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華,趙興強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東門林場,廣西扶綏 532199)
我國的森林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由于人們對于林業資源管理不夠重視,導致許多林區因城市發展或者經濟發展而遭到嚴重破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1-2]。為了保證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應該加強對現代林業造林方法與營林生產管理措施的研究,使各項林業造林工作能夠有序開展。
我國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生產大國、消費大國,但我國人均占有和可供消費的森林資源卻很少。1998 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對國內森林采取逐年減伐措施。目前,我國的林業總產值穩步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受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各地區的林業產業總產值增速均有所放緩,但中西部地區林業產業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東部地區林業產業總產值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林業產業總產值的43.42%。近年來,由于亂砍濫伐現象屢禁不止,我國部分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逐漸下降,導致林業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也慢慢減弱[3]。
植苗造林法是林業造林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其操作簡單且便捷。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對苗木的根系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多數是栽種幼苗。栽種前要根據樹苗根莖挖掘適宜的穴坑,以確保樹苗根莖能夠完全被覆蓋。栽種后受到重力的影響,樹苗容易下沉,所以在挖穴時要挖得深一些,沒過莖葉最佳,讓樹苗能夠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料。一般情況下,樹苗栽種后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樹苗的長勢相對整齊,而且樹苗能夠生長在雜草叢生或者干旱、貧瘠的地方,其能夠迅速恢復自身機能,成活率極高[4-5]。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枝干或者根部等部位作為造林嫁接材料的一種造林方法。該造林技術可以有效縮短培育樹苗的時間,使樹苗生長的成本得到降低,樹苗的成活率也較高。分殖造林法又分為插條造林、分根造林等方法。在進行造林時,要先挖好地穴,底部要保持平坦,種植過程中要保持樹木枝條端正,要間隔適當的距離,使苗木生長過程中均勻吸收水分與營養物質;在樹種選擇上可以選擇繁殖能力強、生長良好的棗樹、楊樹、柳樹等。一般情況下,需要注意此方法對立地條件的要求較高,不可用于大面積造林,而分殖造林材料受母樹的數量與生長地區的影響較大。
播種造林法是將種子直接播種在林業種植區域內的一種種植方法,該方法在進行造林時省去了育苗的工序,能夠有效降低培育成本,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操作簡單,可以進行大面積造林。但是此造林方法對種子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適用于發芽力好、適應能力強的種子。而播種造林法包括穴播和撒播等方法[6]。穴播對于造林區域的要求較高。1)需要選擇合適的林地進行開穴;2)均勻地播撒種子;3)用細土均勻覆蓋表面并輕輕按壓;4)如果當種子表面呈現蠟狀時,需要提前進行處理,確保造林工作能夠有序開展。撒播一般選擇具有較薄腐蝕層的林地,而種子可以選擇發芽力強且適應能力好的種子,如馬尾松種子等。在種植時可以直接播種造林,不需要進行其他特殊處理,并能密集進行種植,方法簡便且容易成活。
林業的發展與客觀規律息息相關,只有嚴格遵循發展規律,才能促進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業部門要根據社會發展現狀,對營林指標進行調整,把國家標準作為一項指標,從而使營林的衡量標準與其相融合。一般情況下,衡量指標包括樹苗的存活率、生長情況、林業生產量等[7]。1)對這些指標進行實時記錄,能夠得到真實的營林數據并反饋給林業部門。2)由于營林種類較多,要結合林業生長指標劃分營林類型,對于還未開墾的荒山,應結合自然因素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為營林規劃一個合適的方案,以方便制定生長指標。3)提高林業部門經濟效益的同時,可以適當擴大種植面積,根據不同的樹苗進行調整,從而改變營林生產結構。4)對于趨于老齡化的樹木,要及時進行更新砍伐,以確保營林的穩定性。
林業生產質量的高低與營林工作有著直接關系,營林工作是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8-10]。因此,林業部門要加強苗圃基地建設,保證苗圃中所提供的種子是優質且成活率高的,進而提高苗圃的競爭力。在建設過程中如果發現風險,要及時制定應對方法;也要重視研發優良品種,保證種植的樹苗能夠健康成長。針對立地區域條件較差的,要重點栽培那些抗旱、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不僅可以減少樹苗被病蟲害侵蝕,還能提高樹苗的抵抗力,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并且種植面積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數量及時擴大,對樹苗進行全方位管理,從而提升林木的質量。
幼苗成活率是判斷造林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提高造林質量不僅需要全方位去推動林業的發展,還需要把樹苗成活率作為核心標準,運用科學技術創新手段,加強幼林管護。除此之外,幼林撫育管理也是更新造林的重要環節,其有助于促進樹種的豐產速生,使造林質量得到提高。在選擇造林區域時要選擇適宜樹苗生長的區域,利用科學創新的手段,使同一造林區域可以種植多個樹種,從而實現營林多樣化。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手段監督幼苗的生長過程,通過創新管護方式保證幼林的成活率,并把樹苗能夠健康生長作為一個衡量營林質量的標準。
營林生產管理中的撫育工作是有效提升營林生產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林業整體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就要增加資金投入。同時,林業工作人員要對林業資金進行科學合理,確保林業工作中的所有撫育資金的應用動向清晰明確。此外,林業相關部門應把資金投入作為重點,加大資金管理力度,確保使用的資金能夠全部投入林業中。
林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但是林業技術人員仍存在文化水平較低的現象,從而不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還會阻礙林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應當加大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對于新上崗的人員,要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可以采取開展宣講會、舉辦生產技術培訓班等措施;對于生產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要定期開展現場實操培訓,提高其操作技術水平。此外,要堅持“安全為主、預防為輔”的方針,把林業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到在生產過程中要有人全權監督,確保生產進度和質量能夠過關,并且要不定時安排營林工作者進行巡回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保證營林工作能夠有序開展。
現代林業建設不僅能夠優化生態環境,還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因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開展營林造林工作過程中,應合理運用現代林業造林法中的植苗、分殖、播種造林法來栽培樹苗,從而提升幼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