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瓊
(象州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廣西 象州 545800)
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以“農業大國”自居,農業占據了我們國家過半的土地資源,雖然我們國家土地面積比較龐大,但現在農業水平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最主要的表現是:農業生產方式不足、農業技術水平較低、規模化農業少、機械設備使用度較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土壤肥力對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影響,要想保證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好土壤肥料的管理工作,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在廣西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中,發現大部分的農民對于肥料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肥料市場真貨、假貨摻雜出售,經常會出現用假冒偽劣化肥代替真化肥的施用問題,以上這些因素,對于廣西農業生產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樣更是降低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效益。目前,在廣西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施肥結構不太合理、施肥不太科學、肥料的使用效率較低等問題,對此,相關人員要全面普及科學施肥、用肥的知識,不斷優化施肥的環境,讓農民能夠科學、綠色的施肥,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促進農業新理念、農業現代化新技術的推廣,保證廣西農業能夠更加科學、綠色的發展。
廣西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在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之下,氣候比較溫暖,熱量比較豐富,降水比較豐沛,日照適中、冬少夏多,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點,是目前我們國家降水量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因此,比較適合水稻、甘蔗、水果的生長。廣西從南到北都可以種植水稻,在廣西大部分稻作區,都是以雙季稻為主,在解放之前,水稻種植都是以單季稻為主,產量比較低,平均每0.067ha產稻谷僅僅100kg左右,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開始將單季稻轉變成雙季稻,高稈轉變為矮稈,借助比較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提高水稻的產量。廣西一直致力于發展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面積能夠達到148萬,對于我們國家糧食增產有重大作用。近些年來,廣西開始大力發展水果產業,其中以柑桔產業發展比較迅速,種植規模達到700萬畝以上。
土壤是廣大農作物生養棲息的場地,也是發育良好農作物的重要根基,土壤中的肥料能夠為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一定的基礎,充足的土壤肥料能夠促進農作物良好的生長發育,從而滿足農作物的基本營養需求。在廣西地區,有很多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地,比較缺水,土壤比較貧瘠、生態能力比較脆弱,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土地的開發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
2.1 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的使用平衡性影響。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是兩種肥料,有機肥料是傳統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但是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生產投入成本及肥料見效快慢的問題,大部分農民群眾都比較偏重于化學肥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導致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的使用不太平衡,甚至出現了部分農作物被化學肥料催熟的問題。出于生產安全及提高農產品質量的考慮,有機肥料的使用比化學肥料的使用更安全一些,對于土壤環境的影響力度也比較小,但是,有機肥料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低于化學肥料。所以,大部分農民群眾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普遍都使用化學肥料,對于有機肥料的使用情況,要么是不使用,要么就是減少使用。
2.2 土壤質量的影響。隨著大量的農業機械技術被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大部分的機械更傾向于使用化學肥料,從而導致有機肥料的使用正在日益減少。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大部分的農民群眾都會在種植過程中大量的使用化學肥料,從而對土壤造成一定的傷害,土壤的質量不斷下降,土壤的環境不斷惡化,土壤自身的基礎肥力也逐漸減弱,使得土壤被污染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就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
2.3 自然環境的影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施肥是比較重要、而且關鍵的一個環節,目前,我們國家大部分農民對于各種化肥的認識性較低,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沒有科學、合理、適量的使用化肥,最終造成土壤出現富營養化的問題。大部分的化學肥料中含有氟、鉻元素,這些元素都是有毒物質,如果大量使用化學肥料或者使用沒有腐熟的有機肥料,就會對土壤造成化學污染。在農業生產期間,如果農民群眾不小心將塑料袋、玻璃碴遺留在土壤之內,會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
3.1 根據生產情況,合理使用輪耕方式。土壤的肥料含量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也會有枯竭的那一天,廣大農民群眾要學會科學、合理的降低土壤的復種指數,在同一片土地上使用輪耕的方式,能夠降低土壤的使用效率,對土壤的肥力具有顯著增強的效果。輪耕方式的使用在國外很多發達地區都在積極的使用,我們國家也可以根據廣西地區的實際農業發展情況,在同一片地區上劃分不同的部分,從而有規律、有計劃的進行農作物的種植,便于給其他土地有更好的休整時間。在土壤的休整期間,做好土壤肥力的保護工作,并且借助輪耕的方式來增強土壤的營養肥力。另外,降低農作物的復種指數,實行輪耕生產方式,還能增加土壤的使用壽命,對于農作物的良好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保證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效益。
合理的使用輪耕方式,根據農作物對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使用輪耕方式保證土壤中的肥力水平比較充足,促進農作物更加良好的生長,有規律的輪耕方式能夠保證土壤中肥力的養護能力,對于提高土壤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3.2 積極推動微生物肥料,減少毒肥料的使用。近些年來,廣西地區大力推廣使用“微生物有機肥料”,發展“還肥于田”的生態農業,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在廣西的水稻、甘蔗、水果等農業生產過程中,有將近10萬噸的“微生物有機肥料”用來生產水稻,大概17萬噸用于水果的生產。廣西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根據當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生長特性、生長態勢等,指導廣大農民群眾更好的進行合理施肥,積極推動“微生物肥料”的應用,減少有毒肥料的使用。以水稻的種植為例,首先對于插秧較晚的、沒有進入到幼穗分化期的稻田區,追加穗肥,每畝地施以尿素和氯化鉀分別6公斤—8公斤。其次對于進入幼穗分化時期的禾苗,及時追加粒肥,每畝地追加尿素2.0公斤,氯化鉀3.0公斤。最后在抽穗時期,要及時追加根外肥;最后對于稻苗生長茂盛的稻田區,根據實際情況施加“微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方式,多很多種有益元素進行處理,不僅能夠防止病蟲害的發生,還能增強農作物的生產效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該全面為廣大農民群眾普及“微生物肥料”的特性及特點方面的知識,加深廣大農民群眾對于微生物有機肥料的認識,適時的轉變傳統觀念,促使更多的農民群眾使用有機肥料,以此來保證土壤的肥力。與此同時,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還需要減少廢水、非物質的排放,防止土壤發生污染。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農家肥的應用,農家肥也是微生物肥料的一種,在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給廣大農民群眾灌輸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觀念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加深對于不同肥料的認識,提高施肥能力,最終促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3 積極開展植樹活動,減少耕地水土流失。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部分農民群眾需要大力開墾山地、丘陵地、石山、臺地、平原等來種植農作物,但是大面積的開墾土地就會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們國家廣大人民群眾所處的自然環境情況越來越惡劣,廣西處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如果不能積極開展植樹活動,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為了減少耕地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就需要廣大農民群眾通過改善種植方式來增強土壤的基礎肥力。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譽,山多地少,由于特殊的地質和氣候條件的影響,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水土流失現象嚴重。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工作理念,為“三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應該積極開展植樹活動,植樹活動對于改善土壤的肥力、保持土壤結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土壤肥料是影響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原因,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大部分的農民都會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在土壤中施用化學肥料,保證土壤的肥力提升,增強農業的生產水平。但是長期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必然會導致土壤自身的肥力水平下降,同時造成土壤環境惡化。對此,就需要廣大農民們注意,在使用肥料的時候,了解化學肥料的優缺點,適當合理的使用有機肥料,借助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保證土壤的肥力需求,推動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