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清 蒙林英 蘇珍英
(廣西百色市田陽區農業農村局,廣西 田陽 533600)
田陽區位于廣西西部,百色市中部,于2020年撤縣設區,轄區九鎮一鄉,總人口35.6萬,其中農業人口27.12萬,耕地面積3.67萬hm2,其中水田1.24萬hm2,旱地2.43萬hm2。水田主要是由第四紀紅土母質發育而成的水稻土,其次是河流沖積母質和沙頁巖母質發育而成的水稻土,再次就是石灰巖母質發育而成水稻土;旱地以石灰巖母質發育而成的棕色石灰土為主,其次是河流沖積母質耕型酸性潮沙、潮泥土,耕型第四紀紅土赤紅壤的赤紅土、砂質赤泥土,再次就是沙頁巖赤紅壤的赤壤土、厚層沙頁巖赤紅壤土等。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蔬菜和芒果。主要耕作制度是“稻-稻-菜”、“菜- 稻-菜”、“田玉米+晚稻”、“雙季水稻”、“兩造玉米加黃豆”或種植甘蔗、芒果。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提高農業綜合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技術,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當前國家重視、社會關注、農民歡迎的一項支農惠農的重大措施。2007年田陽區被農業部和財政部定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縣之一,項目實施以來,為把這一支農惠農項目做實做好,我區根據項目實施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好《田陽縣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和累計每年度實施方案;同時制定好各年度各項具體工作的實施方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項目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做實做好。根據不同肥力、不同類型土壤實際,2007-2020年累計完成“3414”肥效試驗、校正試驗、示范對比試驗、肥料利用率試驗等田間試驗475個。累計采集8390個土壤樣品、2115個植株樣本,嚴格按照其相關的技術質量要求進行土壤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和植株養分的檢測,確保檢測數據真實準確,將所獲得的大量數據資料匯入耕地資源管理基礎數據庫中。并根據田間試驗的資料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資料情況及土壤采集檢測結果,在水稻、玉米、蔬菜、甘蔗和芒果等五鐘主要作物上推薦8個配方肥配方。利用計算機施肥專家系統制定施肥建議卡,制作張貼田陽縣各鄉鎮村土壤采樣化驗結果及施肥建議牌,累計發放施肥建議卡50.07萬份。建立試驗示范樣板,推動項目的全面實施及技術推廣應用。截至2020年,全區累計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65.06萬hm2。
2007-2020年,我區在水稻、玉米、甘蔗、番茄、芒果等幾種主要作物上累計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65.06萬 hm2,經組織有關專家測產驗收:水稻單產平均增幅7.74%,平均節本增效1612.98元/hm2;玉米單產平均增幅12.05%,平均節本增效1292.52元/hm2;甘蔗單產平均增幅7.35%,平均節本增效2329.44元/hm2;芒果單產平均增幅9.35%,平均節本增效3677.13元/hm2;番茄單產平均增幅9.04%,平均節本增效2558.34元/hm2。技術入戶率達94.4%,肥料利用率提高到39.57%。
通過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培訓、宣傳和在各種試驗示范帶動下,改變過去農民購買肥料的觀念,即習慣于隨大流,別人施什么肥,跟著買什么肥,逐步轉變為“購肥先測土,按方選肥種”的購肥觀念;改農民慣施單質肥料的觀念,以往農民購肥、施用肥料多是碳銨、尿素、氯化鉀、鈣鎂磷肥等單質化肥,不僅肥效不明顯,還加大了生產成本。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后,農民注重施用氮、磷、鉀養分含量齊全的配方肥;改變重化肥輕有機肥的施肥觀念。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農民逐步認識到偏施、濫施化肥的后果,對配方肥、有機肥有了新的認識,施肥注重科學搭配,實現增產增效,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通過各類媒體宣傳,張貼各類掛圖、條幅,印發宣傳材料,發放施肥建議卡等形式,增進社會各界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遍了解,使廣大農民改變了傳統的盲目過量施肥觀念,提高對科學施肥意識,自覺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既滿足作物生產所需的各種元素提高產量,又不浪費肥料,減少種植中造成面源污染,降低作物肥料使用量,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質量。
根據我區耕地、果園各種土壤類型,土地利用現狀、耕作制度、產量水平等情況,把現有耕地和果園面積劃分成土壤樣品采集單元進行采樣,檢測土壤樣品中的常規項目、中、微量元素項目。按照測土配方施肥試驗要求設置試驗,認真對照田間記錄進行觀察記錄,并做好驗收和總結工作。分析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數據,根據氣候條件、土壤類型、作物品種、產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異,合理劃分施肥類型區,加強測土配方施肥參數審核,加快建立區域施肥模型,分區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議卡。
為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措施落到實處,強化“培訓班”進田。實施專家和技術人員包片指導責任制,千方百計推進科學施肥技術進村入戶到田,結合村級示范片建設,舉辦農民c田間學校和現場觀摩活動,開展田間巡回指導和現場指導服務,加強田間實際操作技能和肥水管理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技術水平。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肥料經銷商和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服務水平。建立縣、鄉、村三級示范片各級示范區、點均做到"四有",即:有包片指導專家、有科技示范戶、有示范對比田、有醒目標示牌,并收集相應的數據并進行分析,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測土施肥技術的優勢,讓農民有親身的體驗感。促進我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普及。
引導企業與鄉鎮、專業合作社銜接,做好技術服務,擴大配方肥推廣面積。通過配方肥供肥企業、銷售網點及技術部門的密切合作,構建配方肥生產供應追溯體系,加強肥料質量監管,特別注重對配方肥生產過程的監管,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
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宣傳,在村民集中活動場所和肥料經銷網點,積極推進測土配方信息公示、施肥指導方案和科普標語上墻,方便農民了解掌握科學施肥知識,直接“按方”購肥施肥。進村入戶發放施肥建議卡。及時更新縣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廣西測土配方施肥決策系統(施肥點點通)),方便基層網點按方為農戶配肥供肥。因地制宜開展基肥深施、追肥深施,改變化肥表施、淺施的方式,提倡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實現水肥耦合。在有滴灌、噴灌條件的果樹、蔬菜等作物上積極開展水肥一體化示范推廣。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推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主要措施之一,應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在今后推廣應用中,應繼續開展測土化驗、肥效試驗和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運用測土配方施肥大數據進行分析,篩選出最優的施肥方案;相關部門依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施肥路線,規范施肥技術,結合施肥技術的特點設置施肥系統,提升土肥工作的效率,讓農民親身體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優勢所在;建立和完善手機施肥點點通系統,推進科學施肥技術信息化、便捷化和智能化;做好新型肥料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積極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推廣化肥機械深施、追肥和種肥同播等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強化農企對接,充分調動企業參與配方肥生產與推廣積極性;深化“測土信息公示、施肥方案上墻”的技術入戶模式,創新肥料配方制定發布機制,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水平。
充分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成果,根據不同區域土壤條件、作物產量潛力和養分綜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單位面積施肥限量標準,減少盲++8目施肥行為,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