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錫祥
(天津市薊州區林業局,天津 301900)
林業存在的病蟲害會影響到林業的健康發展,還會對生態體系產生一些嚴重的破壞。本文即探討對林業中存在的有害生物和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切實確保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應有成效,首先要建立起系統完備的整體管控機制流程,積極秉持全流程、全鏈條的整體管控指導思想,為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相關工作的具體推進落地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然而從當前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所涉及到的管控機制流程來看,普遍未形成相對系統完備的整體管控體機制流程,使得相關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缺乏規劃性及科學性,對于涉及到的問題往往采取事后補救的工作模式及方式方法,對于事前預防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防患于未然的整體意識比較單薄,存在較明顯的浮于表面思想,不利于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的整體效率及效果,需給予足夠的重視程度及資源傾斜。
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有賴于諸多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一致及通力合作,應積極調動人財物等多維度資源,秉持開放發展核心理念,盡早建立成熟完備的宏觀統籌機制流程,才能最大程度確保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相關工作的推進落地效果符合初始預期目標。然而從當前基本情況來看,整體并未形成宏觀統籌合力,由于對于該項工作的宏觀統籌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導致未能給予應有的資源傾斜及政策扶持,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相關工作開展的系統性明顯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時面臨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導致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相關工作的推進落地整體效率及效果不夠理想,存在比較明顯的可提升空間。
現場工作人員是最為重要、靈活的影響因素,現場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體效率及效果。然而從當前的基本情況來看,現場工作人員專業水準總體偏低,存在較大的可提升空間,這與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相關工作的關鍵屬性特征具有很強的關聯。為確保現場工作人員數量,需在一定程度上放低對于現場工作人員的資質要求,再加上對后期常態化培養不夠全面,未能形成正向反饋的專業素質提升機制流程。
要更好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首先要對病蟲害有正確的認知,并保持認知的更新;如果一味運用以往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不僅難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還會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陷入困境。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林業病蟲害本身難以被根除,并且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缺失和漏洞。首先,林業病蟲害的出現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尤其是在環境的再造和生態的綜合保護力度上,很多地區已表現出嚴重的缺失,在這種背景下,林業病蟲害就難以根據工作人員的預期進行治理,有很多病蟲害即使可以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于長期發展來講,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漏洞。其次,在進行病蟲害的根治過程中,工作人員并沒有全方位去考慮動態因素,沒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分析以及調查,積極運用自己手頭上的資料信息來規劃治理方案,這也就呈現出治理方案較為單一的特點。這種問題的出現,也容易導致林業病蟲害現象不斷加重,難以根除。
如果不重視防治工作,在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就很難根據協調的模式來進行,從而導致惡劣后果,難以在短期內對病蟲害實施科學的應對。在對以往工作的調查研究過程當中,很多工作人員并沒有真正重視防治工作的開展。首先,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初期,某些工作人員并沒有創新性地去制訂一些防治方案,而是一味地運用以往防治工作的模板,根據自身的固定思路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這種工作的開展缺乏說服力,并且還難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即使有些工作人員也對一些內容進行了調整,但依舊沒有取得理想成績,最終還有可能出現病蟲害集中暴發的問題。
在進行林業有害生物和病蟲害防治時,要想保證其工作順利進行,需要加強工作人員生物防治的意識,認識到這些有害生物和病蟲害會對林業所造成的影響,如果不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所造成影響會是長久性和毀滅性的。工作人員應認識到防治的重要性。各級政府應通過廣播電視等多種途徑加強宣傳工作,讓人們更好地了解防治手段,引導更多的人參加到林業生物防治工作中,提高防治的效率和效果,將全社會結合起來,能更好地,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進行。
在林業建設當中應建立預警機制,這樣可以提前發現有害生物。有害生物和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因此需加強預報工作。在林業當中建立監測預警系統,做好監測對象調查工作,通過這些工作建立一整套應急預案,一旦發生蟲害、病情,可立即啟動控制災情。基層人員應積極推進這些規劃檢測工作,每隔一段時間要進行檢查,同時在所在區域設立監測點,及時調查疫情的相關情況,森林防檢疫部門也要調查研究有害生物,不斷積累經驗。在防治過程中應用現代化技術可以提高防治能力。種植苗木時需要檢疫苗木并且建立種苗基地,為其提供優良的苗木資源,未經檢疫的樹苗不可使用。
在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時需要借助科技。科技可以為林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進行林業有害生物和病蟲害防治時,應根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要求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在選擇種植種類時,應先根據種植地環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選擇最為合適的種植樹苗。在此基礎之上,還要積極做好衛生工作,及時清除病樹。根據林木規劃合理地進行采伐,若在采伐過程中發現有害生物或病蟲害,應經相關部門的檢驗,并采取一定措施之后才能夠繼續采伐。全面推進工程造林和經營營林,有效提高林木抵抗生物災害的能力,防止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病蟲害的傳播,是實現林業正常發展的最強動力。
要獲得良好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就要站在多個角度來實施。特別是在防治策略上要以更加長遠的目光進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套用以往的防治策略。這除了會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下降,還會埋下更多的病蟲害隱患。相關從業人員要在林業病蟲害預防策略之上,依據以往的防治經驗和當前的新要求,不斷去創新防治手段,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肯定,為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不能只用一種類型的處理策略,特別是一些地區具有多種類型的植物。防治工作除在方法上進行創新以外,還要注重革新相關工作人員的防治思想,要認識到防治工作的重點是“防”,并不是“治”。只有“防”做好了,才能提前避免植物受損。因此要重視對病蟲害進行預測,減小病蟲害暴發的概率。
在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對自然環境進行針對性、適應性的改變,加快了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進程,然而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為了繼續確保平穩健康發展態勢,就需要統籌兼顧好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過持續超高速度發展逐步進入轉型發展平臺階段之后,特別需要積極維持并提升好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包容關系,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方面。通過深入剖析當前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著力構筑系統完備管控機制、預先設置全面法規制度準繩、不斷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及積極啟用先進成熟技術手段等相關優化調整措施建議,期望在進一步深化促進林業植物檢疫及有害生物防控提升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