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目的:探討在重癥監護室呼吸重癥患者生活質量應用網絡數據分析心理干預的影響。方法:選取重癥監護病房的26例呼吸重癥患者,根據患者診斷隨機分成網絡數據心理干預治療的觀察組13例,常規臨床治療的對照組13例,通過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結果:兩組呼吸重癥患者治療45日后,通過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生存質量情況比較,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心理干預優勢顯著,對比患者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重癥監護室呼吸重癥患者治療期間,實施網絡數據分析心理干預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 ? 網絡數據分析? ? 重癥監護? ? 呼吸重癥? ? 生活質量
Network Data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Diseas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Li Ying-lia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ICU)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sing network data analysis o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26 cases of severe respiratory patients in ICU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 cases) with network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with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by the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espiratory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the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espiratory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data analysi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Network data analysis; Intensive care; Respiratory severe; The quality of life
引言:
進入信息時代后,數據已成為信息傳遞和發現邏輯的重要媒介,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分享醫療網站的各種經驗,在搜索疾病信息時推薦治療建議。因此,對網絡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可以全面優化人們的生活[1]。重癥監護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是醫院救治危急重癥患者的主要場所之一[2]。對于患者來說,ICU治療是一個應激事件,生命隨時可能處于危險之中,因此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3]。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能改變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為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提供有利條件[4]。為解決心理干預對重癥呼吸系統疾病ICU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筆者進行了基于網絡數據分析的臨床對照研究,旨在為重癥呼吸系統疾病ICU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具體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入科室診療的呼吸重癥26例患者,根據患者診斷隨機分成網絡數據心理干預治療的觀察組13例,常規臨床治療的對照組13例。排除標準:(1)昏迷或明顯精神障礙;(2)病情惡化轉院治療或死亡;(3)干預后意識不清,無法進行自我評估。對照組患者男7例,女6例,年齡55~71歲,平均(62.8±2.3)歲。觀察組男5例,女8例,年齡62~77歲,平均(63.2±1.5)歲。兩組臨床資料及文化程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重癥患者均給予常規臨床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止咳祛痰、抗感染、吸氧、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注意保持監護室整潔,在保證通風的條件前提,也要保持環境安靜和新鮮空氣,以及良好的休息環境。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干預治療。針對疾病特點網絡數據分析匯總,網絡數據提取方式采取,上級醫院微信公眾號、知網、萬方數據庫、專家微博等網絡資源,獲取的資源科室會診,針對重癥患者總結如下:重癥呼吸系統疾病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很高。許多病人在護理期間都有不良的心理反應。首先,最初的焦慮和恐懼。因為ICU特殊的工作環境,不允許親屬陪伴,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患者缺乏歸屬感,容易產生恐懼。多數病例發生在患者急性癥狀得到初步控制,經搶救后逐漸好轉時。患者并不認為自己的病情嚴重到不需要監護或機械治療。氣管切開術后,病人擔心將來語言障礙再就是抑郁,患者通常在4-5天后出現,在嚴重呼吸綜合征患者中更為常見。臨床醫生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重視與患者的心理溝通,增強患者的信任,避免技術因素和治療方法對患者造成傷害,盡量縮短病程,調動患者內在潛能,引導患者正確采用心理防御機制。最后,病人變得不耐煩了。患者對工作和家庭的擔憂,氣管切開和插管引起的不適和語言溝通能力的喪失,身體不適和精神痛苦不能用語言表達,患者肢體語言的含義不能正確理解。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實施臨床治療方案。針對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心理,醫護人員要為病人著急,思考病人的想法,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盡快處理。通過與患者的接觸等肢體語言和語言溝通技巧,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對ICU病房的安全感,從而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ICU監護室的患者受許多因素影響,他們互相轉化、互相制約,心理思維復雜,所以醫生要善于觀察他們的表情和情緒反應,不要在床邊談論患者的病情,發現異常情況時,盡量不要流露出緊張神情,以免給患者增加恐懼心理。實施氣管切開術或氣管插管后,患者不能用語言交流,患者只能通過表情、手語和文字來訴說身體疼痛,這就要求醫生有足夠的耐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多觀察患者的表情,及時了解患者心理。對患者家屬和患者進行整體管理,引導患者家屬來訪情緒,幫助家屬穩定情緒,不給患者帶來緊張和恐懼心理。針對患者的依賴心理:通過治療過程中的溝通,巧妙地向患者提示病情穩步好轉,身體逐漸恢復,從而改變患者的感受和理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轉出ICU病房的決心。
1.3觀察指標
本研究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評定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實驗結束時,輸入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用t值進行計量資料檢驗。P〈0.05 表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呼吸重癥患者治療45日后,通過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生存質量情況比較,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心理干預優勢顯著,對比患者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三、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 心理干預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在臨床工作中占的比例越來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促進了患者的康復。通過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不同的心理咨詢和疾病教育相關心理支持,預防ICU綜合征的發生。營造舒適的ICU環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對ICU綜合征的預防起到重要作用[5]。
兩組呼吸重癥患者治療45日后,通過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生存質量情況比較,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心理干預優勢顯著,對比患者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網絡數據分析和心理干預能顯著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質量。一方面,醫護人員積極、耐心地與ICU患者溝通,患者具有信任感和安全感,對其焦慮抑郁和健康狀況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對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患者實施心理治療服務,能夠減輕疼痛降低術中焦慮水平,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參? 考? 文? 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肯尼思·庫克耶,ViktorMayer-Schonberger,等.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栗占捧.支持性心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7,23(4):105-107,110.
[3]山廣慧,金娜,董青,等.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效果[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5):176-179.
[4]劉波,單南冰.ICU危重患者APACHEⅡ評分變化率和臨床預后的關系[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7, 23(2):142-144 .
[5] 何林.心理護理干預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7 ,1(44):24.
李迎良(1992.08.11),男,漢族,吉林公主嶺,本科,醫師,研究方向:內科重癥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