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南 襄城 461700)
1.1 底肥不足引起:一般播種過早、基肥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會引起小麥發黃,長勢不好;另外磷肥不足也會影響根系生長及分蘗,導致葉尖發黃,葉色暗綠。
1.2 耕層淺:農戶擁有大型機械并沒有普及,利用旋耕機旋耕,耕層淺;常年使用小型農機局耕地,犁底層加厚,保持較淺的耕作層,在這種生存環境下,小麥的根系生長受阻,養分提供也跟不上,出現發黃現象就避免不了的。應逐年加深耕作層或隔年深耕一次;特別是秸稈還田地塊,結合增施氮肥、秸稈腐熟劑,深耕后進行耙磨,做到上虛下實,避免土壤耕作層出現空虛。
1.3 播種過深:小麥播種過深,地中莖生長時間長,發芽出苗消耗養分多,根系生長不好,分蘗遲緩生長弱,植株發黃。
1.4 秸稈還田影響:秸稈還田數量較多,分布不勻,或翻耕過淺、鎮壓不實,容易造成小麥根系懸空,不能與土壤緊密接觸;土壤墑情不足,保溫保墑性能差,秸稈在腐熟過程中與小麥爭奪水分,致使水分供給不足,進而引起發黃;秸稈還田時沒有適量增施氮肥,秸稈腐熟吸收過多氮肥也會引起影響葉片發黃。
1.5 上季作物田間殘留藥劑影響:尤其玉米使用煙嘧磺隆或莠去津等藥劑田塊,用量偏大或常年積累較多時,會引起小麥發黃,長勢不好。
1.6 病蟲害影響:麥蚜、麥蜘蛛為害吸食葉片汁液會引起發黃;小麥根腐病,紋枯病、葉枯病或全蝕病為害等也會引起發黃;金針蟲或蠐螬等地下害蟲為害根系也會引起發黃;影響正常水肥疏導,長勢變弱,引起發黃。
1.7 陰雨天氣多田間濕度大,及低溫光照不足影響根系生長等,進而造成葉片發黃。
若小麥生長不正常時,其本身對藥劑的分解、抗藥性或耐藥性就會下降,此時若在噴施除草劑,易引起藥害,加重葉片發黃,嚴重時引起植株枯死或停止生長,尤其小麥對除草劑不敏感,更是比小麥正常使用除草劑藥害風險成倍增加;若是除草劑殘留影響引起發黃,噴施除草劑后,更會加速引起發黃乃至枯死,對后期產量也勢必造成嚴重影響。
2.1 一不要:小麥4 葉以前和拔節后不要用除草劑,4葉期以前,小麥比較嬌嫩,解毒、免疫能力低,易產生藥害;拔節期過后,小麥進入孕穗期,由“休眠”轉入正常生長,此時用除草劑極易產生藥害,特別是2 甲4 氯,有時會引起小麥抽穗困難,或畸形,嚴重影響小麥后期產量。
2.2 二不要:日平均氣溫低于10℃不要用小麥除草劑,除草劑在低溫天氣條件下,效果發揮不好,最好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以上用藥,上午10 點到下午4 點前除草效果好。因雜草吸收光照生長旺盛,氣孔張開,易吸收水分和藥液(溫度低則相反),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2.3 三不要:土壤干旱不要用小麥除草劑。土壤比較干旱時,要抓住麥田澆水時機,及時施藥,確保除草劑用藥效果。土壤墑情(40%-60%)好,土壤水分充足,作物和雜草生長旺盛,有利于作物對藥劑的分解和雜草對藥劑的吸收,從而達到最佳除草效果。
2.4 四不要:一般來說,濕度大有利于除草劑被雜草吸收,作用效果好。應把握的時機是:葉面無露水、無雨水,空氣濕度在60%以上。惡劣天氣不要使用小麥除草劑,大雨前后及冷空氣到來前使用除草劑一方面影響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極易造成藥害,這些都屬于惡劣天氣,特別是倒春寒來之前的7 天時間不能使用除草劑,冬季用藥要多關注天氣預報。
2.5 五不要:不要重噴或漏噴小麥除草劑,使用除草劑一定要均勻噴霧,如果漏噴或少噴的地方雜草受藥不均,防效肯定不好,切記不要重噴,小麥易發黃,容易引起除草劑藥害。
2.6 六不要:小麥除草劑不要隨意與其它除草劑、農藥、葉面肥混配,以免降低藥效或發生藥害反應。
2.7 七不要: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使用前后7 天不要打小麥除草劑,小麥田打過此類殺蟲劑也至少需要間隔3-5 天,才能使用除草劑,否則容易引起小麥發黃出現燒葉現象,因為有機磷類農藥使小麥降解除草劑的能力降低,緊接著使用除草劑易導致藥害。
2.8 八不要:不要隨意增減小麥除草劑用藥量,按照小麥除草劑說明用藥,減少藥量達不到除草的目的,增加藥量非常容易造成藥害。
2.8.1 一必須:小麥除草劑使用必須采用二次稀釋法,使用除草劑一定注意進行二次稀釋;有些農民朋友圖省事直接將除草劑倒入噴霧器里,隨便找個樹枝攪拌均勻就行了。這種兌藥方式十分不科學。施藥前先將藥劑用少量清水稀釋成母液,用藥時在藥桶內先加入配制好的母液,然后補足所需的剩余水量混合均勻后噴霧。
2.8.2 二必須:施藥前要及時對藥械進行維護保養,以防止施藥過程中出現跑、冒、滴,漏現象,實現均勻施藥。施藥后的藥械應及時、徹底清洗干凈,以免對其他作物造成藥害。
3.1 以播娘蒿、薺菜、麥家公、離子草、婆婆納、葎草、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36%唑草·苯磺隆可濕性粉劑5-6 克+50 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 克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15 克加56%二甲四氯可濕性粉劑30-40 克加50 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 克對水噴霧。
3.2 以打碗花為主的麥田,可選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每畝用量50~70 毫升。
3.3 對于以澤漆為主的田塊:每畝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40m1 加10%苯磺隆除草劑15-20 克噴施。
3.4 對于以豬殃殃為主的田塊,可用50 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 克加上56%二甲四氯可濕性粉劑30-40克,或用3%雙氟·唑草酮懸浮劑50 毫升噴施。
3.5 以看麥娘、菵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0.8%精唑禾草靈乳油,每畝用量30~40 毫升,或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30~40 克。
3.6 對于野燕麥發生嚴重的田塊,每畝可用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50-60 毫升或15%炔草酯40g 噴施。
3.7 節節麥較重的田塊可用3%甲基橫隆20 克進行噴施。
3.8 對于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可用雙氟磺草胺加氯氟吡氧乙酸加二甲四氯,再加入甲基二磺隆或炔草酯混合噴霧,但注意的是甲基二磺隆不可與2、4D丁酯或唑草酮混用。
以上配方每畝兌水30~40 公斤,采用手壓噴霧器或噴藥車均勻噴霧。
4.1 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施藥,大多數除草劑屬于正溫度系數藥劑,日平均氣溫低于10℃不要施藥,用藥時間控制在上午10 時到下午4 時前;大風天用藥容易造成除草劑飄移,效果不好不說,還可能會吹散到大棚作物或者其他作物上造成除草劑藥害,所以大風天禁止用藥;用藥時如果土壤比較干旱,應注意加大用水量,如果有積水,也會影響除草劑的藥效發揮。
4.2 小麥生病時不要施藥,近幾年小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等種傳或土傳病害頻發,施用除草劑前先確定一下自家麥苗有沒有生病,如果是生病小麥,不要施用除草劑。
4.3 一定要進行二次稀釋,有些農民朋友圖省事直接將除草劑倒入噴霧器里,隨便找個樹枝攪拌下就開始噴施,這種兌藥方式十分不科學,因為大部分除草劑產品都會自帶助劑,助劑起到滲透增效的作用,通常比較黏稠,如果直接倒入噴霧器可能會沉入桶底,導致助劑包裹除草劑無法化開的現象。正確的配制方法是二次稀釋法:先將藥劑加少量水配成母液,再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噴霧器內,再加入需加的水量,并邊加邊攪拌,調勻稀釋至需要濃度。切忌先倒入藥劑后加水,也不可將藥劑一下倒入盛有大量水的噴霧器內,這樣可濕性粉劑往往漂浮在水表或結成小塊,分布不均勻,不但不能保證效果而且噴霧時易阻塞噴孔。另外,藥液要用清潔水配制。
4.4 避免藥劑過量,有的農民朋友打除草劑時會在草厚、多的地方重噴幾下,或者怕浪費將后剩余的除草劑一股腦地打到后邊地塊上,這樣很容易導致除草劑藥害。因為除草劑在正常濃度下對小麥是安全的,但是如果過量,小麥自身無法分解易遭受傷害。
4.5 正確看待除草劑的黃化蹲苗現象,有些除草劑使用后,小麥會出現短時的葉尖發黃,這是一種正常的蹲苗現象,一般在小麥返青時可自行恢復,這種現象非但不會造成減產,反而可以促使小麥增產,可防止小麥因營養生長過旺而影響其生殖生長,不必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