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國
(博興縣種子服務站,山東 博興 256500)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對于工業生產具有重要價值。而我國正處于被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打壓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礦石、棉花等原料被嚴格限制進出口,企圖遏制我國經濟發展。面對這種情況,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方案,勇敢面對國際難題,保證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博興縣響應國家號召,在棉花種植領域做出喜人成績,值得向全國棉花種植區推廣病害防治經驗。
枯黃萎病在農業上的直觀叫法為“半邊黃”,是一種隱藏于土壤,通過維管束影響植株的一類棉花常見病害。其病菌會通過輸導組織,影響整個植株患病,而病株在其水分正常輸送被影響后,外表變現為萎蔫癥,葉片與植株外形同樣會發生異常現象。如果棉區爆發枯黃萎病,植株葉片枯黃,蕾鈴脫落,病情輕會減少當年產量的10%,嚴重會減產到重50%,棉田產品品質也很會發生大幅度下降。
棉花植株如患有枯萎病,植株會在幼苗時期因病菌影響患病,最常見當屬以下幾種情況:黃色網紋。在棉苗出土后的20天左右,其子葉與真葉會褪去表面綠色,轉變成不自然的黃色,而葉肉卻依舊維持綠色,整個葉片會形成交錯網絡,嚴重情況會出現葉片脫落;黃化型。在棉苗的子葉與真葉全部褪色變黃,并從葉尖位置朝內部迅速發展,葉片同樣會凋萎;青枯型。雖然部分棉苗擁有較好成長趨勢,但是子葉與真葉會在幾天內迅速失水,最后以青枯方式干死。如果是黃萎病,其在幼苗期即可患病,發病時會以葉緣位置向內延伸,褪去正常綠色,葉片發軟,最后因為失水導致干枯。而成株期患病初期,其葉部表現會和苗期保持相似,而在葉緣則有大量病斑,從淺黃色轉變成焦枯色,最后破碎脫落。病情嚴重時會將葉片全部脫落,只剩下葉脈,同雞爪外形。
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為遠距離擴散。主要是帶病種子或棉籽從病情多發地調運至病情較少地區,這是跨區帶病重要途徑。另一種則是近距離傳播。如果犁、耙等擁有棉花種植農機攜帶病菌,或者施加有機肥內部攜帶病菌,清田沒有將病殘體徹底處理等情況,都會讓病菌在區域內進行傳播;枯黃萎病侵染過程主要是植株吸收土壤養分,而病菌可以和養分一并進入植株中,這讓病菌以根部為出發點,上升至導管,并在維管束發揮作用。通過阻礙養分吸收,控制植株水分運輸,讓其喪失處理毒素能力,讓棉株無法正常生長,最后因失活造成枯萎,直到植株死亡。
枯萎病雖然多在苗期發生,但是其首個發病高峰期則是五月中下旬,植株開蕾的前后時間,而這次高峰期則是八月上中旬,為花鈴的中后期。而黃萎病則是從現蕾至開花這段時間都可以發病,即在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影響其發病原因可以總結為幾點:氣候因素。對于枯萎病,一般是20厘米深度土壤溫度上升至20攝氏度,棉田開始大面積發病,會首次出現病苗,而現蕾的前后時期,主要為六月中下旬,該病會獲得最高峰發病率,大量幼苗會因病干枯死亡。而黃萎病發病較為嚴苛,無論是棉花苗期與現蕾,還是周圍氣溫小于25攝氏度,都不會發病。一旦土壤存在活躍黃萎病菌,而周圍氣溫又回溫到21至24攝氏度,病菌會迅速提升活性,植株開始大面積發病;而在每年七至八月為棉花花鈴期,其生長旺盛,但確是黃萎病最佳發病時期。而在這個時候氣溫多天都保持在28攝氏度之下,因天氣降雨過多,也會導致田間濕度超過標準,病害會在棉田進一步發展,病情會進一步加深。而平均氣溫超過28攝氏度,棉田保持干旱,其病菌會大幅度削弱活性,減小對棉田危害性;土壤因素。如果土壤條件為軟性,則為枯萎病菌提供最佳存活環境,會讓該地區擁有較為嚴重病害。而且,枯萎病菌擁有將酸性與堿性土壤轉變成弱酸性影響力,這導致弱堿性土壤同樣是枯萎病較為良好發病場所。而黃萎病菌多存在于中性與微堿性土壤中,所以在這兩種條件土壤會擁有較為嚴重黃萎病。
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棉花,在被枯黃萎病感染后,其發病時期與致病機理在細節內容均有差異,主要威脅棉花維管束,讓其顏色轉變成不正常黑色,或者同為深顏色的褐色,削減其向棉花植株輸送養分能力,導致棉株無法獲得生長養分,進而造成植株死亡。枯黃萎病患病高峰期多是現蕾期,而花鈴期則是發病最為嚴重時期。而且,枯黃萎病在棉花植株上發病輕重也會和種植氣溫、當前土壤濕度,以及選擇品種是否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等存在關聯。在致病因素繁多,發病機理因復雜導致難以有效厘清,造成其難以有效根治。所以,對于棉花綜合防治應當將“防”作為根治重點,避免將工作重心落在“治”上。
枯黃萎病不同于其他棉花病害,其致病原因存在較為明顯差異,即使是同一品種,也會因地理位置不同,導致棉花在抗病性出現不同外在表異。而且,誘發發病因素較為復雜,難以通過合適方法做到徹底防治。可以簡單列舉幾個發病因素:如果在棉田缺少精細化管理技術,導致田間濕度超過正常標準,則會引起較為嚴重病蟲害,如果棉花在嫩芽時保持旺盛增長趨勢,則會進一步加重病害;如果施加化肥過量,會讓土壤中有機質大量損失,進而造成土壤難以構成良好團粒結構,也是枯黃萎病主要誘發原因;如果發病開始時期相較于正常發病時期過早,枯黃萎病則會在棉花后續生長中提升致病性,造成棉花大面積減產。
在種植棉花時,在品種選擇上要選擇具有抗病能力優質品種,從而提升抗病能力,避免枯黃萎病對棉花產量產生影響,也可以有效提升棉花品質。我國在多年棉花種植中,已經有許多抗病品種,在全國范圍內都得到大面積種植。但是該病具有較強突變能力,導致實際生產難以培養出具有穩定抗性優質棉花品種,現在市場多是耐枯萎病棉花品種。在國家將棉花提升到戰略物資、向各地大力補貼種植項目后,各地在棉花種植中不斷總結經驗,目前皖棉23是受到較多種植地區認可的優質品種;博興縣作為種植棉花重要地區,許多棉田是多年連作,這導致土壤不斷聚集病菌,爭搶棉花用于生長養分,已經出現部分棉田產來能夠不佳,植株極易感染。而且枯黃萎病具有較強抗逆性,也具備超強存活能力,可以在零下30攝氏度到80攝氏度環境下依舊保持活性。可以采用棉花和小麥一類禾本科作物展開輪作,破壞病菌穩定繁衍條件,從而對病源基數提升控制病源效果,降低棉花發病率。在連續輪作三年以上,將土壤田間徹底改善后,再于該棉田重新種植棉花。如果有地理條件地方,可以采用水旱連作,進一步提升土壤殺菌質量。如果采用平作棉花,整體接受光照面積較小,并不合適提升地面溫度,難以讓棉花獲得提高發育效果的疏松土壤,壯苗缺少足夠培育條件。而在其他條件不變,壟作棉花則可以讓出苗時間提前三至五天,也可以讓苗保持良好生長條件,提升抗逆性,降低發病率低。所以,壟作栽培將會是未來棉花種植主要研究方向。
對于包衣種子,可以采用硫酸脫絨,并施加少量包衣劑對包衣攜帶病菌徹底滅活殺。如果添加少量硅酸鹽菌液完成拌種操作,則可以穩定提升棉花發芽率,讓壯苗發育奠定前期基礎。硅酸鹽菌液為棉種構建保護膜,讓致病菌無法突破保護膜感染棉花種子,讓種子可以獲得良好細胞活力,穩定提升抗病菌侵害效果。如果選擇無土移栽,同樣可以降低棉花枯黃萎病患病率,也可以讓棉花穩定提升產量,提高品質。如果是在有病區栽種,則可以選擇地膜棉栽培,避免病菌對棉花種子產生交叉感染。而在移栽后的十五至二十天,可以選擇500至800倍的高錳酸鉀對棉花植株噴葉淋根,重復兩次,降低枯黃萎病發病幾率;施加底肥建議略微施加或者不施加化肥,尤其是氮肥,但是要提升有機肥用量。如果想土地施加大量氮肥,雖然會讓棉花植株在短期內生長迅速,但是其枝葉卻處于幼嫩狀態,容易被病菌感染。但是有機肥內含部分鉀肥與其他有益菌,在為它土壤補充連續耕作喪失的養分,還可以讓以黃萎病菌為代表眾多有害菌滅活,降低其對棉花侵染概率,為棉根健康發育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提升棉花植株抗性。考慮到當前農業正在開展全面機械化,而且在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打工影響下,導致農村地區牲畜飼養下滑,由耕牛與生豬提供糞量下降,讓有機肥缺少作為原材料的農家肥。博興縣政府帶領當地農戶于夏季,借助高溫多雨條件,完成高溫堆肥,提高秸稈還田應用率,通過這種方法生產有機肥,環節傳統堆肥無法滿足棉花生長需求。一般每畝棉田需要施加3000~4000kg有機肥。而且,鉀肥提供棉花根系健康生長條件,讓其可以在土壤中充分吸收生長必需元素,提升抗逆與抗病能力,可以適當施加鉀肥,以每畝225~300kg鉀肥為標準,視情況增加或降低用量。
在七月的上旬,將棉花第一、第二果枝摘除五至六個早蕾,可以穩定提升棉花產量,降低因枯黃萎病導致棉花植株早衰問題,減輕病害危害。如果在棉田中存在少量發病植株,而且其病株被枯黃萎病影響過于嚴重時,需要立刻將病株連根一并拔除,并將其和落葉從棉田中帶出,在遠離棉田的位置進行田集中銷毀,也可以采用深埋。而植株被枯黃萎病影響較小,可以根據發病位置,例如棉稈、棉花進行處理,一定要避免攜帶病菌的棉稈還田。同時,用于病田生產作業所有農用設備,都需要在應用將土壤、落葉等清理干凈,做好消毒處理,避免病菌因使用農用設備而產生大面積擴散,對其他健康棉田造成影響;如果在發病初期沒有立即采用適當措施,或者應用方法不正確,例如用藥錯誤、錯過最佳防治時期、對于植株噴藥不充分,都會讓病害產生進一步擴散。所以,為避免病情對更多健康棉花植株造成影響,需要將病株周圍一米范圍內全部土壤翻松均勻,并使用石灰對土壤消毒處理。在充分澆水后,需要在翻松土上方覆蓋一層無病害土,對于周邊發病較輕或不明顯病株,采用藥物噴霧防治。一般通過3%廣枯靈水劑對葉面充分噴灑,以每十至十五天為期限完成一次噴灑,并連續噴灑藥物三至四次。如果枯黃萎病已經在棉田內有較大傳播,則可以選擇合適化學藥劑通過噴霧遏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并使用藥液對嚴重病株與周邊病株完成灌根操作。其方法是把噴霧器噴頭拿下,直接朝植株根部位置以每株50至100毫升標準注入藥液,以五至七天為一個周期,并將噴霧與灌根同時使用,連續使用二至三次。一般對枯黃萎病有良好效果藥劑為80%乙蒜素、廣枯靈等,建議使用多種藥劑交替使用,避免讓病菌產生耐藥性,造成施用量增加。經過如上操作后,可以追加噴施富含腐殖酸的葉面肥,并向棉田澆施稀糞水,幫助病株恢復正常生長。
本文總結博興縣棉花種植經驗與成果,將其作為常規技術參考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可以有效控制枯黃萎病對棉花影響,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各地棉花種植區也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等種植條件,選擇合適棉花品種,對種植技術細節進行調整,使其更符合“因地制宜”理念,提升棉花整體質量,全方位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