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王繼曼 魏振乾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江蘇南通 226007)
新媒體可以說是新技術的產物。新媒體誕生后,媒體傳播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類文化思想和觀念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在各種思想文化環境沖擊中,一些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更加突出。如政治觀念淡薄、理想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缺乏社會責任感、自卑、缺乏溝通、團結協作觀念淡薄、心理素質差等。之所以新媒體能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其自身的特點虛擬、開放、難把握和難監控的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方法進行創新。在這樣狀態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應充分駕馭新媒體的特性,興利除弊,發揚優點,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95后、00后的年輕人獲取知識不僅僅局限在教師的講授,還包括從網絡媒體、一些社交公共平臺等渠道獲取相關信息和知識,這使學生思想更加開放和活躍。據統計,互聯網上不良圖片和笑話都是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傳播的,極大地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人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思想還尚不夠成熟、認知能力較弱的青少年更容易被誤導。但是,“新媒體本身傳播的隱蔽性和無障礙性,也造成其提供信息的良莠不齊,在魚龍混雜的信息中難免有不好的評論、信息、新聞事件出現。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分辨和處理能力,但是對于一些具有導向性、偏引性的言論或事件他們更容易跟風或者“被跟風”,容易混淆學生的視聽,致使他們盲目跟隨大眾的評論而理解事物,這不利于其健康發展”[1]。此外,新媒體的開放性很容易導致西方意識形態的入侵。為了追求新的潮流和個性,一些學生往往盲目地贊美外國的文化、思想、行為,并加以學習和使用,在他們的思想意識里認為國外的一切事物都好,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確思想的形成。
不知從何時起,學生崇拜的是一些明星和網紅,而不是崇拜科學家、保家衛國的軍人,他們恨不得自己可以一夜成名、暴富!這是為什么?網絡信息內容與學生樹立的三觀和價值取向的密切相關。“一些對于我國發展有逆反心理的西方發達國家或者與我國呈對立面的勢力企圖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大量不良信息通過互聯網或者社交媒體向我國進行輸入,也就相當于精神文化方面的侵略”[2]。大學生尚處于“三觀”構成的主要時期,自我判斷能力薄弱。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在發展過程中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他們的三觀和思想道德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
新時期,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工作者要正確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新興的多媒體技術,積極拓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新媒體功能強大,使用范圍廣。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新領域;信息的傳播途徑形態多樣,不論文字、聲音、影像、圖片或數據,均能迅速及時傳播。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和易接受新事物的習慣,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有目的性地發布一些信息引導學生。
新媒體發展迅速,尤其是網絡上信息內容的多樣性,大學生缺乏判斷力等,思想政治教育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和作用。結合時代特征,緊跟時代步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心窩里;要建立和豐富網站內容、完善網站形式,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新聞輿論引導互動的平臺。
依托校園網,建立由專業教師、輔導員、校園網版主和學生干部等人員組成的隊伍。主動參與到各版塊中,及時屏蔽或刪除一些違背國家政策、法律和學校規章制度等方面的錯誤信息,積極發布具有一定正能量、健康向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帖子,端正新媒體輿論導向。
高校要積極占領新媒體這一陣地,了解學生的喜好和想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多方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首先要改進原有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新媒體引領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通過微博、微信、QQ等學生喜愛的社交媒體,譬如在這些社交媒體上建立班級群,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問題,進而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平臺組織深受學生喜愛的如有獎問答、猜謎語等具有思想引領方面的校園文化活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生中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圍,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業教育都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國家的建設服務。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就業也是高校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象。加強自身技能,為成功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就業為導向,積極協助相關部門利用新媒體在校園就業網站發布信息,引導學生積極就業。組織學生深入基層,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和市場調研,從而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高職院校新聞輿論整合中,應該通過對教育工作的需求分析,進行管理工作的創新,以便促進高職院校新聞輿論工作的科學發展。高職院校要以科學合理的態度,積極把握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想水平,盡量避免網絡環境中一些不良信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努力培養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