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典雙
(鎮雄縣畜牧獸醫站,云南 昭通 657200)
普及良種畜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第一,為現代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良種畜禽通常具有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產品質量高等諸多優勢。隨著良種畜禽普及率的提升,使得科技增產的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推進畜牧業向現代化、科技化發展。第二,使養殖戶的養殖收益得到了提升。在同等的飼喂條件下,良種畜禽要比普通畜禽,出欄速度更快,質量更高,從而使養殖戶獲得更高的收益。特別是在規模化養殖條件下,良種普及率越高,收益改善越明顯。第三,提升了畜禽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些實力較強的畜禽企業,可以做到繁育、養殖一體化,對外依賴程度降低,市場競爭力增強,逐漸發展成為龍頭企業。
畜禽品種改良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雖然近幾年禽畜品種改良機構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有所增加,但是仍然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尤其是在鄉鎮一級,由于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導致專業人才匱乏,畜禽品種改良工作的推進面臨較大的阻力。例如,在個別的畜牧獸醫站,沒有專門的畜禽品種改良工作人員,而是由其他崗位的工作人員兼職,由于專業不對口,沒有對應的技術職稱,無法保障品種改良的高質量開展。
在畜牧獸醫站積極宣傳《種畜禽管理條例》的基礎上,許多養殖戶能夠做到知法、守法。但是調查發現,還是有極個別的群眾,不按規定對動物進行交配,導致畜禽品種質量降低。還有的一些畜禽品種改良機構,將一些偽劣種畜出售給養殖戶,導致養殖戶的收益受損,養殖積極性降低。這些現象都暴露出了當前畜禽品種改良管理與監督工作存在的缺陷,如何完善監管制度也成為當前基層畜牧獸醫部門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之一。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視下,近些年基層畜牧獸醫管理部門的經費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為經費緊張導致基層畜禽品種改良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的問題。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無論是引進高素質的畜牧獸醫人才,還是采購先進的設備、設施,都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這種情況下,上級財政投入力度不強,也會制約基層工作的進行。
近幾年鎮雄縣畜禽品種改良進步明顯,特別是在牛凍精改良、羊品種改良、優質家禽推廣等方面,成效較為顯著,為推動本地畜牧產業壯大、發展提供了支持。與此同時,也發現部分畜禽品種改良機構片面關注種公畜的引進,而對于種母畜品質的重視程度不足。這種情況在一些散養戶群體中十分普遍。很多種母畜因為體質和品質差,無法繁育出高質量的后代。對于養殖戶來說,雖然短期來看降低了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必然會制約養殖效益的提升,也不利于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鎮雄縣規?;B殖場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畜禽散養農戶還是占到了大多數。這些散養農戶在引進了改良的畜禽品種后,沒有轉變思維習慣,還是習慣于把農作物秸稈或者是劣質雜糧作為飼料投喂畜禽,導致良種畜禽的養殖效益沒有體現出來。由于管理不科學,導致全縣良種畜禽的普及率難以提高。此外,許多養殖戶只養殖牛、羊這類效益較高的牲畜,而不愿意養殖家禽,導致良種畜禽存在結構失衡的情況。
在產業結構轉型背景下,畜牧業的壯大和發展將會進一步增加對良種畜禽的需求量,因此當下畜禽品種改良的任務艱巨,培育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成為一項緊迫任務。首先要構建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針對基層早中的畜禽品種改良工作人員,提供短期培訓、脫產培訓等多種可供選擇的模式,使他們能夠根據工作開展需要選擇合適的模式參加培訓,實現專業能力的提升,在畜禽品種改良中發揮更大的價值。其次,從省、市的畜牧獸醫部門,高校的相關專業,或者是社會上的科研院所等,聘請專家到基層開展關于畜禽品種改良的技術指導、知識講座。最后,以人才引進的模式,在短時間內解決基層畜禽品種改良人才不足的問題。面向全國范圍內畜牧獸醫專業的大學生進行招聘,適當提高待遇,吸引人才下沉,為畜禽品種改良提供人才支持。
畜禽品種改良關系著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力度,才能為品種改良工作開展創設良好環境。近年來,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僅靠基層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責任,很難做到監管的全面和細致。為此,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聯合工商、公安、農技等相關單位,構建完善地監管網絡,對轄區范圍內畜禽生產者、養殖者進行監管。嚴格執法水平,提升檢查頻率,發現向養殖戶提供偽劣種畜禽的,或者是隨意實施畜禽交配的,一律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通過嚴格執法,打擊違法行為,一來是保障了養殖戶的利益,二來也能夠推進本地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
基層部門在開展畜禽品種改良工作時,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和完備的設施條件。市級或區縣一級的相關部門,應結合基層畜禽改良工作計劃,科學編制經費預算,完善長效投入機制,從物質層面上為畜禽品種改良予以保障。例如,通過增加資金投入,一方面要繼續完善縣鄉一級的畜禽品種輸精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還要針對一些比較偏遠的農村,建設單獨的輸精點,保證養殖戶只要有需要,就可以上門服務,以優質服務切實提升畜禽品種改良工作成效。各級畜禽品種改良機構,還應密切關注新技術、新設施的信息,通過引進新技術、使用新設施,為基層地區良種畜禽的普及奠定扎實的基礎。
現階段絕大多數養殖戶已經認識到了引進和飼養良種畜禽,對提升養殖效益的積極影響。但是在具體落實時還存在諸多問題,下一步要繼續做好科學宣傳,在推進畜禽品種改良工作的基礎上,讓養殖戶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例如,編制畜禽品種改良方案,指導養殖場逐步淘汰品質不高的種公畜,同時注意提高種母畜的質量。還有就是通過宣傳引導,讓養殖場堅持做到良種、良法的“雙手抓”。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品質優良的種公畜、種母畜,另一方面還必須科學飼喂,包括搭配粗細飼料,加強養殖場內部環境管理等。讓良種畜禽在衛生環境下得到科學飼喂,才能讓良種畜禽的經濟效益得到進一步的展現。
畜禽品種改良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不僅關系到地方畜牧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除了做好宣傳推廣外,建議采取行政手段,把畜禽品種改良作為基層鄉鎮開展“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將良種畜禽的普及率作為衡量鄉鎮農業農村工作開展成效的指標之一。由畜牧管理局成立“畜禽品種改良專項小組”,在做好基層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各鄉鎮的實際情況,與鄉鎮簽訂畜禽品種改良工作責任狀。按照季度檢查,年度考核的方式,客觀評價畜禽品種改良工作落實情況。對積極響應上級政策、落實畜禽品種改良的養殖場,給予現金獎勵。在政策扶持和補貼激勵的作用下,讓鄉鎮良種畜禽比例逐步提升、結構趨于合理。
近年來畜禽品種改良工作成效顯著,但是距離畜牧產業發展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針對當前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下一步應重點從畜牧獸醫人才引進、完善畜禽品種輸精服務體系、制定畜禽品種改良方案,以及因地制宜出臺激勵與扶持政策等綜合措施,為畜禽品種改良,以及良種普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提升養殖戶經濟收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畜牧產業實現轉型,走高品質、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