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群
(橫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300)
隨著新興技術不斷興起,各種技術產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便利,但是時代的發展是變化多端的,落后的技術既影響經濟發展,還有可能阻礙時代的進步,所以新興技術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才能對當前的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就是合理的運用農作物的栽培技術,讓玉米的產量最大化,為了保證玉米生產的質量,重點研究其技術與栽培特點,根據技術的優勢,讓農作物健康成長。
隨著玉米高產能技術的普及運用,玉米的產量從總體上得到了提升,但是所面臨的問題也接踵而至。首先,種植玉米時沒有做到優選種子。農戶只注重了玉米種子產量,完全忽視了玉米的質量。比如,部分農戶在選種過程中,沒有全面考慮種植地區的氣候,土壤的面積大小以及肥沃程度,如果在這些方面選擇錯誤,就不能保證種子能夠健康的成長,種子如果不適應環境的變化,蟲害和自然災害也會席卷而來。其次耕地質量差,玉米的根系決定了最后是否能成功生產,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玉米根系的良好生長間接的影響到玉米的產量,有些農民在種植玉米前,沒有檢查土壤狀況,雜草的存在影響到了玉米的健康生長,雜草與玉米爭奪養分,導致玉米的抵抗力低下。最后,種植密度過大。農民在一開始種植玉米時,缺少相關的經驗,追求高產量的結果,忽視了玉米成長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對光照和溫度以及播種時間等條件缺乏全面的考慮,種值間距沒有把握好,忽視了后期成長的空間大小,嚴重可引起玉米倒伏。
當前,我國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方式并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玉米的產量,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首先,對玉米高產栽培在技術進行推廣的人員來說,他們沒有完整的全面的管理體系,沒有結合經濟發展的趨勢更新推廣方式。比如在一些農村中,部分農戶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缺乏了解,沒有認識到運用此新技術將會給農業帶來怎樣的改變,更是有一些思想觀念陳舊的農民,從本質上不愿意接受技術的優勢,使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無法全面讓農民接納。其次,專業人員在對玉米高產能栽培技術進行推廣時,其范圍較小。由于不同地域之間存在經濟差距,所以現在普遍面臨著南北失衡問題。南方與北方地區的農業環境以及生存環境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一致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并不能帶來有益的效果。
我國農業經濟飛速發展,玉米作為農作物之一,對其技術的推廣研究就顯得極為重要。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所剩余的勞動力無法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到各個農村區域,年輕力壯的先進青年都向往小資生活,不再以農業為生存發展的本能,在傳統觀念中,一想到農業,年輕人腦海中就顯現出“窮”字,向往城鎮生活,擺脫窮困的本質。然而玉米產能力的提高同樣需要農民隊伍的輔助,只有壯大的農民隊伍才能將技術推向頂端。目前,由于人員的流失,導致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無法得到合理應用,農民沒有從潛意識中接納該技術,更沒有從根本上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民。這種狀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農民對此技術的認知不成熟,玉米技能的推廣方式存在缺陷,農民對其認知只在表面,并不知道玉米產量技術將會給農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讓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有更加清晰的展現在農民的眼前,我們需要更加細致的分析其生長條件,加大宣傳種植的技術和要領,推動技術推廣工作的在農村的腹肌與運用。比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可以總結出玉米的種植經驗,選取相應的宣傳方法,擴大宣傳范圍,最好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將技能展現出來,促使農戶及時了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和玉米高產品種,為玉米高產能發展奠定堅定的基礎。可以建立科技化的抗蟲蟻與有效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機制,隨時隨地提供專業的防害指數,根據天氣變化做好隨機應變的工作,同時也可以將所有的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制作成小動漫,包括種植方式、時間、空間,這樣更方便農民的了解。農民如果從內心感知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好處,自然而然的就會接納它,努力地讓此技術服務于農業生產。
作為農業生產的領導部門,農業部門需要全面完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加大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首先,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一種農民和推廣員以及專業人員的溝通平臺,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時,可以要求農民進行旁觀,讓農民從本質上了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動該地區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其次,可以招聘農業專家進行現場指點和講解,在推廣宣傳人員完整體的培訓后,在進行層層的考核,保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得到更好的推廣與運用。在對該技術進行推廣時,推廣人員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客觀講解,不斷地優化創新推廣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機制,在如何面對自然災害這一方面,推廣人員可以定期開展玉米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工作,培養農民的多種防治技能,面對突發狀況農民也能積極應對,教會農民采用高桿噴霧器噴灑農藥,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掌握防治害蟲的要點,盡量避免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侵害。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完善和廣泛運用,不僅僅要注重玉米的產量化,還要注重玉米的質量,這樣才是一個“好”技術,所以優化玉米的品種也顯得至關重要。技術人員要加大研究力度,讓新型玉米品種優勢展現出來。對于已經研制出來的玉米品種,要針對栽培方式進行分類。對于推廣人員來講,要順應氣候和地域的變化,全面檢測該地區的土壤與水流條件,保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能夠“本土化”,使各個區域的農戶能夠根據實際客觀情況改變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真正實現種植優益化。對于政府有關部門來講,還要給予新技術一定的財政支持,在整個農業規劃中,它們起著“領頭羊”的引導作用,技術推廣人員優化傳統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綜合實際情況,調整種植栽培方案,制定多種多樣技術推廣方案,提升玉米的生產性能。
為了確保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實用性,我們需要用實驗進行檢測,可以通過建立試點農田的方式檢驗所研發出技術的真實性。首先在建立試點農田時,要保證種植面積的適當性,篩選出不同土壤條件的土地,這樣才能更加直觀地將玉米種植的整個過程展現出來,包括采用的技術和方式,保證所選用的玉米品種、栽培技術都都能符合所選擇的田地狀況。如果在種植過程中發生了非人為的客觀變化,為了能夠達到想要的效果,這就需要推廣人員隨機應變的能力,具備豐富的知識理論,那么在進行試驗前,要培養推廣人員舉一反三的能力,讓他們良好地掌握相關技術內容,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這樣,針對突發狀況他們也能臨危不懼,冷靜地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建立實驗農田可以將實驗過程和結果直接投用于現實,不僅節約了時間,更節約了勞動力,方便了農民的種植,從本質上解決了玉米高產培養。
在實際操作中合理的分析出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處理措施,完善玉米高材栽培的各個方式,才是對癥下藥的良好決策。完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離不開技術體系的內部優化,離不開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專業能力,更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技術也要不斷地改革創新,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始終要以農業發展為主要方向,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不僅僅是造福農民,更是造福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