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洋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近些年,我國無論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上還是在生產技術上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和一定程度的進步,本文主要是對農業領域占據著較大比例的玉米種植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高產種植技術、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止技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不僅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進行了應用,還對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幫助玉米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環境,水肥管理更為合理,病蟲害技術也更加具有規范性,我國的玉米產業在這樣的種植過程中其產量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對環境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進行探究是十分有意義的。
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玉米種子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可以直接決定玉米的產量,做好玉米的選種工作,對優質的玉米種粒進行選擇能夠讓玉米具備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進而促進玉米得到更加健康的生長,玉米的抗病蟲害的能力也會得到加強。玉米的品種較多,而不同的種子的生長特點都是不同的,這就要求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選擇和種植地環境和土壤條件都匹配的玉米種子。玉米是一種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農作物,無論是我國的南方或是北方都有在種植。在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當中對種子進行正確的選擇就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在對種子進行選擇時,以黑龍江為例,根據黑龍江的土壤和氣候的特點可以了解到需要選擇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在對玉米種子進行選擇購買時一定要進行多家的對比,對玉米種粒較好的品牌進行選擇,已經購買的玉米種子中一定會有質量不合格或者是種粒殘破的情況,已經出現病變的種子或者是其他不合格的情況要對這類種子進行剔除,只保留住個體飽滿的種粒個體。還需要將混在玉米種子中的其他種子進行清除,利用藥劑對種子進行攪拌,這一步驟可以有效的減輕和減少病蟲害,減緩來自于病蟲害的傷害。在進行拌種時可以將濃度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濃度為50%的辛硫磷乳油進行混合加入到種子當中,使用量是種子本身重量的0.2%,加入2~3kg的水后進行均勻的攪拌,在進行播種之前將其放在避光的位置進行4~6個小時的堆悶,然后再進行播種。
相關科研單位先后研究推出了隆平206、先玉335、中科11號、濟單7號、圣瑞568、浚單22等優秀的玉米品種,這些品種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緊湊的株型,在實際農業種植中應優先選擇這些品種進行種植。
對玉米進行種植時需要對種植時間進行合理的確定,一般玉米的種植時間是在4月份的下旬到五月份的上旬,這時候土壤的溫度是十分適合玉米種子生長的,此時土壤的溫度在10~12℃左右,玉米在這樣的土壤溫度下更容易發芽,助于玉米快速發芽,長出來的芽較為整齊,出苗的質量更高。而如果將玉米的播種時間提前就會出現出苗較晚的情況,最終導致出苗不均勻的情況,甚至出現爛種的情況。如果想要提早對玉米種子進行播種可以使用地膜,土壤的溫度在8~10℃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對其進行播種。
在對種子進行種植時需要使用合理的播種技術,例如對種植的深度進行合理的選擇,種子種植在適宜的深度時有助于種子更好的發芽和生長,在對種植深度進行確定時主要是根據土壤的墑情、品種以及種子體積大小來加以確定,一般在進行種植時深度都會在4~6cm左右為最佳,如果土壤的粘度較大,墑情的情況也較佳,則可以將種子進行淺度的種植,如果情況不佳則要對其進行深播。如果是土壤情況較好每畝土地可以種植5000株,如果土壤的情況不好則每畝只能種植3500~4000株。
在對玉米進行播種時,需要種植者注意播種時間的早晚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較大的影響,影響因素包括了氣候環境、地理環境等,當玉米播種時間不適宜時會降低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因此種植者一定要在適合的種植時間內對玉米進行播種。在種植時間的選擇上,南北方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北方相比較南方來講,北方的播種時間會晚上一個月左右,南方的一般地區都是在3月份~4月份期間對玉米進行播種,而到了北方則會在4月~5月對玉米進行播種,而具體的播種時間則是根天氣的具體情況而定。種植者應當配合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根據氣象局所發布的天氣來選擇具體的播種日期。
玉米種植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都會對玉米的生長情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其中影響較大的環節就是水肥管理以及對種植密度的控制。在過去的玉米種植過程中,很多的種植者都是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對其進行種植,對種植過程的管理工作也是較為粗獷的,在規范性上是較為匱乏的,最終影響到了玉米的整體產量。本文以玉米拔節、抽穗以及灌漿期為例,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對營養和水分的需求都是較高的,因此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玉米的生長質量,種植者需要以玉米的生長情況、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中的養分含量作為依據,做好玉米的灌溉和追肥的工作。在玉米的播種階段時,使用適宜的種植模式,確定適宜的播種密度,由此使得玉米可以得到更為豐富的光照和通風。
目前,在我國黑龍江省的玉米種植區域內,經常發生的病害為玉米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這些病害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大大降低當地的玉米產量。為此,在玉米種植之中,種植人員必須關注對這些病害的防治,針對不同的玉米病害,給予相應的防治措施,確保玉米的整體長勢,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拿玉米黑穗病為例,該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部位,在選取玉米品種階段,就應該優選高抗黑穗病的玉米品種,選好玉米種子后,選用15%濃度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對玉米種子進行拌種,其使用劑量根據玉米種子量加以調整,每100kg玉米種子,添加100g三唑酮,三唑酮與水混合,具體比例為1:40,調制好拌種溶液后,將溶液倒入玉米種子之中,攪拌均勻,完成拌種處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顯著降低玉米黑穗病的發生幾率。
大斑病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是十分常見的玉米病害,當玉米出現了大斑病時,玉米的產量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且一旦發病就是大規模性的,可以造成玉米大幅減產。玉米到了夏季最容易患上的是小斑病,玉米在這一時期好處于發育階段,在發病期間會在葉子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一般為了對玉米的大小斑病加以預防都會對抗病品種進行選擇和種植,同時還會對玉米種植的管理工作進行不斷的加強,在對其進行施肥時保證其合理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植株對抗疾病的能力,也可以對多菌靈這類化學藥劑進行使用,將其及時的應用在植株發病時,降低植株大面積發病的可能性。另外瘤黑粉病的病菌很容易對損傷的玉米植株或者是處于幼嫩時期的植株組織造成病菌侵染。如果將氮肥過量的是用在玉米植株的成長過程中會加速玉米植株的生長,但是同時也會出現弊端,過度的使用氮肥會使得植株的組織變得柔軟,增加了植株感染瘤黑粉病的幾率。因此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想要對瘤黑粉帶來的感染進行預防和避免,可以將種衣劑使用在種子的種植中,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
有研究表明,自2019年11月份以來,我國云南、四川等地的玉米種植區域都受到了草地貪夜蛾的侵害,蟲群侵害面積已經高達60萬畝,同時,該蟲害有向我國東北地區遷移的可能,為了確保我國東北地區玉米的產量,保護農戶的經濟收益,必須關注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草地貪夜蛾在全年當中,多發生在20~30℃的環境中,當氣溫上升至28℃左右后,其幼蟲就會開始迅速生長,經過30d的生長,草地貪夜蛾即可完成第一代的生長。鑒于草地貪夜蛾的生長規律,就要在5~6月之間開始響應的防治工作,根據南方各地防治工作中取得的經驗,防治草地貪夜蛾可采用輪換使用多殺菌素、順式氯氰菊酯、氟蟲雙酰胺、氯蟲苯甲酰胺、丁硫克百威等藥劑的化學防治。
綜上所述,想要有效的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加強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是有必要的,在玉米的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病蟲害,進而影響到玉米的產量。本文中提高玉米產量的種植技術都是根據以往種植經驗對病蟲害的發病規律進行了總結,并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有效的促進玉米的健康生長以及玉米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