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軍 韋懷素
(上思縣叫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上思 535518)
稻飛虱是一種遷飛型害蟲,經常出現在稻田中,給我國的水稻生產帶來嚴重損失。在所有的病蟲害中,稻飛虱這種蟲害是最容易影響水稻生產質量的一種,稻飛虱發生以后,如果沒有做好防治措施,將會導致水稻減產一半以上,給農業生產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為此有關農業生產者一定要加強對稻飛虱防治技術的應用,保證稻飛虱防治質量。
稻飛虱按照翅膀的不同可以分為長翅型稻飛虱和短翅型稻飛虱,稻飛虱的身體顏色為褐色,其中短翅型稻飛虱雌蟲的腹部特別大。
稻飛虱是一種遷飛型害蟲,氣流會影響稻飛虱的遷飛,有一部分稻飛虱會在我國北緯25度以南的地區過冬,大部分稻飛虱集中在中南半島等地區過冬。春天稻飛虱開始遷飛到,途中經過我國南方的稻田集中區域,會在稻田中進行繁衍,期間一共會繁衍兩到三代。南方早稻成熟的時候剛好是西南風與南風盛行的時候,稻飛虱借助南風與西南風開始遷入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北方,而我國在長江中下游以及北方都有在種植水稻,由此可見在風向改變的過程中,稻飛虱不斷借助風向我國不同地區的水稻種植區域蔓延。
首先,稻飛虱會在經過水稻田的時候,寄居在水稻的莖上或者是稻穗上,靠吸取水稻汁液存活,由于稻莖中的汁液被稻飛虱吸走,稻穗從土壤中獲得的營養變少,所以在水稻孕穗期的時候就很難出穗,同時在水稻灌漿期的時候,稻穗中沒有營養,出現干癟谷,導致稻田嚴重減產,很多稻苗直接枯死。再者,稻飛虱還會給水稻生產帶來一些間接不利影響。稻飛虱作為一種遷飛型的害蟲,會攜帶一些病毒,寄生在水稻植株上的同時也會將身上攜帶的病毒帶到稻田里,這些病毒有可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病害,導致水稻植株枯萎。
稻飛虱是一種遷飛型害蟲,在遷飛的過程中主要是借助風的作用,所以一般刮風次數多的話,稻飛虱這種蟲害也就更加嚴重。
稻飛虱在溫度25度左右,濕度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環境下繁殖力度最高,最適宜生長,隨著春季的到來,溫度越來越高,同時降水量也在不斷提升,自然環境越來越有利于稻飛虱的生長與繁殖,蟲害會加重。
稻飛虱十分喜歡氮元素,所以當水稻種植者是氮肥過多的時候,就會更容易吸引稻飛虱,造成更嚴重的稻飛虱蟲害。
首先,水稻間距越小,種植密度過大,這時候稻田里的通風就會不好,稻田環境會更加的濕潤,溫度更加高,環境會更加適應稻飛虱生長繁殖的需要,從而導致稻飛虱這種蟲害加重。
稻飛虱的防治措施有很多種,主要是結合稻飛虱的生長特性與喜好來開展對應的防治措施。
首先,稻飛虱的種類不同,農戶結合不同種類稻飛虱的特性來采取一定的措施對稻飛虱的生長環境進行破壞,從而提高稻飛虱的死亡率,減少這種病蟲害。對于能過冬的灰飛虱來說,農戶可以在冬天對稻田里的基肥進行使用,將田里的雜草去除干凈,然后對這些雜草進行焚燒,從而將過冬的稻飛虱燒掉,破壞稻飛虱的生存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稻飛虱的數量,從而在來年的時候降低稻飛虱病蟲害。
再者,農戶還可以結合水稻品種,選擇抗稻飛虱蟲害能力比較強的品種來種植,從源頭上破壞稻飛虱的生存環境,讓稻田環境變得不適宜稻飛虱生存與繁殖。
此外,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農戶一定要做好施肥工作,做到合理施肥、適量施肥,尤其要盡可能的在保證為水稻植株生長提供足夠的氮營養的同時減少氮肥的施用量,避免過多的氮肥吸引稻飛虱。農戶在為水稻提供足夠的營養元素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水稻植株抗病蟲害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產量。
為更好的降低稻飛虱病蟲害的影響,農戶還要注意在進行水稻種植的時候合理設置植株與植株之間的距離,保證足夠的空間,避免水稻植株與植株之間爭奪營養,因營養不足導致抗病蟲害的能力降低,同時也避免了因種植密度過高導致的過于濕潤,環境更加適宜稻飛虱的生存與繁殖。
對于經常受到稻飛虱蟲害騷擾的地區來說,一定要做好稻飛虱的監測工作,以便能夠隨時對稻飛虱的動態以及稻飛虱防控能力進行掌控,為稻飛虱防治工作的改善提供必要參考。為此農業局領導可以加強組織稻飛虱蟲害防治的專項會議,對監測情況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對接下來的稻飛虱防治方案進行確定。為保證稻飛虱防治質量,需要將稻田內稻飛虱的防治工作與監測工作定到個人,協調好整個稻飛虱監測與防治工作,保證稻飛虱防治效率與質量。
稻飛虱作為一種遷飛型害蟲,成蟲如果沒有飛翔的話也沒有辦法進行繁殖,因此稻飛虱總不停的遷飛,與此同時,稻飛虱還有很強的趨光性,因此稻飛虱在晚上會向有光的地方聚集,利用稻飛虱的這些特性,農戶可以設置熒光粘貼版,這樣當稻飛虱因為自身趨光性靠近粘貼版的時候就會被直接粘在上面,從而達到消除害蟲的目的。再者,還可以利用稻飛虱的趨光性與遷飛性來做好稻飛虱的燈誘測報工作,在靠近稻田的路上設置黑光等,從而對稻飛虱進行燈誘觀測,以便對稻飛虱的遷飛動態進行掌控,從而更加及時的采取相關防治措施。為進一步提升稻飛虱蟲害監測效率,還要加強做好信息處理工作,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的信息共享,同時也對稻飛虱的動態與控制情況進行更加有效的分析。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群眾宣傳,讓稻飛虱防治措施具備更好的傳播效果,從而提升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凝聚力,更好的調動人力,提高稻飛虱監測與控制效率。
當前農藥仍然是控制蟲害最有效的方式,不過要想更好的保證稻飛虱防治效果,就必須科學使用農藥,提高農藥使用效率。首先在用化學手段對稻飛虱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要掌握好防治的最佳應用時機,采用壓前控后的策略對蟲害進行防治,即在稻飛虱主害,也就是一代稻飛虱出現之前以及稻飛虱處于低齡的時候對稻飛虱進行化學防治,這時候主要是選擇更加高效的撲虱靈以及阿克泰來對稻飛虱進行防治,這兩種藥物除了具有效率高的優勢,同時還具有很好的低毒性。到了稻飛虱蟲害的后期蟲量最大的時候為避免稻飛虱產生抗藥性,需要對不同的農藥進行輪流使用,從而更好的保證防治效果。后期可以用的化學用藥包括濃度為百分之五的銳勁特懸乳劑,這種藥物主要是用來防治二代二化螟,用藥劑量控制在30到50g,當三代稻飛虱百蔸蟲的數量達到100頭以上的時候,可以用濃度為百分之二十五的噻嗪酮可濕性粉劑來進行防治,用藥劑量為每667平方米用30g,除了撲虱靈,也就是噻嗪酮,還可以用濃度為百分之二十五的阿克泰水分散粒劑3g兌水來防治稻飛虱。當中稻四代稻飛虱的百蔸蟲量已經達到1500頭以上的時候,可以用撲虱靈3g兌水或者是直接用50g的噴霧用于667平方米的稻田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用銳勁特來對二化螟進行防治,為保證防治效果,同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不能一次性使用太多的劑量,每一季水稻只能使用一次。
為保證稻飛虱防治效果以及效益,在使用化學農藥對稻飛虱進行防治的時候,需要借助各種農業器具的運用,比如手動噴霧器等,有關部門以及當地政府可以加強對農戶農業器具使用的指導,或者是組織農戶統一使用更加先進的農業器具進行操作,提高稻飛虱防治效率。
綜上所述,稻飛虱是一種對水稻產量與質量影響極大的蟲害,不僅會直接破壞水稻植株的營養吸收環節,稻飛虱身上還會攜帶一些病毒進一步對水稻造成影響,為此我們一定要做好稻飛虱的防治工作,稻飛虱的防治措施有很多種,包括從水稻品種與種植過程入手的農業防治措施、從稻飛虱生物特性入手的生物防治措施以及主要是對化學農藥進行運用的化學防治措施,為保證防治效果,需要對這些方法進行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