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三門江林場,廣西 柳州 545005)
目前,國家、社會乃至個人對于環境保護的態度日益提高,相應的一些出臺的綠化政策也逐漸完善。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綠化面積,大面積的土地被用于林業經營。這從本質上改變了砍伐樹木對土地造成的傷害,并將林業發展轉變為經濟發展的一種。面對大面積的林業經濟,應用先進的技術是目前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不過,因為林業經濟處于緩慢發展的態勢,需要對林業生產技術進行改進,并提高其應用范圍。在現有條件下,需要明確各項先進技術的應用途徑,找出林業經濟發展的問題,提高生產效率。
林業經濟的目的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首先是林業對于氣候環境的保護作用。植物對于自然環境的改變具有顯著的作用。從食物鏈的角度出發,植物等物種屬于食物鏈低端的物種,對整個食物鏈的循環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從對氣候環境的提高角度來講,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風沙侵襲等問題。其次從經濟發展的提高作用入手,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重工業的比重。但是,重工業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樹木的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就是其中的主要消耗品之一。因此,在經濟發展的曾經,因為濫砍濫伐造成的經濟發展受阻也是一部分原因。另外,經過統一規劃之后重新建設林業經濟,可以對提高原本減少的林業材料,間接提高經濟的發展。從植物本身出發,其原材料以及加工品同樣可以是生產經濟的一部分,對經濟發展有著直接促進作用。
林業經濟涉及的內容主要是與種植有關,為了加上林業經濟的效益,需要對林業產品進行精細加工。從本質上來講,林業經濟的主要發展以下三種商品,即林業原材料、林業加工品、林業副加工品。林業原材料主要用于建筑使用,隨著房屋建筑的需求上升,對林業原材料的需求量為急劇增加,因此林業經濟的發展就迎來契機。林業加工品的原件從林業原材料中獲取,但會取得比原材料翻倍的價值。例如,樹雕、家具等產品就會有比原木更高的經濟價值。最后,為了提升林業產品的利用率,林業副產品也可以利用來進行再加工。
因為林業經濟需要大面積的種植,所以先進的技術必須替代人工種植,才能夠從根本上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經濟效益。但是,林業種植地的地勢情況,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的不同又會對種植的統一規劃造成影響。林業種植的有關器械并不是智能的,而是通過人力操控的手段去執行。所以,改變現有種植技術是重要的。另外,相關的種植技術仍需要改變。目前林業經濟中所有的種植技術相對老舊,相應地就會造成經濟效益的下降。
比起其他產業,林業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稍低。出現這樣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于大眾對其價值的評判。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很容易受到潮流的影響,因此林業相關產品的價值受到了局限。從林業原材料的價值入手,現如今因為收割技術的提升,林業原材料的價值下降。比林業原材料價值更高的林業加工產品因為受眾小的原因,導致其價值并沒有顯著的提升。除了價值的原因,林業加工副產品屬于林業加工品加工后剩余的產物。對于這些物品的加工利用,現有的生產條件并不能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一般情況下,為了再次利用加工副產物還可能出現加工價值大于耗費和售賣的價值。另外,無論是三種林業產品中的哪一種,并沒有出現完全可以替代人工的流水線器械。
林業經濟的發展可以多向進行,而目前大部分理論卻為用于真正的實踐中。例如,培育新品種的任務,新品種的價值可以是增加了產量,也可以是為了標新立異地提供新型的植物。但是植物的培育需要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的不斷篩選,短期內理論并不能變成實踐用于生產。另外,現有生產技術的局限性。林業經濟中的現有生產技術僅僅針對單一性的工作。如同上述中種植技術的問題一樣,種植的器械僅僅與種植有關,而收割的器械也僅僅與收割有關。從經濟效益來講,器械的付出是短時間內并不能回收的,大量的器械消耗對林業經濟也是一種挑戰。
林業經濟的開發的往往是偏僻的地區,這樣的地區很可能涉及的問題就是用電、用水困難的問題。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林業經濟開發地的信號問題也備受關注。用水用電困難的問題可以通過架設設備以自給自足的形式解決,而信號覆蓋的問題就會導致林業開發區的監控技術并不完善。在如此大的林業開發區,安保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單純地采用人力安保的形式很可能造成疏漏或者顧此失彼的局面。因此,采用覆蓋面積的更廣的監控設備是必要的。其次,林業開發區還要注重防火防災的問題,監控設備的第二個作用就是隨時查看林區的情況。除此之外,報警設備的先進性和靈敏性也達不到預期目標。
林業種植技術是林業經濟的成本基礎。除去植物原種帶來的成本消耗,種植技術的提升可以大大減少林業制品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不過面對不同的地域,統一的種植技術十分受限。另外,在同一片區域還可能出現不同的地勢高度等問題,對機械的穩定性又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生產全能化的種植機械是目前的主要目的之一。基于目前單一作用的種植機械,首先在穩定性上要有所提升。其次是機械的耐磨性,營林地區通常是地勢高低不平,周圍環境較為艱難的地區。利用這樣的地區可以減少很大一部分生活用地,因此機械的耐磨性要能夠承受種植地區的艱苦環境。最后,不同物種之前的種植還有一定的差別。
生產技術的應用主要在于種植完成后的時期,在這段時期生產技術中包括種植物種的生長、成熟、采集、加工、副產品處理等問題。我國屬于農業大國相對應的作物培養技術已經逐漸完善。首先,在植被生長至成熟期間,可以利用農作物的相關灌溉設備,或者噴灑農藥設備。其次,在植被成熟之后可以進行原材料的收割。因為植被原材料被加工的目的不同,前處理手段需要進行詳細的規劃,采用相對應的方式。在這個階段同樣需要不同的設備進行收割。為了節省時間,節省耗費,設備需要根據生產情況進行改進。之后,前處理后的原材料并不是特別精細,仍然屬于粗處理范疇的產品,因此為了進入下一步進行精加工,需要再次處理。為了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益,對于一些批量生產的林業產品可以利用流水線地機械?,F如今,流水線的機械在前期過耗費的成品較多,但因為其在生產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生產效益,在之后的幾年中工廠中整體的效益就會有顯著的提升。針對林業經濟生產設備中流水線設備相對較少的問題,應該提出解決辦法。第一可以從大型量產的制品入手,涉及相對應的機械。第二可以從簡單機械的工藝入手,生產實用性廣的設備。最終,產品的質檢是重要的。其中,前期對原材料的質檢、中期對生產過程的質檢、末期對成品的質檢都需要經過層層把關。一般來講,這些產品主要用于家庭所用,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木材本身的質量、成品的結實程度、成品不含毒性等都是需要進行檢查才可以投入市場的。木制品需要經過切割之后才可以作為產品進行生產,因此對于木制品的副產物處理同樣至關重要。從本質上來講,木制品的副產品利用是為了減少浪費的同時,提高利益。因此,副產品生產對應的生產技術可以相應地減少技術成本。另外,為了提高副產品制品的價值,將其生產理念與大眾喜好結合在一起,對工藝進行相應地改進。
監控設備的使用主要還是在于植被生長期間。目前一些監控設備并不能很好的對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監控,這就可能導致最終的原材料處理困難的問題。因此,監控設備應該提升其技術,使其能夠合理監控周圍環境的同時,隨時監控植被的生長情況。
林業經濟的發展態勢不明朗,為了提高林業經濟的效益,著重點可以放在產品中。對于林業原材料來講,因為收割技術先進化的問題,會使原件的價格受到局限。因此,林業原材料應該從其生產年限和生產產量入手。對于林業加工制品來講,提高其原本的價值,迎合大眾審美是其主要的發展趨勢。對于林業加工副產品來講,副產品的價值不高,生產者應該采用更加簡單的加工方式對其進行二次利用。在林業加工的兩大目的中,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提高其經濟效益是目前的重要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