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艷飛 高文娟
摘要:改革開放后三明市消費結構顯著升級,但三明城鄉居民在此背景下消費結構升級仍受城鄉收入差距及消費環境等影響,為緩解這些因素的影響,實現經濟內外雙循環是當務之急。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城鄉消費現狀為基礎進行相關分析,從改革開放以來三明城鄉居民消費情況探討三明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文章從經濟內外循環角度出發,給出促進三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建議。
關鍵字:雙循環;消費結構;三明市
本文以三明市城鄉人民為調查對象,從消費結構視角出發對三明城鄉人民消費水平構成做出詳盡的剖析。對于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能力,將有助于有效維護中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從而形成更為健全且更加高效的供應管理體系。不僅是三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將為中國經濟建設雙循環系統面奉獻一分力量。
一、三明城鄉居民消費情況
改革開放以前的三明總體消費水平都處在一個較低的階段,消費結構也較為初級,基本生活必需品在家庭總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在黨的40多年領導下三明地區也逐漸地改變了貧困落后的社會面貌,三明市出現了消費結構的轉變。
(一)居民消費增加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來源。近年來三明市居民收入數據可觀且不斷上升,增長趨勢不斷向上,增長速度穩定。而消費也在隨著居民的收入增長而攀升。2018年,消費增速放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50億元,2019年,消費平穩增長,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9.22億元,增長10.2%,居福建省第4位。
(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由三明市GDP總值穩步上升,居民收入也相應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并擴大了消費需求,消費進一步促進收入及GDP的提高。收入增加及經濟發展帶動了消費需求的增大,人均居住面積也在增加,居住條件得到改善,無不顯示著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居民各項消費支出增加,消費結構顯著升級,且現實生活中三明城鄉居民衣著消費向著追求個性化、時尚化發展,居住條件獲極大改善,家庭耐用消費品接續更新換代,交通通信消費大幅增長,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全面增長,尤其是隨著醫療改革的推進,三明醫療保健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二、制約三明地區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因素
(一)城鄉收入差距大
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三明地區消費結構的升級。在三明地區的城鎮生活消費水平與農村生活消費水平均占比其可支配收入70%的情況下,農村居民的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的支出在生活消費支出占比遠低于城鎮居民消費占比。三明地區的城鎮家用電器及耐用品,以戶為單位的擁有量遠高于農村居民,這些情況都體現出城鄉消費結構的差距和不平衡,而這些因素也都側面的反映了城鄉收入的差距對消費結構的升級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
(二)消費環境不便利
三明地區的消費環境缺乏便利性,受到地勢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就三明地區農村消費環境而言,農村主要以雜貨鋪、小超市、集市為消費主要場所,買賣商品的多樣性和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制約,且農村消費環境相對惡劣,售賣商品的環境及商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在城鎮地區社區消費的便利性有待提高,三明城鎮地區的社區消費意識薄弱,缺乏便利性,因為消費環境的不便利,消費環境的不便利導致線上購物無線下購物發展不平衡,從而制約了三明地區的消費結構升級。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三明地區的產業結構的比重不合理,多半以第二產業為主,根據統計,就三明近幾年的產業結構分布占比來看,第二產業的占比超過50%,遠超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從第一產業上看,受地形因素等影響農業的總產值遠高于林、牧、漁業,發展后勁不足。而從第二產業的占比中也可以看出,三明地區的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以鋼材、鐵礦石、化學原料藥等較為初等的原材料為主,是一個重工業發展為主的城市。所以三明地區的產業結構存在第一產業發展緩慢、重工業結構升級和輕工業發展平衡、向第三產業轉型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當地消費市場對于產品的供給能力和產品的多樣性發展,從而影響三明地區居民的消費情況、收入情況和消費結構的升級。
(四)有效投融資不足
在福建省內的九個設區市對比表的實際利用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和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3項經濟和社會指標中,三明均位列末位,且各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呈負增長趨勢。三明地區企業及居民普遍對于投融資的意識不足,關于資金的籌集運用、投資、融資等方面的認識相對薄弱,這也就導致了三明地區的有效投融資不足。三明地區沒有相對成熟和完善的金融市場,無法提供給當地企業很好的投融資環境,企業通過內源融資和其他的經濟主體籌集資金的能力較弱,其自身發展所需資金的來源受限,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沒有足夠的保障。投融資不足的情況下企業的發展會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結構升級,同時也制約了居民消費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五)開放水平不高
受地勢、交通、產業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三明地區的開放水平不高,對外合作需要主動“引進來”,更要“走出去”。三明地區多為丘陵山地,這樣的自然環境嚴重阻礙了交通的便利,也提高了商品的運輸成本,加之三明在外的知名度較小,吸引外部投資的能力相對較弱,對外開放需要繼續做好招商引資,提高外部投資和自身知名度。此外,三明對外開放以來,引進的外部投資和合作多為港澳臺地區,其占比就高達近85%,呈現出兩岸發展特色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對外開放的不足,三明地區對于東南亞等地區的合作和發展仍有待發掘和拓展。
三、促進三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建議
(一)經濟內循環
1.擴大有效投融資
擴大投融資,必須就要打造投資融資大平臺。積極支持以三鋼閩光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融資需求,探索設立以行業板塊為依托的產融結合的新型投融資平臺,形成企業市場化造血機制,降低資金成本,提升資本效率。推進政企銀合作,積極向銀行爭取重點項目貸款額度。規范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依法依規發行債券,用于重點領域建設。
2.縮小收入差距
想要縮小收入差距,必須提高就業水平。落實政府就業政策,鼓勵居民主動就業,創新靈活就業保障機制。統籌做好以大學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同時,不忘對一些困難人群的關懷,加強對困難人群的就業援助和兜底幫扶,推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扶貧工作。開展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讓有就業困難的人有個一技之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3.改善消費環境
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商家要擔起社會責任,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開展商業活動都必須恪守商業道德,堅持誠信經營,把好質量關,以品質贏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打假”力度,加強源頭治理,構建聯合激勵懲戒等長效機制,讓制假售假者受到應有懲處,同時對新業態新風向及時緊跟應對。
(二)經濟外循環
1.深入融入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福建省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部分,也給三明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每個城市特別是三明這種后發城市應該行動起來,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才有機會在一輪發展大潮中有所作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設立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來三明投資。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更好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三明要不斷完善自身產業鏈建設,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本事,吸引外商投資的同時,也能把三明推特色廣出去。
2.推動產業梯度升級
改善貿易企業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外商投資,用先進技術裝備、先進技術來拉動產業結構升級。政府應適時引導,幫助農民和企業跟蹤適應市場變化,小心處理短期時令產品,保持生產規模與市場需求的動態平衡,避免價格波動風險帶來的滯銷等問題。充分利用三明市農業經濟的區位比較優勢,充分發揮三明市在水稻制種、柑橘種植、蛋雞飼育等特色產業上已經形成的規模和品牌效應。
3.積極發展外貿
三明作為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在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也應該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在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促進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優化貿易結構。積極推動綠色資源、產品和服務貿易,擴大節能環保技術、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等產品和服務的進出口規模。打造綠色貿易發展平臺,開展綠色貿易試點,鼓勵獲得綠色產品認證的商品的出口,引導企業降低出口產品碳含量。在促進貨物貿易的同時,應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尤其是生產性服務貿易,使二者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四、結語
三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處于進一步擴大消費的轉型升級的過渡階段。為此,政府、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三方均應進一步轉變觀念,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從而形成合力,才能加快三明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轉型的進程。在內循環方面:一是擴大有效投融資;二是縮小收入差距;三是改善消費環境。在外循環方面:一是深入融入一帶一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二是推動產業梯度轉移,提升國際競爭力;三是積極推動外貿發展與必要的出口轉內銷。由此雙管齊下推動三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參考文獻:
[1]張妮娜.雙循環格局下的消費升級戰略研究[J].市場調查信息:綜合版,2021(2):2.
基金項目:2021年度三明市社科規劃項目(21094),三明學院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111311047)。
作者簡介:莫艷飛(1988-),女,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高文娟(2000-),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