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軍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人民政府,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4400)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生產的大國,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必須要做出一定的改變才能達成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才能解決目前農村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那么如今我國農業生產究竟存在著哪些問題,怎樣才能促進目前農業經濟的發展,正是本文的寫作目的所在。
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青壯年群體永遠是其經濟保持活力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對于如今鄉村地區經濟振興來說。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不平衡,許多農村中的青壯年往往都會選擇進入到城市中謀求生存。所以盡管我國目前對于鄉村經濟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大一部分青壯年會選擇在城市中來實現自己的抱負。而這也成了如今我國農業經濟尚不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就導致了留在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雖然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已經逐漸向機械化轉變,但是即便如此也依然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勞動力缺乏現象,并且由于一些老人還需要照顧孩子,所以一些土地也面臨著荒蕪的境地,這些都給農業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礙。
目前許多城市對于工廠的三廢排放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小型工廠往往都遷往了一些鄉鎮、農村地區,而這些工廠所排放出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會給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對其農業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即便這些工廠再被遷移,其所造成的污染卻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恢復,而這些也給農業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其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其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從如今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其建設水平與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差距非常大,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晚、可用資金少所造成的。而這些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礙,因為如果未能形成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那么農業經濟發展難以得到大的提高。并且如今隨著電商平臺的逐漸成熟,這給農業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是如果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作保障,那么借助電商平臺來發展農業經濟的想法也將化作泡影。
所以,想要在當今鄉村振興戰略下,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那么首先就必須完善鄉村地區公路、鐵路的建設,并積極開展建設一些農田水利、河道治理等工程;其次還需要實現農村電網的全覆蓋,鄉村學校以及基本的教育設施也必須不斷健全。最后還應當完善其農村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為其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發展提供基礎與前提,不斷促進農村地區的物流服務速度。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其重點就是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來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只有其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才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才能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經濟差異,這對于我國經濟整體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致力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其組織能力、服務能力的強弱往往對于經濟的發展快慢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基層組織服務能力與農業經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只有服務人員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的不斷增強,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而農業經濟的發展則對于基層組織服務能力的提高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基層組織的號召力、組織力、領導力以及戰斗力。所以應當不斷提升其基層組織的服務質量,這樣就能為其農業發展形成強大的依靠,從而為其全國性的農業經濟發展形成良好的示范。
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農業生產向現代化方向進行轉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而使我國過去傳統的小農業生產逐漸向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發展,這對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原則,使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得到很大的發展。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組織形式往往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主,所以想要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現代化,除了需要為農戶農業生產提供一些設備的輔助以外,還應當將這種小農業生產方式逐漸向現代化的大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這樣才能實現從小農戶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以此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共同富裕”實際上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但是受我國目前的國情影響,近些年來的經濟發展只能以先富帶動后富。而想要實現當今我國農民的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一條措施就是促進其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從我國如今農業發展情況來看,“大國”小農是最基本的一個特征,所以想要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那么過去舊有的農業生產方式必須得到不斷地改變,就必須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創新,使其逐漸向現代化經濟模式轉變。然而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小規模的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是如今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并且也是未來所需要長期面對的現狀。但是由于如今許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流向城市,從而導致其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并且很多土地也面臨著荒蕪的情況,這些都使得農業經濟發展難以形成重大突破。而想要改變此現狀,就必須實現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度改革,通過發展農業經濟來吸引青壯年勞動力留下來。
創新永遠是經濟得到持續發展的源泉與動力,所以在如今鄉村振興戰略之下,應當進一步對農業經濟發展理念進行創新,為其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思想上的保障。這就需要各地在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不斷對現有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進行創新,并努力推動農業生產向產業化以及現代化方向轉變,并加強宣傳力度,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引導農民去適應當前“現代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地方鄉鎮部門還應當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從而不斷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此外,還應當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這樣就能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從而緩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想要實現農業經濟不斷向現代化方向轉變,還需要使其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生產,這樣才能使我國農業生產逐漸向市場化方向轉變,使其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具有綜合性,從而切實保障我國農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大振興。
如今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之下,想要使農業經濟得到顯著的發展,那么就必須將其重點放在不斷健全與完善農業經濟發展體系上來,尤其需要做到的是將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行政化與社會化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我國農村基層經濟的管理能力。而想要不斷優化我國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能力、治理能力,不斷發揮其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那么就必須對其基層管理中的農村教育問題、基礎設施問題等進行有效地解決,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系統性與規范性,進而使其更好地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培養出更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
同時,鄉鎮部門還應當強化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指導,使基層組織工作得到不斷完善的同時,為其配備更多具有大視野、大眼光的人才。在對農業經濟發展工作進行調研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并發揮黨員先鋒的作用,促進其農村基層管理新模式的不斷推廣。此外,還需要將基層治理工作與農業經濟發展工作相結合,并對基層農民不斷加強引導、宣傳以及教育,尤其需要宣傳如今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相關知識,使農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加強,以此來激發其創業熱情。而通過這種基層農業經濟的正確引導,就能有效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體系的完善。
過去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相對來說比較閉塞,而且農產品的營銷渠道也十分有限,所以想要實現鄉村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致力于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化,這樣才能使農業發展模式符合當今社會、市場環境的要求。同時,在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的過程中,還應當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這樣既能實現鄉村經濟的整體發展,又能縮小城鄉居民經濟收入之間的差距。而在進行精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還能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得到完善。同時,還應當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當中,并嘗試構建以電商平臺為導向的農產品營銷模式。所以這就需要普及當前農村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嘗試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這樣一來,就能有大量的電子商務企業以及物流企業來農村落戶,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還應當大力拓展農業產業發展創新模式,比如可以嘗試建立“公司 + 農戶”模式,這樣就能推動農業化的發展,從而促進其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使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更大的突破。并且還可以根據各地的農業發展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對其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的探究與實踐,以此來發揮各地的農業經濟優勢,促進我國整體農業經濟的發展。
如上文所說,在現有的經濟形勢之下,許多農村青壯年基本上都會選擇前往城市發展,但是想要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得到發展,那么就必須發揮青壯年的作用。所以在如今鄉村振興的戰略之下,就必須將重點放在如何留下農村青壯年的問題上,使其為新型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此應當對當前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使農村與城鎮在經濟的基本保障方面取得一致,這樣一來才能留住一部分年輕人。
除此之外,還應當注重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文化基礎設施、教育基礎設施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這樣就能為農村的少年兒童營造出一個更好的教育文化環境,為村民的生活以及經濟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從而為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增添動力,為其日后的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作為基層的村委黨組織人員,應當時刻為村民的經濟生活著想,并要求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為村民引入一些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從而通過加強農業生產機械化來解決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以此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近些年來,國家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強,對于戰略的實施也有著越來越明確的要求。比如在2019年的政府年度報告中就曾指出,需要以農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鄉村經濟的振興。而科技創新永遠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源泉,所以在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當更多地將重點放在高新農業技術的培養上,這樣才能夠研發出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產品。但是目前農業產品的研發與實際需求是脫軌的,許多研制出的產品未能對其實際的農業生產帶來多大的幫助。因此在進行科技研發時,應當重視對農民需求的研究,從而研制出能實實在在的農民需要的產品。
同時,由于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進行產品研發時還應當考慮到農民的使用問題。為此,還應當安排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村進行推廣,對農業生產人員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就能通過科技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來說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創新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理念,完善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優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和相關人才的培養。這樣才能縮小城鄉差距,推進農民共同富裕目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