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 李源
(大連藝術學院服裝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培育優秀的具備實踐能力人才的重要方式,憑借擁有的教學設備和實訓場合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實踐的工作崗位,真真切切地感知到崗位對于人才的要求,同時也能判斷自身是否熱愛某一行業,爭取達到市場和人才彼此合適、熱愛的目的。因此,我院應該重點考慮與服裝設計工作室進行合作,去創建共贏的局面。首先,可以設定“3+1”的育人方法培養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應用在未來現代化的服裝行業,在提高高校就業率的同時,也能夠順利地解決校企之間用工的過渡的問題。在現如今的社會發展中,服裝領域對技能型人員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使服裝領域的相關人員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對學院與服裝工作室的合作進行了淺析,探討了服裝行業發展和教學的建設途徑。
校企合作時企業和高校就要共同合作提出統一的管理準則,依照方案再繼續實施,這樣既可以提高院校在擁有社會資源前提下的辦學水準,另一方面也能夠進一步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提高師資水平基準線的同時還促進了學生由校園轉向社會這一進程,加強對學生實訓能力的培養,可整體地改善技能型人員的質量。高等院校若想培育出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只憑借自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企業就可以適時打造一個實習的環境,供給優秀的專業對口的學生,這樣他們就可以提前步入相關企業,了解行情,提升自己的實踐技巧和專業能力,如此一來院校可以保證高就業率,企業也可以挑選出符合公司崗位要求的人員,可謂一舉兩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對企業文化的感知,同時又可以加強他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們的培養和就業實現了完美的對接,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也可以得到企業的重視,因此,院校和企業應該彼此實現資源互補進而實現雙方互贏。
學院與工作室的聯合可以選擇“3+1”的培養方式,簡單地講就是學生們在四年的學習中,利用前三年在學校學習基礎的行業知識,在有了一個整體的知識架構體系后,最后一年再去工作室進行實踐能力的學習。學院和工作室各自具備各自的優勢,理論和實際本就應該互相結合,采取共同教學的方式,創建教學使用的實訓場所。總之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使學生們可以了解整個服裝行業的流程,包括設計策劃以及服務等等。同時拓寬學生的就業領域,使學生從事的工作由傳統行業和崗位延伸到時尚編輯、形象設計等等相關專業領域,成為技術型、復合型人才。
針對服裝設計專業,工作室還可以為學生們的作品提供一個展示給大眾的平臺,讓更多的人看到學生們優秀的作品,也為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做了宣傳。除此,工作室還可以每年為學校應屆生提供等額實習崗位并建立實習基地,在實習中為學生提供建議和幫助。由于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師往往都是從校園到校園,缺乏企業實戰經驗與企業觀念,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很好地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來教學。針對這一問題,學院要充分利用工作室在服裝設計行業的人力資源和創新創業方面的優勢,通過吸納兼職教師授課和傳幫帶、學校派出青年教師掛職鍛煉等途徑,提高專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促進其向“雙師型”教師轉型。同時,校企雙方還應共同合作,努力完善實驗班課程建設,確保協同育人質量。
建立工作室分級管理的運營模式。校企合作工作室主要進行項目實踐教學與項目開發。一個高效的工作室運行需要一個科學的管理,在正常的教學與日常管理中,應實行分級管理制度,統籌管理工作室校內與校外的工作。其次,建立工作室業務激勵機制,根據每個作業或項目的具體實施,按企業完成業務的標準對應獎勵,最初采用積分制,按設計項目的難度系數積分,最終兌換成相應的年終績效獎勵。
總之,服裝設計行業一定要利用現存的學科資源,思索研究去尋求一條符合專業發展且獨具特色的道路,同時企業也要在專業領域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只有明確方向目標,有正確的培養標準和特色方案,持續地改進教學,服裝行業就能夠更好地進行校企合作,最終形成三者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