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玉
摘要:在開展區域共享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幼兒社會性發展為主要策略,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環境、安全適宜的材料以及有價值的經驗,每個班級結合教師特長,創設滿足幼兒發展與成長需要的大的特色區,讓幼兒在與不同班級的環境,不同的幼兒、教師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學會交往合作、懂得同情;如創設語言區讓幼兒在分享故事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社會性發展;通過美工區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男、女人物的不同特征,樹立性別意識。本文從區域共享活動來闡述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區域共享活動;與同伴關系;社會性發展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包括親子關系的發展、攻擊性行為的發展、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性別角色的發展、同伴關系的發展。在本文的論述中,主要從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同情心)、與同伴關系的發展(受歡迎型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讓幼兒樹立性別意識)三方面進行此部分內容的介紹,并結合具體的目的運用角色區、語言區以及美工區,讓幼兒獲得全面的發展。
一、運用角色區,培養幼兒的同情心理
幼兒的同情心屬于親社會行為發展的范疇。幼兒在角色區進行角色扮演讓幼兒真正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懂得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走出以個人為中心的思維模式,真正讓幼兒懂得理解接納他人,學會主動幫助他人,促進幼兒同情意識的形成,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中。
為了能讓幼兒了解不同的職業,親身體驗不同的情感體驗并產生同情心,我們會在角色區建立醫院、小超市、餐廳等不同角色讓幼兒進行游戲,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扮演醫生、病人,在扮演過程中模仿職業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等,活動后分享表演感受,讓他們懂得站在醫生和病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的同情心,懂得關愛、尊重他人。
二、使用語言區,讓幼兒更受大家歡迎
本文以幼兒的心理類型,將同伴關系分為:受歡迎型幼兒、被拒絕型幼兒、被忽視型幼兒、矛盾型幼兒以及一般性幼兒,而大部分的幼兒喜歡成為備受歡迎的人。為此,教師可以讓他們展示個人的優勢,并得到其他幼兒的肯定。對此,教師運用語言區讓擅長表達的幼兒通過廣播講故事,使這些幼兒受到歡迎的同時,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讓幼兒自主選擇扮演講故事“小小播音員”。在活動開始后,教師對幼兒說:“播音活動開始啦,請大家仔細聆聽!”與此同時,教師將根據幼兒進行故事扮演。第二,讓幼兒講故事。為了讓更多的幼兒融入聽故事中,教師與幼兒討論共同制定規則:聽故事的小聽眾不僅要安靜傾聽,而且還要回答故事中的問題,而積極回答的幼兒可以獲得一次播音的機會。第三,講故事。教師讓講故事的幼兒介紹故事。幼兒開始自己的故事講述:“從前,一只狐貍十分饑餓,抬頭看到一個烏鴉叼著一塊肉從天空飛過,并緊跟著烏鴉,看到烏鴉飛到了樹上,而狐貍也跑到樹下。狐貍為了吃到烏鴉嘴里的肉說:‘烏鴉你的羽毛好漂亮!’烏鴉心中暗想:‘我才不會上當呢!’狐貍狡黠地說:‘你唱的歌真好聽,你能不能讓唱兩句給我聽?’烏鴉的聽了心里美滋滋的,于是它張開大嘴唱起歌來,烏鴉一張嘴而肉正好掉在狐貍的嘴里……”在這個故事講完后,其他幼兒紛紛鼓掌,而講故事的幼兒在大家的贊賞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獲得了滿足感。教師通過運用語言區讓幼兒自主選擇故事分享,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成為受歡迎的幼兒。
三、采用美工區,使幼兒樹立性別觀念
性別角色的發展包括:性別概念的認識、性別角色知識獲取、性別認同的關鍵期、對于性別的喜愛程度、性別角色的行為。性別角色的發展屬于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部分。為了增強幼兒的性別意識,教師創設美工區,讓幼兒為性別不同的小玩偶制作小衣服,并讓他們表達男孩女孩在行為、穿著上的不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男孩、女孩的不同,讓幼兒觀察兩種性別的不同,并交流男女孩的不同點。其次,教師讓幼兒運用美工區的材料,為小玩偶制作衣服。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教師采用分組合作的方法,讓幼兒之間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并相互配合為玩偶制作相應的衣服。通過運用材料,教師讓幼兒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使他們樹立性別觀念。
總而言之,教師在培養幼兒社會性意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給幼兒提供自由、寬松、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在這些環境中,真正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表現能力,使他們懂得分享、合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芳.讓區域共享活動成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樂園[J].山西青年,2018(16).
[2]譚麗碧.開展區域共享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時代教育,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