌握情況。其中,以課堂學習、課后作業、上機操作三個方面效果評價為基礎,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學生互評;以知識點掌握程度為核心,夯實學科體系,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具體評價方法是:評價分兩個部分課程流程閉環考核評價和知識點掌握程度評價。其中課程流程評價分為課堂學習、課后作業、上機操作三部分,分別占總成績的15%、20%和25%。知識點掌握程度是評價學生通過學習成果反映出的C語言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屬于學科學習的核心部分,占總成績的40%。
參考文獻:
[1]林曉慶.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質量及評價研究[J].品牌,2019(00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