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數據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各行各業,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給我國教育事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而大數據技術與教育事業的深入融合,促生了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慕課作為21世紀出現的新型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對全球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慕課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傳統教育資源性壟斷的固有格局,極大地改善了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推動了新型教育模式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隨著教學模式不斷翻新和發展,以翻轉課堂、混搭式教學等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也相繼產生。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上線的慕課數量已經增至3.4萬門,學習人數也高達5.4億人次。教育部部長也指出慕課正在成為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不僅助力中國高校成功應對了疫情危機,而且為今后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可見慕課建設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但慕課發展至今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將梳理目前存在的發展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
慕課的出現對于教育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其課程的諸多優勢也成為其受到學習個體支持和追捧的重要原因,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無門檻、低成本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彈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到了線上學習的便利,對于當今忙于各類事物的學習群體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最為合適的學習時間的分配方式,其次,慕課實現了教育資料的共享,在慕課的平臺上,學生可以受到各類高校的高質量教學資源,體會到各高校的名師名家教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開放。再次,慕課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傳統課堂都是以教師和教學為中心,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慕課的出現讓教學方式從傳統的灌輸式授課轉向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后,慕課中實行的小組討論、反饋機制比傳統授課方式更具互動性,通過大數據技術,從系統后臺對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進行個體分析,可以收集、反饋到學生學習的相關數據,根據學習情況再進行有效調整及引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近兩年疫情暴發期間,為解決無法到校上課的困境,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開展在線授課的教學方式,助力了高校成功應對疫情的教育教學問題。慕課雖然發展穩步前進,但其在共享共建機制建設上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慕課發展的最大障礙在于能否做到將課程與大眾分享。而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國各高校之間缺乏“共享文化”,共享意識的淡薄成為阻礙慕課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于資源共享這一事物接受程度低,共享意識不強,行動積極性不高,而更愿意在傳統的模式下行動。其次,即使公有云平臺能夠做到互聯互通,相互共享,但不同高校的管理系統及接口平臺不同,若想實現資源共享則需要提供商為其定制專業化的版本及接口,也在無形中加大了開發費用,這也從源頭上阻礙了慕課的發展。
作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教師具備一定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慕課制作和運行中。首次提出“慕課”這一詞的Bryan Alexander是加拿大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目前我國從事慕課領域的高校教師大多都有專業的信息技術背景。由于幕課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要求,制作慕課無疑也成為教師的新壓力,造成一些缺乏信息技術背景、技術能力弱的高校教師參與慕課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存在畏懼心理,這也成了慕課發展難的重要原因。
從目前我國慕課的具體實施情況來看,我國完整的慕課管理系統和價值鏈還未形成。現有的公有慕課平臺并不能同時做到既要確保教學質量又要實現教學的個性化需求。另外,慕課的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對監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參與性差的現象。而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要做到逐一指導、互動及監督,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無形中增加了高校教師的工作強度及負擔。雖然看似教師的線下課堂教學的時間減少了,但實際工作時間卻有增無減的。
慕課所要求的學生的高自主性學習,一直是最理想化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既節約成本又高效。但是理想總是豐滿的,慕課高自主性學習的同時也出現了高退出率的現象。因為學生選擇慕課學習的成本是十分低的,甚至是沒有的,這也讓學生對慕課學習的重視程度極低。這也可以看出當前慕課存在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才會出現,當參與慕課的成本與退出的成本一樣時,處于猶豫狀態的學生往往會選擇退出慕課的學習,造成慕課學習退出率高、教學效果整體不理想的情況。
實現各高校間資源共享是打破慕課發展瓶頸的關鍵一步。降低社會成本,最大化利用好資源,加強開放教育資源管理發展的頂層設計具有重要意義的。在我國大數據持續發展的背景下,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認定的80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20年疫情暴發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應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足國情進一步完善慕課內容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探索共享共建機制,促進資源應用與共享。不僅有助于降低社會成本、促進教育機會均等,推動了高質量課程的共享開放,還為慕課的制作和運營維護提供了制度保障與經費支持。
教師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當然在慕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慕課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更多的是扮演課程發起者和協調者的角色。這也促使教師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同時掌握新型網絡教學方式方法。但教師的工作精力與能力有限,可用于學習信息技術的時間和能力也十分有限。為加強教師對信息技術能力,各高校可以組織安排相關主題的專家講座,并組織教師參與相關學習交流會,分享、交流和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新方式、新方法。相應的,對各參與的教師進行考核評估工作,定期對其培訓內容進行一定形式的考核。在大數據發展下,要求教師在更新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素養,把握新動向,利用新技術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
慕課的實際運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技術支持,單靠教師進行全系列的維護運營是難以完成的。在大數據時代,智能化的課程教學體系是不可或缺的,通過專業的智能化的系統管理有助于其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和質量,推進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應該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各高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市場上具備專業素養和規范的信息技術企業對課程進行專業拍攝及制作,在教學錄像制作完成并投入運行后,也應交由管理團隊各司其職進行后續跟進管理,確保了各項事務能夠準確高效地完成。
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與慕課教學對學生的約束大有不同。慕課課堂更多需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性與自覺性,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學生也難以做到,需要極高的自制力,這也造成了對自主學習的教育質量的擔憂。因此,為了加強對學習者的監督,可以采用開啟攝像頭上課的機制,避免出現部分學生代刷課的現象。另外在考核機制方面,可以采用線上學習、線下測試的方式,有效避免網上考試作弊的可能。同時制定相應的教學評估考核機制。
慕課的出現與發展解決了教育發展事業中出現的師資緊缺、高質量教學匱乏和課時壓縮等問題,增加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滿足了社會各階層受教育的要求,同時慕課的教學方式也更加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學習個性與特點,為在線學習提供了靈活便利的手段。本文通過梳理當前我國慕課發展存在的困難與瓶頸,并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目的是促進慕課能夠持續穩定地繼續發展,充分發揮其原有的社會和文化價值,為慕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