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恒嘉(昆明理工大學)
在人類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抵御自然災害等極端環境的侵襲,人類逐漸學會用木瓦搭建自己的棲息地。然而在我國科技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建筑已經不是簡簡單單我們為躲避大自然風雨雷電的避風港。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大部分閑暇時光都是在室內空間度過的,這些冰冷的室內建筑物似乎已經把每個人和自然的空間距離拉得越發遙遠,因此,希望能夠得到一片安靜的室內空間,渴望并進而追求自然、回歸親近大自然、感受自然已然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內心迫切需要。這種需求的結果就是“城中世外桃源”自然觀念的挑戰,在人文氛圍濃厚的城市里,努力尋求屬于“隱逸”鑲合的天地,再加以意境的表現,流觴曲水、奇山異石、亭閣臺榭等等如“離騷”一般的深層世界,把原本屬于景觀的元素引入室內,并加以改造進而形成獨特室內景觀藝術。
將園林景觀元素提取室內化,形成具有意境的室內景觀,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合,繼而達成景觀園林造景技巧向室內空間的滲透。通過對室內意境設計營造的基本要素和意境營造藝術手法的深入分析,將各種意境有機地結合融入室內意境設計中,使室內人們在享受到生活樂趣的同時,能夠深刻感受到室內意境設計營造中的一種精神審美韻致,這也是意境設計營造的最大精髓意義所在。通過美在意境表現上的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實現理想情感與現實場景的完美融合、意象上的統一賦予整個室內建筑更深刻的藝術內涵和審美細節,進一步大大提升室內建筑設計的藝術審美價值水平和藝術品位,從而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生活環境,向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萬物的空間意境和諧共處。
在室內設計意境營建的要點上,很多設計師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啟發,并在藝術設計實踐中將之不斷發展壯大。設計師將意境融入室內設計中,讓人們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實現室內設計的本質魅力,即室內藝術意境的魅力。
手法的角度分析,我們以貝聿銘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為例。坐落在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我國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先生博物館設計的封山之作,也是其集大成之作。如果說盧浮宮東館的設計拓展了近現代建筑語言與手法,那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設計則是更深層次的探究,發現了現代與傳統、極簡與繁復等等對立面中微妙的平衡點。(圖1)

圖1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延綿而上的坡地連接起城市與位于二層的建筑入口,兩側列植的棕櫚樹投下陰影,驅散了炙熱夏季陽光帶來的躁動不安。受到已歷經千年風沙洗禮的開羅艾哈邁德·伊本·圖倫清真寺啟發,貝聿銘筆下的這座建筑仿佛一尊雋永的雕塑。但同時,又在形式、材料與建筑語言上與卡塔爾文化本源遙相呼應。
在外部,法國石灰巖樸素低調,而交錯相切的幾何體量在陽光與燈光的映照下產生了萬千種變化,光與影成為空間的主角。在內部,極高的完成度與后期維護質量讓空間一如最初設想般純凈、清晰、井然有序,使得建筑本身也成為一件讓人流連忘返的藝術品。建筑的平面一反現代建筑的原則,看似絕對對稱:漫步其中可以看到樓梯、門洞、吊燈、天花鑲板甚至玻璃扶手接縫等等各種元素的中線對齊,然而,在屋頂的下側,作為支撐結構的三角形墻體與柱子在不同高度上相接,又輕松地打破了絕對對稱,激活了空間。(圖2)從這個角度而言,貝聿銘的設計成為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超越了任務書中簡單的指標,也超越了建筑師傳統意義上的職責所在。

圖2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內部
對于現代建筑設計而言,視覺空間營造設計技術并不是獨立于設計模式之外的,而是一種屬于軟性的設計技術,貫穿于設計之中以提高設計效果。通過對消費者身體心理和視覺感官的一種視覺強烈沖擊,體現極具個性的設計主題。
1.總攬全局,立意高遠
在設計中,首先要做到整體構思、整體風格、功能結構和審美效果統一,這樣才能達到意境和諧。因此,思考問題和設計的出發點應該有一定的高度,只有“一覽眾山小”,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從傳統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點面和線面出發,從綜合的角度去分析處理室內設計,博采各個室內設計藝術流派的優秀設計理念,做到融會貫通并不斷進行理念上的創新,給人更強的室內視覺效果沖擊力和效果,引導人們深刻感受室內空間藝術的情境。
2.總攬全局,立意高遠
在具體設計時應先遵循室內空間的物理性質和期待要達到的審美目的,做出深入調查并盡可能采集到全部的有用信息,掌握詳細的資料和具體數據,首先從最基礎的人體尺度、人物流線、活動范圍和光線、家具設備尺寸、使用空間分析等入手,繼而細致考察更符合設計的風格、材料、色彩、光彩等搭配的具體問題,對細節的考慮應與總體目標相一致。(圖3)

圖3 調研建筑現狀
3.立意與表達并重
“意在筆先”就是指在營造室內空間意境的時候首先要立意,經過深思熟慮后再加以實施,也就是說意境和立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設計的前期和方案的制定過程中,要不斷思考,逐步理清思路和概念,糾正一些認為不完善的問題,使設計方案更加完善。
室內意境設計的初衷是將多種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但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沖突和矛盾。如何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是當前室內設計師要面對的最為突出問題,如果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就能創造出自然和諧、外觀環境簡潔友好、設計理念豐富的和諧室內空間。
色彩的組合會對人們的整體視覺感受產生非常強烈的影響,不同的色彩組合會帶來不同的整體印象和視覺感受。
1.色彩心理效應對情感的作用
對于人類,色彩具有一種心理誘導效應,著名的心理學盧基曾經以12種顏色作為實驗例子并通過專門的色彩實驗進行分析研究。我們生活中的每一種色彩都是與人們一些相應的情感所聯系。紅色通常具有強烈的心理刺激性,它通常可以通過刺激激發人們的各種生理力和欲望,可以說它讓人立刻感覺到溫暖、憤怒、喜慶、吉祥;藍色通常可以讓人立刻聯想起看到蔚藍的天空和大海,會給人以遼闊、樸素、冷淡、寂寞;紫色給人的感覺是威嚴、優雅,使人產生希望、生機、滿意的感覺。
2.色彩效應對心理的作用
色彩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影響不容小覷,它可以點明每個人的生活意向。色彩是有節奏并且具有情調的,它時而強,時而弱,它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色彩與我們的生活極為密切,色彩與我們的生活如影相隨,形影不離。
3.色彩效應對生理的作用
近幾年的生理學家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室內色彩來直接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當人們在藍色的環境中,人的血壓會降低,脈搏會變慢,情緒也會變得緩和平靜。還有人們的視力是可以被室內色彩的呈現變化來直接影響。根據多種調查研究發現,在各種各樣的室內顏色中,綠色或者是葉青色對我們的眼睛保護最為有益。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可以發現在工作用眼疲勞之時,多看一會綠色的植物能緩解眼疲勞,眼睛不會覺得干澀,反而舒服了好多。這就很好地體現出人類的眼睛對綠色的物體“情有獨鐘”。色彩不僅對人體視力有影響,而且還對食欲有一定的影響。
4.裝飾元素豐富室內空間意境
家具、燈飾、裝飾等許多創造意境的元素,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是固定的,而且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的。可以改變的是,藝術設計師將各種藝術元素有機地進行融合和相互發展,進而可以產生新的室內藝術設計感覺。這就必然要求家裝設計師更加需要注重設計意境上元素的巧妙搭配,尤其是在綠色植物的選擇上。因為它一直以來都受到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的重視,所以對它有著特殊且更高的要求。在室內意境設計中,不同的花卉植物和不同樹木對室內意境的結合創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巧妙的色彩組合,通常不僅可以直接產生無與倫比的各種藝術視覺效果,甚至可以形成生動的藝術意境和精彩的藝術畫面。
5.建筑賦予空間意境搖籃
美麗的建筑不僅滿足了人們的使用功能,而且美化了人們的心靈,愉悅了人們的心情,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圖4)特別是在經濟穩定發展、建筑業繁榮的今天,加強建筑美學的研究,不斷提高人們對未來生活環境的審美能力顯得尤為必要。會所的整體造型與大多數現代建筑不同,有其獨特的造型。它的個性是建筑的象征性特征,是它區別于其他建筑的標志性特征。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建筑造型,能充分表現和突出一定的建筑文化藝術內涵,塑造出鮮明的建筑文化氛圍。

圖4 建筑外觀思考
1.空間中的點
就整個室內空間各個構成單位要素而言,最小的一個構成空間單位要素是點,這是室內建筑空間藝術設計情境的一個最小構成單位要素。點,可以用來營造空間的平衡感、穩定性,也甚至可以用來營造在運動感上的跳躍。在門廳入口(圖5)是采用中傳統的拱形門形狀的一個飾景,似門卻又非門,使得門廳中的造型若影若現。墻面使用大面積的青石磚和素水泥飾面,更好表達出了自然素雅的意境。

圖5 門廳入口
2.空間中的線
內部空間中的線由無數個連接點(或點的移動軌跡)組成。線既可以表現筆直、垂直,也可以表現彎曲、幅度;既可以是細細長流,也可以是粗獷一筆。線表達出的視覺效果更為豐富,給人的感覺也更多樣化。門廳空間中主體造型運用線的構成的設計手法,在燈光的照射下,形成線的光影效果,給人強烈的設計感受。(圖6)本方案致力于打造 一個“隱世”空間,可以為文人墨客提供一個可以詩詞歌賦的場所,成為城市當中的一片凈土。空間的營造根據傳統的造園手法,營造出一步一景的空間,在不同的空間看到的景色不盡相同,無論春夏秋冬,室內造景都令人心曠神怡。在營造空間氛圍的時候,我們通過不同的材質來表達思想。首先空間大面積的空白刷灰,給人一種“空、虛”的視覺感受,借鑒中國傳統建筑的留白手法,不僅讓空間有一種尋古的感受,還使得空間多了一絲風雅的韻味。

圖6 門廳
3.空間中的面
室內空間中的面是由多條直線或由一條線條的運動軌跡所構成的。在室內空間中,面的設計主題和效果表現是意境營造的主要載體。從面的組成來看,又包括平面、曲面和斜面。面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結構價值,能夠給人較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引導人們感受空間藝術情境。在室內空間藝術情境構成中,面的運用甚至可以改變空間關系和空間布局,例如,各種隔斷形式,其位置、組合的不同就會構造出不同的空間布局。所以,不同的分區形式會因其不同的位置和組合構造出不同的空間布局。因此,在空間藝術情境的營造過程中,設計師應根據設定的空間主題和情境,綜合考慮色彩、材質、肌理和造型三個界面,從而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滿足情境的視覺感受要求。(圖7)

圖7 過道
室內空間是有限的,把室內空間當作一個封閉的空間對待是不可能創造出令人愉悅的意境的。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傳統的園林美學景觀設計的手段,如納景、框景、借景、對照、引景等將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帶到室內,在有限的空間內勾勒一個飽含陽光、空氣、植物及自然水的清新生態環境,充分地引入外部的美景,與室內環境融為一體。將大自然的魅力引入室內,處處營造自然的氛圍,營造置身大自然懷抱、享受新鮮空氣的意境。(圖8)

圖8 建筑與自然的結合
室內設計藝術中的建構意境是源于中國古典美學,是對中國傳統古典美學的重要擴充和延伸,并逐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進一步的發展,特別在室內設計藝術領域,表現出更高的層次和意境。室內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居住功能的發揮和設計品位的提高。設計師要更加關心室內設計與各種室內環境因素的有機結合,采用更多的專業設計技能和專業知識,大膽地運用人文歷史、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加強各要素有機結合和掌握,將室內設計理念轉化為對空間形態的具體分析,保證使用者在生活過程中能夠充分享受室內設計師的審美理念,從而獲得更多、更好、更高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