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俐彤
(吉林市綠化管理中心,吉林吉林 132000)
我國非常重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環保”“低碳”“節能”這些詞對人們來說已不再陌生。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市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低碳環保成為各行各業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因此,僅僅靠傳統的園林建設形式來美化環境遠遠不夠,只有將低碳理念融入風景園林設計中,選擇綠色、可持續發展、無污染的原材料,在建設中本著不破壞環境的原則,才能更好地保護城市環境,美化城市環境。
在城市化進程中,為了讓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主旋律。大批量的設施、建筑建設損耗了很多資源,很多材料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為了美化生活環境,人們會用園林建設的形式來美化城市。但是,面對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僅靠園林建設來美化環境遠遠不夠,還需在風景園林營造中加入低碳理念,即“低碳園林”[1]。
目前,我國風景園林建設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我國城市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園林建設中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1)風景園林建設初期,為了滿足人們美化環境的需求,過度使用追求城市功能的硬質鋪裝;2)園林遍布城市各個角落,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3)不斷更新的城市使園林使用時間變短。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低碳園林營造的探索和實踐都很有必要。
低碳園林是指要從操作層面上切實降低資源消耗。1)要在現有設計理念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合理利用多余的資源,減少園林后期維修管理成本。應用現代化科技技術,使有限的水土資源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2)在園林建造過程中,材料的選擇必須做到無污染,景觀建造要在不破壞原有環境的條件下進行[2]。低碳園林營造要從風景園林的設計規劃、材料選擇、施工建設、日常維護管理等方面盡量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人工及材料浪費,做到建設低耗能、綠色、科學、可持續的風景園林。
傳統風景園林營造過程中,園林建設前期的生產材料運輸、完工后的運行管理及模板拆除都存在較高的資源損耗。隨著低碳理念的不斷強化,人們越來越注重綠色環保,因此園林建造過程中要盡量降低能源損耗。1)可就近選擇材料,減少長途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盡量選擇低碳產品和新型的環保材料,減少鋼筋、水泥、玻璃等材料的使用,嘗試使用新型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3)風景園林設計時要考慮園林的可持續發展,盡量選擇環保的植物,可種植一些壽命較長的植物,避免在反復修繕中造成資源損耗。園林建造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外表美觀,更不能造成資源和空間上不必要的浪費。
傳統風景園林營造過程中會消耗很多能源,且園林更新過程中能源的重復利用率非常低,這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不能做到園林的低碳持續發展。在園林營造中,綠化占很大比重,大量的綠化設施要使用木材,這樣雖使園林有種優美雅致的氛圍,但大量砍伐樹木會導致環境破壞。園林更新改造過程中,對原有材料的低利用率,一定程度造成園林材料的浪費和環境污染。園林更新建造在追求時尚美觀的同時,設計師應盡量考慮對一些已成型、重大型構造進行創新性重復利用,設計出一個合理、高效、可行的改造方案。這樣,在風景園林營造過程前、中、后整個過程都能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加快低碳城市建設的進程。
碳匯功能,是指自然界的綠色植物將二氧化碳儲存在植物根部或泥土中。利用這種方式吸收二氧化碳,是減碳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據測算,草坪每年吸收大約860 kg/hm2碳當量、針葉林每年吸收大約920 kg/hm2碳當量,而林木每生長1 m3,平均將吸收1.8 t 的二氧化碳[3]。因此,可通過增加草地面積、植樹造林、保護濕地來提高綠化面積,固碳減碳。風景園林營造中要多建設一些生態景觀,以利于市民戶外運動,增加氧氣含量,避免大面積的硬質地散熱形成熱島效應。設計中應盡量保留原有的山、石、樹、河等景觀,少建大面積的廣場、高耗能的噴泉、瀑布,確保綠化生態面積不減,營造有趣的自然生態景觀。如此,可增加城市風景園林的碳匯功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含量,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設計師在設計之初要秉持低碳的設計理念,并將其貫穿于整個設計中,從設計源頭降低能耗,仔細考究每個細節,嚴格核算碳排放量,將各種可能影響碳排放的要素考慮進去。通過收集整理原始資料和數據,編制合理可行的低碳控制方案。在實施過程中,要將實際數據與設計數據實時對比,調整不合理因素,最終達到低碳園林營造的要求[4]。
低碳風景園林營造過程中,需在施工之前主動探索材料的屬性,記錄每種材料受環境的影響程度,有效計算可能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垃圾產量,通過對比選擇更適合的低碳材料。同時,要考慮氣候、地域等對低碳材料變化有影響的因素。施工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碳的排放量,設計師應盡量選擇不用大型機械操作就能完成的景觀,以減少因大量使用能源消耗高的重型機械帶來的碳排放,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風景園林營造中對設計與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而建成后的維護管理也十分關鍵。風景園林后期的維護需要持續的人力成本投入,既要做好人力成本的合理有效控制,又要確保風景園林得到很好保護。因此,要制定一套完整嚴格的園林保護措施,制度內容要包含每種稀缺植物的維護措施,必須按要求定期修剪、灌溉、施肥等,確保植物的成活率;對于損壞的園林植物景觀,要制定相應的補救措施,確保園林可持續低碳發展。
風景園林營造中每個環節作出的選擇,都會影響風景園林維護所耗費的碳成本。園林建設中所花費的施工和材料成本是一次性成本,后期維護的碳成本是持續投入成本。植物生長并非一成不變,城市園林營造中為了滿足特定的美學要求和城市功能,要求它必須保持在一種特定的狀態中,要想保持這種特定的狀態,就要人工定期去維護、修剪、施肥和灌溉,進行長期養護[5]。設計師在設計中要遵循生態學、環境學的原則,充分了解當地氣候、地質,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去解決植物對當地氣候不適應的問題。此外,植物的選擇要多樣化,在不影響美觀和低碳的同時選擇適合粗放式管理的植物,如用草地代替人工草坪等,這樣可以減少后期維護綠化所需要的碳成本。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設施建設規劃工作平穩有序推進,而風景園林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一般風景園林的使用年限為30~40 年,尤其在我國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園林的使用年限會更短。園林更新就是把原有的設施大規模拆除,加上一些新的創意和設計后重建,這樣反復的過程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更新過程中帶來的高碳成本往往得不到重視。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應將關注生態環境作為工作的重要準則之一,不能只重視空間形態的建造,一味地追求時尚和風格化,要創造低碳長壽的園林景觀,降低和控制低碳排放,真正做到低碳風景園林。
當今綠色環保生態理念的大力普及下,要尊重自然規律,在風景園林設計中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不僅能使其創造城市美感,而且能滿足社會公共服務的功能。通過各方和風景園林建造師的共同努力,在風景園林營造過程中不斷融入低碳理念,可逐步實現低碳風景園林營造,推動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環保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