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峰 王榮彬 羅竹梅 黃曉艷
(昆明理工大學,云南昆明 650051)
我黨向來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我黨工作的重心,也是獨特的優勢。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應該積極抓牢思政教育,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等革命精神滲透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之中,如此將達成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限于篇幅,本文則將主要針對“紅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路徑展開探討。
到底何謂“紅船精神”?“紅船精神”的價值何在?對“紅船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過精準的描述:“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這段描述堪稱是對“紅船精神”最為精準的說明。在黨領導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之中,“紅船精神”所發揮的精神效用是無可比擬的,其堪稱是黨精神系譜的源泉,亦黨紅色基因的源頭所在。“紅船精神”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中,創造了諸如奇跡。同時,“紅船精神”的價值亦在于其能夠幫助高校大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
高校思政課程乃是達成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塑造的主要課程,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紅船精神”的價值與意義,并將之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與素材,將其運用到日常思政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作為“紅船精神”而言,其表現出顯著的歷史性、先進性與時代性等特質。
(1)“紅船精神”的歷史性特質
“紅船精神”乃是早期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謀解放事業的過程之中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一精神引領中國革命開啟了全新的格局。
(2)“紅船精神”的先進性特質
“紅船精神”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所涵蓋的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等精神讓中國革命事業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并能夠繼續帶領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走向成功。
(3)“紅船精神”的時代性特質
“紅船精神”乃是黨在充分總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之上所得出的理論精華,亦是黨在領導革命斗爭的過程當中所逐漸生成的偉大精神,此種精神表現出顯著的與時俱進特質,也就是說,此種精神無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都可以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
現今一個時期,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與教學模式難以發揮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所產生的一個直接后果便是高校大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參與性較低、并導致教育與教學效果難以盡如人意。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了思政教育對于高校大學生信念形成的意義所在。理想信念不但是思想層面的問題,同時亦是實踐層面的問題。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已是歷史賦予黨先進性建設的新使命。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必須在堅持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思考如何開展實踐教學,通過將“紅船精神”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體系之中,并且借助多元的教學模式實現對“紅船精神”的有效傳遞,如此方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效度。
在日常備課階段,高校思政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對“紅船精神”的深入發掘,讓“紅船精神”成為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素材和資源,并盡可能增強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致,高校思政教師亦應當善于借助對“紅船精神”的傳遞,使學生對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產生堅定認同和跟隨,進而讓學生更為熱愛與擁護黨的事業、遵從黨的領導,熱愛國家,心系民族,從而能夠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之中更為關注時代的變化、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確保高校大學生實現個人理想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結合,進而在學習與日常生活當中樹立更為崇高的理想。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船精神”,并不是簡單地進行理論灌輸,也不是空洞地說教。要想有效地融入“紅船精神”,并切實發揮“紅船精神”的作用,需要強化“紅船精神”的宣傳工作,將“紅船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去,依托“紅船精神”整合教育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思政實踐活動,將“紅船精神”融入實踐活動中,依托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紅船精神”的滲透面,推進“紅船精神”的養成教育,貫穿整個育人過程。
現今一個時期,“紅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當中的引入極其關鍵,其價值在于不但能夠讓廣大高校大學生實現對“紅船精神”的深刻認知與領會,從而讓大學生能夠樹立起科學的三觀,并能夠在實踐當中自覺杜絕負面文化與行為的侵蝕,自覺鑄就思想的堤壩。不過為了確保“紅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當中發揮最大的效用,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與思政教師必須注重宣傳路徑的擴展,以便能夠將“紅船精神”作為重要的素材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如,高校可以組織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專題講座,邀請專攻于此的學者為學生進行系統的“紅船精神”講解,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與思政教師亦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或者互聯網資源自行搜集和整理同“紅船精神”相關的歷史文獻,并以專題讀書會或者研討會的形式加以討論和交流,這樣將確保學生對于“紅船精神”的認識更為深刻,從而有助于使學生的精神境界與思想境界得到同步提升。
基于對“紅船精神”宣傳形式豐富的目的,高校應當組織學生開展“紅船精神”主題詩歌朗誦、紅色歌曲演唱比賽以及“紅船精神”征文等活動,以便借助這些活動作為開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全新途徑,使學生在參與這些同“紅船精神”相關的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達成對“紅船精神”的深刻領悟,依托將這些實踐活動的比賽成績納入學生的思政課程成績當中,使學生得以煥發出更大的參與熱情,確保學生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些活動之中,這樣亦將達成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效度增強與提升。
考慮到當下已經步入信息技術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與廣大思政教師,應當積極依托網絡平臺,在互聯網中搜集和整合“紅船精神”素材,并以此為基礎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綜合平臺,將有關“紅船精神”的素材添加到思政教育教學平臺的數據庫之中,這樣將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思政知識學習訴求,自行利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平臺當中有關“紅船精神”的視頻、音頻、圖像以及文字等資料進行學習和研究,從而在這一過程之中深化思想、提高認識,實現對自身意識形態的有效構建。
作為高校思政課程而言,其教學任務在于能夠達成立德樹人的目的,通過將“紅船精神”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與教學素材,將讓學生實現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有助于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品德,精神面貌更為樂觀向上,從而確保大學生能夠從思想層面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認同和信奉。有鑒于此,高校思政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依托“紅船精神”,對教學內容加以深度整合,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加以調適。尤其是要改變“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模式,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和積極性的激發。
第二,通過將“紅船精神”作為思政教學活動的重要素材,將讓學生領會到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過程當中的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第三,思政教師在依托“紅船精神”帶領學生梳理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可以以組織學生拍攝微電影、參觀紅色基地等方式,讓學生達成對“紅船精神”更為精深的領會。
第四,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應該利用互聯網整合教育內容,同時從教室小課堂向社會大課堂轉變,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正確的認識將實現對主體實踐活動的科學指導,錯誤認識則將導致主體的實踐活動走入誤區。為了確保學生深入領悟“紅船精神”,確保學生對“紅船精神”的認知由抽象層面得以升華,而這一切,建立在學生充分參與思政實踐教育活動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唯有思政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思政實踐活動,方才可以使學生深刻領悟與洞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先進性。
在具體的思政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之中,思政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進行思政知識學習、紅色基地參觀、“雙創”教育活動、參與社會服務、“三下鄉”活動抑或者指導學生社團活動的過程之中,對學生加以科學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對黨的事業深刻認同與堅定跟隨,在學習與生活之中認真貫徹和執行黨中央出臺的政策。
同時,思政教師在指導思政實踐活動過程之中,必須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其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之中完善自身的品行與提升道德水準。此外,高校思政教師亦應當意識到自身言行舉止對于學生所發揮的無聲的教育效用,如教師應當時刻注重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以便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為學生身現垂范,由此將會讓學生在思政教師的默示教育過程當中思想得到升華,精神世界得到鑄造。
僅憑線下思政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思政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無處不在的工作,因此線上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應該依托混合式教學模式,來進一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擴大“紅船精神”的滲透面。
具體而言,在思政教學過程之中,高校教師應當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依托線上思政教育與線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時代的變遷,實現對自身教學模式的推陳出新,同時,教師亦應當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確保“紅船精神”教學內容更接地氣,更易于學生所接受和認同,從而實現對學生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無死角覆蓋,提升高校“紅船精神”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精準性與指向性。
高校思政教師應當認識到,大學生是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群體,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青年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塑造,將決定未來社會價值觀的走向,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因而,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效度將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三觀塑造。
“紅船精神”即“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其實,對于大學生而言,其應該敢于創新、敢為人先,要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培養和樹立奉獻精神,但這又不僅僅是針對大學生的要求,即便是走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也依然要以“紅船精神”勉勵自身,這就需要將“紅船精神”貫穿到整個育人過程之中。為此,高校應該積極推進“紅船精神”的養成教育,不僅僅在大一、大二年級滲透“紅船精神”,還應該將“紅船精神”貫穿整個大學四年的育人過程,使“紅船精神”真正成為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以上,筆者對紅船精神內涵、特點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紅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徑展開了探究。高校是青年學生生活、學習的陣地,弘揚“紅船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意義重大。為此,高校應該積極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提煉精神價值,弘揚革命精神,更好地培養青年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德才兼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