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喜 李幸原 祁延超 武士勛*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主要是過年或特定節日時,由村民共同出資,外聘文化藝術團體進入村莊進行演出,這種演出也只是暫時性的,只是在節日里營造一種熱鬧的氛圍。節日一過,農村又恢復寂靜,農民的娛樂生活也只是夏日乘涼,樹底下象棋,聚眾打牌,娛樂形式單一且無趣,農民沒有追求更高層次文娛生活的動力。如今,文化下鄉,農村的公共文娛設施逐漸發展與完善起來,有體育健身器材、文化廣場、賞花亭等。人們的文娛生活不再是季節性的,而且娛樂方式漸漸多樣, 不再單一依賴傳統的麻將、棋牌類游戲,出現通過跳廣場舞愉悅身心,通過文化墻宣傳提高農民文化素質,體育健身器材鍛煉身體等各種娛樂方式。但是,目前農村公共文娛設施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對策加以解決。
農村基礎設施是一種為了保證農村生產和生活正常運轉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農村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包括水利設施、綠化、交通、科學技術、教育、衛生等。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物質保障。它具有先行性和基礎性、不可貿易性、整體不可分性、準公共物品性。
公共文娛設施是指由政府部門出資修建的,為了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娛需求,免費提供給公眾學習、交流、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體育健身活動的建筑物、設施設備等。主要包括藏書樓、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文化廣場、文化公園、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活動場所及其配套設施設備。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消費效用的不可分性、公益性、效用的外部性。
公共文娛設施形式單一是目前農村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近年來農村公共文生活需求逐漸多樣化,但是公共文娛設施形式仍然比較單一。通過筆者實地調查發現,公共文娛設施的建設多集中于體育健身器材,文化廣場、文化亭數量較少。在農村中,年長的人大多離退休或者喪失了勞動力,比較喜歡打麻將和棋牌;中年人由于工作或農忙,時間較少,比較喜歡刷手機看新聞或者閑聊;年輕人的文化娛樂方式雖然多樣,但也僅限于電子游戲、看劇或者社交。以往的文娛生活方式影響了公共文娛設施建設形式,農村中仍集中于體育健身器材的建設。受新冠疫情影響,村民更傾向于積極健康的文娛活動,然而公共文娛設施形式仍顯得較為單一。
首先,農村公共文娛設施由于政府、村干部、村民等各主體職責模糊,互相推諉,公共文娛設施缺乏維護。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發現,邢臺市有些農村由于街道維修原因,原有的體育器材需要拆除,但是,在街道維修之后,體育健身器材卻沒有重新安裝,一堆健身器材被放置在廣場的角落里。其次,村民中老年人口居多,文化水平低,對于設施的使用以及維護缺乏必要常識,公共文娛設施使用過后,往往出現設施損壞、維護不及時等情況。由于缺少維護、維修不當,導致村民摔倒甚至骨折。公共文娛設施的使用涉及到村民的人身安全,在修建與維修時不得馬虎、敷衍行事。公共文娛設施維護不當問題值得各機關單位反思。
農村文娛設施建設時,沒有因地制宜詳細考察村子的公共文娛現狀,導致公共文娛設施存在分布不合理、使用類型集中、其余的公共文娛設施使用率較低的狀況出現。一些高層次的農村文娛設施多處于空置、半空置狀態,大多建設在空曠的宅基地上面,只考慮到用地的影響,忽視了人流量的變化,導致文娛設施使用率低,沒有物盡其用。筆者發現農村文娛設施整體使用率偏低,村民使用的文娛設施較為固定,難以接受新形式的文娛設施。例如新修建的文化庭院使用率偏低它主要目的是供人們練字、讀書的地方,現在已經成了小孩子們玩耍、大人乘涼的地方,沒有舉辦文化活動,沒有發揮出本身的文化價值。另外,近年來提倡電影下鄉,但是,電影素材多是幾十年前的影片,重復播放,沒有新意,缺乏時代精神內涵,所以,出門口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也難以提升村民的精神層次,用電影改變文娛生活方式的效率比較低。
在文娛設施建設過程中,政府以及村干部主要是按照上級要求進行建設,忽視村子里的實際需要,沒有從村民的實際需要出發。而村民中以農民為主,他們大多數文化水平低,沒有意識去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文娛設施建設中;另外,再加上政府的宣傳力度不足,文娛知識宣傳不到位,過于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忽視了村民責任感意識的培養,導致村民對于文娛建設的參與感比較低,因此,制約了農村文娛設施的發展。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課程,吸收新穎的文娛活動,發展村民喜愛的文娛活動。改變以往人們庸俗、落后、迷信的低級文化審美。組織村民利用網絡學習舞蹈、古詩詞、農業知識,并定期舉辦競賽活動,對成績優秀者頒發精神文明獎或物質獎勵,重視村民文娛需求的基礎上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素養,改變以往單一的文娛內容與形式,加快圖書館、藝術廣場、健身中心等的修建并利用網絡進行教育以及使用說明介紹,讓村民盡快熟悉網絡,促進文娛設施建設。
第一,要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放到城市規劃和公建配套建設管理中,主要是做到城市和鄉村規劃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同步。第二,要開辟新的文娛活動場地,增加相應的設施,根據各村子條件與現狀,設置室內或室外的活動中心;或者建立新的供村民使用的活動場地,做到資源共有與共享。第三,要嚴格落實文娛設施維護的分級負責制,鎮政府負責整個農村文娛基礎設施維護的日常監督指導,各個村子作為維護工作的主要責任體,要做到有專門的人員去負責具體工作,可以通過制訂相應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的作用,形成村民參與農村文娛基礎設施工作的齊抓共管機制。
首先要提高農村居民的健身鍛煉意識,通過搜集多種常見的因不鍛煉造成的疾病,在請教專門的醫生的基礎上,制作各相應病癥的危害和發展趨勢的小冊子,利用座談等方式進行講解,從思想上使農村居民重視起來;其次使大力普及文娛設施使用常識,可以制作操作流程更好的發揮文娛設施的使用作用;最后增加農村居民業余活動組織力度,各個村子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文娛活動競賽,如乒乓球比賽、太極拳比賽、田間知識競賽等,增加文娛設施的使用頻率。
農村文娛設施為村民所用,歸根到底服務于村民。因此,文娛設施建設要堅持服務于民、提高村民參與熱情。施工前期,對于建設的計劃、式樣以及經費使用情況通過網絡、張貼公告的形式公開,增加信息透明度,讓村民參與其中,充分吸取村民的意見。在提高農民參與意愿的同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想法,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比如青少年更趨向于建設健身中心、電子娛樂場所;中年人更傾向于建設圖書館、藝術廣場:老年人更傾向于建設劇院、棋牌類游戲中心類的文娛設施。既鼓勵農民參與到文娛設施建設中 ,又可以鼓勵村民自建文娛設施,自行舉辦文娛活動,發揮村民的創新能力,讓村民樂于參與、樂在其中。
結語
鄉村文明程度是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文娛生活是鄉村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文娛設施是多姿多彩文娛生活的物質基礎。本文面對農村文娛設施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從客觀實際出發,多方面提出有效對策,集中反應農村中村民對于提高文娛生活質量的呼聲,提高農村的文娛設施數量與質量,改變人們對農村文娛生活固有的低俗、封閉、落后看法。通過文娛設施的建設,有效促進鄉村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建設文明、繁榮、富裕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