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藍寶,王兆平,鄭麗松
(廣東省第三榮軍醫(yī)院精神科,廣東惠州 516000)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在臨床上可能會出現(xiàn)階段性的情緒特別低落的表現(xiàn),過一段時間又表現(xiàn)出情緒特別亢奮的狀態(tài),患者既存在抑郁又有躁狂發(fā)作的癥狀,這種疾病會影響患者生活和社會功能[1]。存在這種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時而抑郁,不愿意和人交流,又突然出現(xiàn)思維活躍、情緒激動等躁狂癥狀的表現(xiàn)。接納承諾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經(jīng)過改良和升級的第三代理論治療方式之一,是對認知行為療法的繼續(xù)發(fā)揚,更為注重增強心理靈活性和治療理念的靈活應用,而且對于緩解患者的情緒波動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為證實接納承諾療法輔助治療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不良情緒調節(jié)的作用,本研究選取54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進行研究,對比觀察患者情緒改善情況,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廣東省第三榮軍醫(yī)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接受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共54例,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表法進行分組,每組各27例,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齡37~63歲,平均年齡(48.59±2.83)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齡38~63歲,平均年齡(47.83±2.9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病例信息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廣東省第三榮軍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并批準。納入標準:①雙向情感障礙參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2]確診;②耐受本研究療法。排除標準:①伴有重要臟器功能疾病;②家族疾病病史;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2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丙戊酸鈉[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95,500 mg×30片]治療,2次/d,10 mg/次,并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②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和心理護理的基礎上接受接納承諾法進行輔助治療,每周進行兩次健康教育和指導,每次40 min左右。首先需要選擇少量患者進行演習,按照指定的護理步驟進行實施,驗證干預方案的可行性,完成前期測評,簡短溝通,緩解焦慮;相互認識,簽訂契約,形成團隊。自我表露,審視自己的過去,擁抱壞情緒,覺察和接納情緒。通過正念訓練提升對當下有意識的覺察,關注當下與團體成員的交往過程,獲取情感支持,注意思維的過程,識別概念化自我的存在,與不合理的認知解離;識別觀察性自我,覺察人際互動的不合理認知與情緒,深入感受接納與解離過程。通過行為訓練合理調節(jié)情緒,回顧與總結接納承諾療法訓練內容。在開展護理演習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不斷的討論和總結,通過組內開會的方式,不斷對護理干預進行升級和改良。然后在護理演習的基礎上,再次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心理治療,在此之前首先通過交流進一步篩選研究對象,確保患者全程參與到接納承諾干預過程中。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差異,使用楊氏躁狂量表(YMRS)[3]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量表[4],YMRS總分60分,SDS總分8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差。并且對比兩組患者認知和行為差異,使用接納與行為(AAQ-II)[5]、認知情緒(GERQ)[6]評估標準進行分析,其中AAQ-II,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回避程度越高,心理靈活度較低,GERQ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情緒越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jīng)t檢驗,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以[例(%)]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差異 由表1結果可知,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心理狀態(tài)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而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躁狂及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均得到較好的改善效果,且觀察組改善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差異(±s,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差異(±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2 對比兩組患者認知行為的改善狀況差異 由表2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認知和行為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認知和行為差異(±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認知和行為差異(±s,分)
?
雙相情感障礙這種疾病的出現(xiàn)可能和神經(jīng)分泌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也可能和遺傳有關。在臨床治療中,主要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根據(jù)患者不同個體,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既往史等特點,采取個體化治療,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從性[5]。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節(jié)奏都變得更快了,更加容易出現(xiàn)緊張及焦慮等不良情緒,特別是對于部分本身有心理問題的人群來說更是加劇了不良情緒的發(fā)生。所以針對這種現(xiàn)象,制定出對應的接納承諾輔助療法,通過讓患者認識到正確的認知觀念,糾正患者的認知偏差,疏導患者不良情緒[6]。讓患者尋找到自己的方向,制定積極健康的生活和方向,首先患者需要完成前期測評,通過和患者簡單的交流,正確地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并且組內成員互相介紹認識,更快地融入團隊[7]。第二就是通過簽訂契約的方式組成一個小團隊,通過游戲等方式拉近大家的距離。第三就是在團隊當中勇于表達自身的想法,認真地接納自己的過去,給自己一點時間接受現(xiàn)在,團隊內成員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第四就是學會觀察且接納自己的情緒變化,可以通過正念練習等擁抱自己的不良情緒。第五就是認識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通過正念訓練的方式將自身的注意力轉移到現(xiàn)在,通過對團隊成員之間的交往分散注意力,成員之間互相提供情感支持。第六就是學會和自己和解,樹立積極健康的觀念,消除不合理的認知。第七就是識別與自我覺察,正確認識到人際關系中存在的不合理現(xiàn)象。第八就是通過行為調節(jié),改善不良情緒。然后最后一步就是正式地告別團隊,做到有始有終。訓練時間共5周,每周兩天時間,每次90~120 min,一共10次[8]。在本研究中得出結果,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心理狀態(tài)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而觀察組患者通過干預后的躁狂及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得到較好的改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認知和行為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經(jīng)過接納承諾輔助治療后的不良情緒得到了有效的緩解,讓患者認識到了處理情緒的正確方式,減輕不良情緒對自身的負面影響[9]。然而,本次研究的隨訪時間比較短,且研究例數(shù)較少,沒有追蹤患者的遠期療效,導致研究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議與其他醫(yī)院合作,納入具有其他合并疾病的患者,增加研究例數(shù),延長追蹤時間,加強對遠期療效的研究。
綜上所述,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采取接納承諾療法輔助治療后,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痛苦,正確地疏導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在臨床治療中加大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