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達正 吳海梅
(廣西梧州藤縣濛江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 梧州 543312)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豬養殖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豬養殖規模也逐漸擴大,規模化豬場成為當前保育豬養殖的主要特征。規模化豬場養殖背景下,加強保育豬養殖技術,提升管理水平是保證保育豬健康與豬肉食品安全的必要舉措。尤其在保育豬階段,養殖戶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養殖技術與管理方法才能培育出健康的豬,因此,養豬戶應時刻關注保育豬的生長情況,并從養殖技術出發,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養殖技術保證保育豬健康與安全,從而為豬養殖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
現階段我國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過程中在飼養環境、飼料管理以及飼養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問題。具體體現在:
保育豬的健康生長需要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但目前我國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環境普遍較差,一方面,保育豬日常糞便得不到及時清潔便會導致細菌滋生,諸多病原菌的存在會導致疾病的產生,進而嚴重影響保育豬豬群健康。
主觀上,存在部分養殖人員為了更多節省養殖成本和獲得更多經濟收益,進而選擇一些質量較低的飼料對保育豬進行投喂的現象,保育豬在生長過程中由于營養投入不足而生長受限;此外,部門養殖人員為了快速獲得經濟收益而在保育豬飼料中投入激素或其他增長劑刺激保育豬生長,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將會對保育豬生長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從而影響豬肉質量。客觀上,由于受到環境的影響,豬飼料在存放過程中可能受到污染產生霉變,而飼養人員處于各種原因沒有對其進行更換仍對保育豬進行投喂,仍然會對保育豬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嚴重時甚至會直接威脅保育豬生命安全。
概括而言,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業中,養殖人員缺乏科學、合理、系統的管理方法,在保育豬管理過程中無法合理統籌與協調諸如清潔、通風、營養搭配以及免疫等工作,從而影響了養殖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不利于保育豬的健康生長。尤其在免疫管理工作方面,豬場養殖人員無法切實了解與掌握保育豬疾病發生與變化規律,存在免疫工作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保育豬的健康生長。
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保育豬吃食的質量、住的環境,具體而言,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需要重點解決保育豬飼養管理、保育豬豬飼料管理和保育豬免疫管理等三個層面的管理技術問題,才能有效保障規模化保育豬養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有效提升保育豬養殖水平,促進豬養殖業的良性發展。
保育豬飼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科學飼養管理。首先,要做好養殖環境的整潔、通風與保暖工作。規模化豬場環境下,飼養人員首先需要定期使用高壓水槍清洗圈舍,保證圈舍清潔;其次,保育豬群體生活密度大,圈舍是否通風、是否干凈整潔將會對保育豬生產產生影響,因此養殖戶需要加強圈舍通風管理,尤其要在夏季加強及時通風避免保育豬中暑,而在春秋季要做好保育豬的保暖工作,將圈舍溫度穩定在26℃至28℃,為保育豬提供舒適的生長溫度,幫助保育豬健康成長。飼養人員需要格外重視仔豬的飼養管理工作,飼養人員需要在仔豬轉移到保育舍之前完成相關消殺工作,減少病菌,防止疾病的發生與傳播,從而確保豬舍的健康與安全。
其次,要做好保育豬分群管理工作。規模化豬場養殖需要養殖戶充分考慮保育豬個體差異性通過分群管理有效控制好飼養密度(同一圈舍保育豬數量應<30 只),要保證圈舍保持良好通風。首先,保育豬飼養密度應控制在0.3至0.4m2/頭,圈舍內保育豬在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及時的情況下,面臨夏季高溫環境極有可能導致保育豬中暑,因此需要做好分群管理工作,嚴格控制圈舍養殖密度,為保育豬提供健康、舒適的生長環境。與此同時,養殖戶對保育豬進行分群管理時除了考慮其養殖密度外還需要考慮保育豬的個體差異性,在適宜時間內(通常為夜間)對保育豬豬群進行分欄工作,分欄后養殖戶尤其要仔細觀察保育豬生理反應、應激反應等情況,一旦出現如拒食等應激情況時,則需要養殖戶進行精細化人工管理,直到保育豬適應養殖環境。
3.2.1 嚴格保障保育豬飼料質量
豬飼料是保育豬生長的物質基礎,豬飼料質量的優劣將會直接影響保育豬的健康狀況與成長狀態,尤其那些質量極差的劣質豬飼料進行投喂后將會影響保育豬的免疫能力和身體機能,嚴重時可直接致死。例如飼料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受到污染而出現霉變時堅持投喂的話就會對保育豬身體健康帶來諸多不良影響,不僅會導致保育豬患病,而且其豬肉流入市場后勢必會對消費者的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因此,飼養人員在飼養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挑選符合標準與要求的、有質量保證的優質飼料進行投喂。此外,飼養人員在飼養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飼料喂養量,尤其在進行分群管理后,要嚴格控制豬飼料的投喂量,不能投喂過量的蛋白質飼料。
3.2.2 加強對保育豬的營養管理
除了加強豬飼料管理保障飼料質量外,養殖戶還需要加強對保育豬營養管理,充足的養分能極大程度提升豬肉肉質,只有質量合格、營養均衡保育豬質量、重量才能得到保證,因此養殖人員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保育豬的營養管理,在分群管理后控制投喂量的同時要適時適量添加維生素補充,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增強保育豬抵抗力,避免因新環境的不適應而導致相關疾病的出現。
3.2.3 加強飲水管理
飼料是保育豬生活的必要物質基礎,但飲水問題同樣對保育豬生長具有重大影響,水質差、水溫過低、供水不足都會對保育豬抵抗力與免疫力造成影響,因此養殖人員需要加強對保育豬的飲水管理工作,要確保保育豬飼養用水為溫水,且要為其提供充足的供水,保證保育豬飲水合理性。
概括而言,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飼養管理主要包含了飼料質量與膳食營養的管理與飲水管理,養殖人員須將三項管理項目同步進行,既保證飼料質量的同時可通過在飼料和飲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抗生素等藥物提高保育豬抵抗力、免疫力,保證豬群健康。
保育豬在養殖過程中由于自身免疫水平有限極易受到外界病毒感染而導致各類疾病出現,嚴重時甚至會給保育豬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因此,飼養人員進行規模化豬場養殖時需要高度重視保育豬豬群健康狀況,并采取科學免疫工作,嚴格把控豬群疾病防治,提高豬群免疫力。一旦發現保育豬出現疾病就要為其及時治療,從而避免規模化豬場下更大面積的豬群感染,保障豬群健康,減少養殖人員經濟損失。與此同時,養殖人員需要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疫病發生規律建立免疫檔案,通過檔案的建立及時掌握保育豬各類疾病發生及變化規律,將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加入保育豬飼料內,通過提前落實免疫工作做好準備疾病預防,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此外,保育豬飼養人員在對保育豬進行免疫管理工作時要根據保育豬的實際用途合理選擇藥物,盡可能選擇維生素、消炎藥、抗生素等不會對保育豬產生負面影響的藥物。
綜上所述,規模化豬場養殖背景下加強保育豬養殖技術是保證保育豬健康與豬肉食品安全的必要舉措,現階段我國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過程中在飼養環境、飼料管理以及飼養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為切實提升規模化豬場養殖管理水平與技術水平,規模化豬場飼養人員需要從豬飼料管理、免疫管理、飼養管理三個層面作出具體的改善措施,通過豬養殖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升為有效推動我國畜牧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