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庫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瀘水 673100)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相應的環境、資源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實現環境 保護國家戰略,加強生態文明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建設中,林業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資源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林業資源保護的各項措施中,森林防火是基本工作,必須高度重視。
森林是生態三大系統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生命周期和演替系列長、具有再生性、分布范圍廣、生產率高、通途多、總額和效益大,是地球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資源,森林具有尬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涵養水源、除塵降噪、的調節氣候等多種作用,也是重要的物質資源,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物質條件,保障人類的正常生存,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就是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保護人類自己,是每一個地球公民應該做的。森林資源保護是一項長久的、持續的、綜合性工程,在各項危害森林的因素中,森林火災是最直接、最危險、危害性最大的,如果發生森林火災,不僅會毀壞森林里的林木,傷害動物,還會破壞森林原本的生態系統,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涵養水源的能力、供氧能力等,使區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危害動植物和人類健康。森林火災造成的危害極大,發生森林火災后,被毀壞的生態系統需要幾代人才能恢復,有的甚至再無法恢復,所以,要想做好森林資源保護,最為首要的,是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障森林資源安全。
林業資源的保護,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長久進行的工作,必須做好規劃,統籌兼顧,同時又緊抓重點,快速推進林業資源的發展。
林業資源保護,與林權改革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林權改革,成效顯著,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林業保護工作的開展,所以,必須不斷深化林權改革,推動產權明晰,使“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讓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各項工作更好的展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林權改革的任務比較艱巨,但為了子孫后代的福祉,應積極完成林權證的核定和下發,保障全國范圍內的林權證的登記工作,保障相關權利人的占有權、使用權、處分權、收益權;應高度重視縣級的森林規劃的編制以及林地界碑的確定,通過完善的森林規劃設計及森林資源信息系統的建設,全面掌握森林信息,為育林造林、森林防火、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提供參考和依據;應繼續推動二次退耕政策,推動生態恢復措施,盡快收回被毀、被占的林地,為生態恢復措施的開展提供便利;應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依法落實林權改革和林權管理,采用法律的、行政等多種手段保障林權改革的順利進行。
森林資源的保護要具有可持續性,就需要不斷的增強森林保護的動力,也就是說,森林資源保護,離不開資金、技術、人才的長期投入,而這些投入,光靠國家輸血使式的補充是不行的,壓力大、負擔重,很難永久持續,為了獲得必要的物質基礎,優化林業結構,合理發展林業經濟,通過人工林將傳統的粗加工升級為精加工、深加工、拓展市場,發展第二產業,通過發展林業經濟、發展森林旅游等第三產業,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和諧發展,不但能減少林農對森林資源的依賴,拓展收入渠道,減少對天然林的破壞,還能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區域經濟,促進林業生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林業資源戰略過程中,除了調整林業經濟的發展方式外,最重要的是開展了大量的植樹造林工作,通過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多種手段,迅速的增加了森林面積,推動生態恢復。森林資源保護各類措施中,加強監管,尤其是加強林業生態保護區的監管十分重要。具體實行過程中,除了通過各項法律、法規、環保意識建設等方面強化森林管理,日常的維護也不能少。比如,做好森林巡檢,強化“三情四網”建設,積極加強森林管護所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熟悉“山情、林情、社情”,建立群訪制度,全面掌握森林和社區的基本情況、動態,合理布控,預防和減少森林違法案件的產生,萬一產生,也能及時得到處理。建立完善的森林檔案,對重點林區和重點人口進行重點監管,建立暢通的舉報機制,發動群眾積極舉報森林違法行為,繼續深入開展社會責任制,簽訂森林防火承諾書等,加強森林資源的日常監管,提高林區和社區的安全性。
森林防火,是森林保護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老生常談,但也最容易被民眾忽視,必須不斷強化管理。
我國地域廣闊、森林面積大、分布區域各地,護林防火,人人有責,森林防火并非只是相關林業部門、森林管護人員、消防人員等的工作,是關乎每一個公民的大事,做好護林防火宣傳,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基本工作,并且要一直做一下去,因為只有將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森林防火的基本常識、相關法律法規措施告知民眾,不斷深化民眾的愛林護林意識,將其當成社會的基本道德,作為基本行為規范去遵守,自覺自愿的護林、防火、支持黨和政府的護林防火工作,我國的護林防火工作質量才能顯著提高。
護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但在當前的基層經常忽視,即便有些地區意識到護林防火的重要性,也受限于地區經濟發展,難以開展森林防火工作,所以,加強必要的資金投入,多渠道擴展資金來源,為森林防火單位購買必要的防火設施、防火材料、安全裝備、加強技術人員的訓練及開展日常的護林防火工作十分必要。技術人員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力量,尤其是基層地區,護林防火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防火滅火技術能力、職業精神十分重要,應定期不定期的加強培訓、再教育,強化其技能和思想水平,提高護林防火工作水平。
當前社會,信息技術和網絡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防護,傳統的以人工為主的森林防火工作耗時耗力效率不高,加強森林信息化系統建設,建設完善的森林檔案管理系統,充分利用3S 技術加強森林的整體監測、動態監測、重點監測,并建立完善的電子信息預警系統,總結以往經驗,提前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應急預案,另外,一旦發生森林火災,預警系統自動發出警報,森林防火隊伍可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救火工作驕,減少損失。信息時代的森林防火工作,理應進入信息化,高效、安全的預防和開展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災的發生,十有八九是人類活動不當造成的,要想提高森林防火工作質量,必須從源頭上加強火源管控。首先,加強森林火災監測和預警,在尚未建立信息監測預警系統的地區充分重視護林員的工作,加強森林巡檢,及時處理火災安全隱患;然后,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區的森林防火行為規范和法律,嚴格審批野外用火,嚴禁毀林開荒、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等相關區域使用明火,加強生產性用火監督等;最后,必須嚴格森林執法,對造成森林火災的人員,應實行誰損害,誰負責的原則,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總之,火源管理是源頭性問題,容不得一絲馬虎和懈怠,應充分利用道德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種綜合手段加強管理,預防和減少火災的發生。
森林資源是人類社會生產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十分重要,在我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內核,加強林權改革,優化林業結構,加強監管,重視日常管理維護等,提高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質量。森林火災是威脅森林保護的重要因素,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的防火意識,加強森林防火投入,及時更換設備,強化人員技術培訓,建立信息化監測和預警系統,強化森林執法,加強火源管理等等,多種措施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水平,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保護和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