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臺
(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人民政府,福建 福州 350215)
相較西方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起步較晚,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用機械化相關理論也會受到各種阻礙。 將農業機械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可以有效提升其生產效率,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農業種植工作中應用現代農業機械設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必須引起農業種植人員的高度重視。
現階段,家庭合作生產方式的合同管理模式在具體使用時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土地以人口為標準進行平均分配,導致土地呈現碎片化,進而使得現代機械化的農耕技術無法推廣。 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仍存在許多小農戶耕作方式,而這種耕作模式對現代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十分不利于提升勞動生產率。 盡管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已經得到大幅度增長,但相較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日本早在20 世紀70年代便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 農耕機械化程度的提升,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種植效率,相較國外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機械在可靠性方面、人機工程方面以及智能化程度方面等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1]。 除此以外,低端機械所占比例比較大,其基礎設施條件也非常差,缺乏高技能專業人員,不僅使得生產成本非常高,還導致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正穩步提升,將農業機械化發展同種植技術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然而在發展中也必須及時清除障礙,確保農業機械化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現代農業機械化,主要指農業生產由傳統的人力生產方式、 畜力生產方式轉變為以現代機器為主的生產方式,伴隨工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不斷應用,農業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還相對比較落后,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村地區連拖拉機都十分稀缺,直至改革開放后才開始大范圍普及,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模式也逐漸轉向高科技生產模式,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在小麥種植和玉米種植中已基本采用大型收割機設備和自動灌溉設備等,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縮短了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水平差距,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2]。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現代農業機械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使得農業種植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我國農業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是通過人力和畜力方式來開展農業生產和農業種植活動的,機械化程度非常低,所以不僅生產效率比較低,而且生產規模也比較小。 隨著現代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不斷應用,其生產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其中,現代農業機械化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還必須結合當地的地形環境因素、氣候差異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機械設備,如我國華北平原地區由于地勢比較平坦,十分適合種植糧食農作物,且生產規模普遍較大,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適合選擇大型機械設備,而我國丘陵地區由于地勢起伏比較大,所以只適合選擇小型設備,并且不宜集中生產[3]。
在農業種植工作中使用現代農業機械設備,可以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發展進程,并有助于實現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中化生產,如在水稻種植、小麥種植等過程中可利用機械設備開展規模化生產和集中種植,極大提升了機械化種植的效率,用機械勞動代替體力勞動,有效節約人力成本,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4]。 與此同時,在農業生產中還應根據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地域之間的差異,適當調整當地的農業政策,擴大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應用范圍,有效提升其設備利用率。 此外,還應加大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使其掌握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維修知識、保養程序等,進而有效提升設備使用效率。
現代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種植工作中的應用,對相關生產人員的設備使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加速農業發展進程,擴大其生產規模,必須提升生產人員在現代機械設備方面的使用意識,在農業種植中積極引入新的技術和機械設備。 就目前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農業種植人員的技能相對比較落后,觀念也比較陳舊,專業人才十分匱乏,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推廣[5]。 基于此,加大對農業專業人才的相關培養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政府部門可以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加強對現有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積極引入農業相關專業人才和世界先進農業機械設備,不斷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為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域間存在的差異也比較大,所以在農業種植工作中,要想推廣現代農業機械化的相關應用,就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即不同地區需選擇不同種植技術和機械化設備,反之則會導致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損失,破壞了當地生態平衡,不僅會對農民的經濟收入產生直接影響,還會對其農業發展目標產生巨大的影響。 所以,在開展農業種植工作中必須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種植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科學合理地選擇種植技術和生產設備[6]。 如我國平原地區,由于土壤比較肥沃,耕地比較集中,地形比較平坦,適合大型設備的交通和運輸,十分適合開展大規模的糧食作物和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工作。 而我國大部分南方地區則以山地和丘陵地形為主,地勢起伏相對較大,不適合機械化生產,因而只能通過中小型機械設備開展農作物的相關種植工作。
對于農業種植工作而言,要想實現現代農業機械化的全面應用,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惠農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可派遣專業人員深入農村地區,對當地農民進行宣傳和培訓,教授農民農業機械設備的相關使用方法、維修及保養方法等,宣傳機械設備在農業種植中的優勢,轉變其傳統、陳舊的種植觀念,充分認識到現代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種植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意義[7]。 2)針對已經購買農業機械設備的農民,當地政府部門可以對其加大補助力度。 只有提高補助力度,才會激勵更多的農民使用農業機械設備,才能有效提升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使用率,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生產。 3)相關部門需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種植情況和環境特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只有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農業扶持政策,才可以有效推動我國現代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種植工作中的廣泛應用,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8]。 此外,各級農業管理部門不僅要合理、有效的進行農業資源分配,還必須提升政府部門對農業扶持資金進行合理分配的能力。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要想使現代農業機械化得到充分應用,就要大力引入相關專業人才。 1)政府要加強和高校之間的聯系,鼓勵農業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與農業實踐活動,并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或農業專業人才扎根農村,發揮其專業優勢。2)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現代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轉變廣大農民的種植理念。 3)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向其普及目前最先進的種植技術,掌握現代機械化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和相關維護要領,進而提高廣大農民的農業種植素養[9]。
目前,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生產方面的投資力度,所以吸引了更多的農民參與當季農產品的相關種植工作,然而,由于無法及時掌握市場動態,不僅使得政府部門的可信度有所降低,還給部分農民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基于此,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必須針對市場監測等情況建立完善的保障系統,對市場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布相關信息,使種植的農產品符合目前的市場需求,以此避免出現農產品滯銷的現象。此外,還要加強對農業資源的有效整合,以此有效提升其在宣傳方面和產品包裝方面的附加利益,政府部門在推動該地區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切實落實為農民服務的宗旨[10]。
綜上所述,我國屬于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會對國民經濟產生極大的影響,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業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相關部門及人員必須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使農業機械化得以在農業種植工作中得到充分應用,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