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有機融合,使得傳統行業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得以升級優化,從而不斷實現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節約了成本,是現代經濟發展下一個極大的創新點。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也能夠為教育帶來相應的改革,那么各大高校以及教育研究者也要從這一角度出發,進行思考研究,在深入了解“互聯網+”時代的特點與優勢的前提下,不斷探索其在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方面的作用,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 “互聯網+”時代? ? 建筑工程類專業? ? 信息化教學? ? 有效性
引言:
我國對于教育的重視度是非常高的,且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力度一直都是非常大的,因此無論是在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硬件設施方面,國家都是力求為各類學校提供最好的資源。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大力發展,互聯網時代席卷全球,我國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對于互聯網的應用度也在不斷加深,眾所周知,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信息化時代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各類新興企業也順勢興起,教育業作為國家最為重視的行業之一,自然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近年來我國的各類學校都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利用這種形式的教學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互聯網的作用還沒有被發揮到最大,因此我們針對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的現狀進行研究,探索互聯網+時代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互聯網+時代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現狀
1.1 互聯網+時代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得到一定普及
從目前來看,高校信息化教學是得到良好普及的,這一點在建筑工程類專業中也得到了體現,這是值得肯定的,高校與教師以及學生都對多媒體信息化教學認可度較高,高校能夠積極為教師提供基礎性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及各類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從教師對信息化設備的應用來看,從思想上教師非常認可這種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減輕教師教學負擔,為其節約更多課堂時間,在教學教學素材方面也不再拘泥于課本知識,教師能夠通過網絡來獲取更多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且多媒體教學所呈現的教學信息是多樣性的,其中文字、圖片、視頻以及各種模擬實驗都能夠有效呈現出來,有力的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枯燥的課堂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問題。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課堂形式的轉化使其開闊了眼界,對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與了解,通過多媒體教學的調節,使其更樂于與教師進行課堂溝通,而多樣性的教學形式下學生總能夠找到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就掌握到大量的知識,有利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
因此,從目前來看,多媒體信息化教學在建筑工程類專業中的基礎應用是較為樂觀的,無論是從學校、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來講,對其的認可度較高,也樂于去應用多媒體教學來實現更高的教學要求。
1.2 互聯網+時代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質量得不到突破性提升
雖然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普及率較高,且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對其認可度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學成果,但是信息化教學的作用還沒有被發揮到最大水平,因此從目前來看,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質量長期得不到突破性提升,又一次進入了一種相對靜止的發展狀態,這無論是對教育來講還是對多媒體教學所發揮的作用來講都是非常不好的現象。教師雖然掌握了多媒體教學的多樣性但是缺乏相應的創新思維,無法利用現有教學方式與所授專業有機融合起來,教育資源得不到及時更新,安于現狀的教育態度在很多教師身上都能體現出來。
二、互聯網+時代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明確建筑工程類專業教育需求的前提下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
建筑工程類專業所學知識是非常具體性的,對于技術的掌握要求較高,理科性的專業需要學生深刻掌握知識原理,只有對所學知識的原理性有了足夠的了解才能在后期工作中極大發揮主觀能動力,達到融會貫通,自主發揮創新意識的作用。因此要改變目前建筑工程類專業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從教育的根本目標出發,明確建筑工程類專業的教育需求,學校教育訴求、教師教育訴求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護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等。而對于建筑工程類專業來說,學校的教育訴求在于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最大程度上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而對于教師來講,也是要通過自身對教育方法的不斷調整來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最大程度上掌握專業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獲得進入社會企業的入場券是最為重要的。與學校、教師、學生不同的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在于專業能力,還要具有符合企業發展的職業道德,因此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見,我們綜合考慮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的教育訴求,要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強的建筑工程類專業性人才,那么從這一角度出發,多媒體信息化教學的設備要符合專業性,也就是要提供具有實操性、模擬性較強的教學設備,各種教學資源也足夠充足,且課程設計過程中綜合能力的考驗也要列入教育重點范圍。
2.2創建與建筑工程類專業教學以及信息化教學相匹配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對于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建筑工程類專業的實操性較強,學生對圖紙、建筑結構以及建筑性能的全方位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創建與建筑工程類專業教學以及信息化教學相匹配的教學模式是改變教學現狀的關鍵。具體來講,興趣化教學效果較高,而這種教學模式也符合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學生往往對具有趣味性的知識更感興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選取一些難度適中 ,趣味性較強的習題或者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其次實踐教學很重要,在實踐類教學中,可以專門設置供本專業實踐的信息化設備,利用一些工程設計軟件讓學生自主參與工程施工的設計、施工、評估等各個流程,教師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加以思維引導,讓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懂得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差別,也讓其認識到自身學習的薄弱之處,進而在后期學習中加以彌補。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較大程度上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2.3提供專業教育所需要的現代信息化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教育的支持,學校的教學設備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對于建筑工程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對所學專業技能的掌握還需要通過實踐操作來進行實現,而這種實踐平臺則需要學校來提供。具體來講,學校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現代化信息教學環境:第一,引進先進的與建筑工程類專業相匹配的教學設施,提供專門的教學場所來承載這些教學設備,并購買相應的教學軟件,使得學生能夠利用這些軟硬件設施來進行專業技能鍛煉,使其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專業素養。第二,校企合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建筑工程專業的學生更需要這樣的平臺來進行鍛煉,因此學校應該積極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的雙向實踐來協調學生的課程,利用企業實際的工程施工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要求進行實地參觀學習,讓企業相關人員來帶領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實踐,例如繪制一份當前項目所需的施工圖紙,組內學生可以自主設計繪制圖紙,也可以通過溝通交流來進行設計,而這部分的工作是可以依靠信息化設備來輔助完成的,這就在更大意義上實現了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需求的融合。
2.4提高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內涵的認知以及其信息化教學能力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力量,也是信息化教學的實際操作者,那么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內涵的認知也直接影響到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在提供信息化教學設備的同時也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工作,讓教師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內涵,使得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教育輔助工具與方法,能夠發揮最大的教育輔助作用。
很多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設備過于依賴,甚至出現有些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偷懶”的現象,這不僅僅體現了教師教學態度的嚴重問題,更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缺失,因此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要有明確且正確的認知,要時刻認清教師才是教育的主體之一,才是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的便捷性就喪失了自身的教育判斷。其次,很多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欠缺,其對多媒體設備以及教學軟件的掌握程度還不夠,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其在學習階段未能接觸到現代化教育軟件,因此相比于年輕教師,其在這方面是比較薄弱的,這就造成教師對對媒體教學的排斥,從而影響了對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度于應用質量,對此學校應該擔負起技能培訓責任,而教師自身也要提高自身接受與學習新鮮事物的能力。
三、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種行業的發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行業也深受其影響,而信息化教學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建筑工程類專業來說,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有效性是提高其對專業知識掌握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郭飛城. 基于”互聯網+”BIM技術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8):1166.
[2]王琳. 論”互聯網+”時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J]. 環球市場,2020(4):276.
[3]趙琦. “互聯網+”基于建筑工程的物資管理信息化研究[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2):1208,1211.
[4]徐希鵬. OBE教育理念與”互聯網+”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 黑龍江科學,2021,12(11):100-101.
項目來源:1.武漢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工程中心框架設計研究》(2017A64);2.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治理現代化視閾下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路徑研究》(18G189); 3.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建筑專業“工程中心”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2018586)
梅清(1983-12),男,漢族,湖北武漢,公共管理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