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奎
(四川省雷波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雷波 616550)

近年來,雷波縣通過精準扶貧,利用涉農整合資金扶持芭蕉芋豬、小涼山土雞、有機牛羊等特色養殖產業,為脫貧攻堅產業扶貧、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總結成效得出經驗,發展畜禽適度規模養殖,是使養殖戶獲得最大生產潛能和經濟效益的一種養殖模式。
建成百里生態養殖長廊。圍繞“一區兩點兩線”布局,發展雷波縣適度規模養殖,鞏固產業扶貧成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依托彝區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烏金土豬、有機牛羊、小涼山土雞、本地蜜蜂等生態養殖業。打造西寧鎮和瓦崗鎮生態冷水魚養殖。加快建成千萬貫鄉——馬頸子鎮——山棱崗鄉——西寧鎮、寶山鎮——卡哈洛——瓦崗鎮——莫紅鄉——上田壩“兩線”百里生態養殖長廊。
2.1 科學規劃 雷波縣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縣,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牲畜總量控制在37萬個羊單位。現有天然草場禁牧面積10.5 萬畝(1畝≈667平方米),按2021年上半年牲畜存欄折算為51.25萬個羊單位,通過適時出欄,對牲畜總量進行動態管理,將牲畜總量控制在37萬個羊單位左右。要結合“十四五”規劃做好適度規模養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要綜合考量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等,科學確定養殖數量,促進養殖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2.2 合理選址 充分做好適度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隔離,合理選址和布局,避讓基本農田、公益林、飲水源、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遠離大江大河和水源涵養區。養殖場需要考慮隔離條件、地勢、土質和水源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禁養區和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規定建設。場內要具備糞污處理池,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能力,糞污通過處理后應還田還土用于種植業,力爭使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2.3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要按規范制度進行經營管理。每村建立1 個專合社,由村支書擔任專合社理事長。廣泛吸納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養殖大戶等,讓他們參與到專合社的生產管理中來,從生產、經營等方面強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