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業成
(磐石市驛馬鎮綜合服務中心農經服務站,吉林磐石 132305)
2016 年以來,我國再三強調需要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全面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由此,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成為了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助于鄉村振興,同時也有助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有助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落實加以積極探索,從而助力我國農村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
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自此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邁入試點推廣階段[1]。《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確規定了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的歸屬,通過建立不同形式的股份經濟合作社不斷擴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模。基于此,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針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村經濟發展,黨中央就“三農”問題多次提出了要求和意見,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并落實農業和農村的優先發展,通過全面建設健全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效發展農村經濟,從而為農村振興奠定基礎。而通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可以進一步明確農村集體產權,使農村集體產權進一步增值,從而使得更多的農村居民能夠享受農村振興所帶來的紅利。2019 年全面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我國人均GDP 顯著上漲,城鎮化不斷提升,其為農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全面助力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助力農村完成鄉村振興工作。以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朝陽鎮西關村為例,該村原本屬于該地區的有名貧困村,但是在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過程中,政府將相關改革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聯合落實,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資產經營平臺等多項手段的實施,為該村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該村2019 年凈收入30.45 萬元,其中扶貧產業分紅27.181 萬元及合作社股東分紅3.269 萬元,最終每戶貧困戶實現了上千元的創收。基于此,通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最終助力農村實現鄉村振興。
想要有效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落實與推進,高度重視并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工作是前提所在。需要相關部門積極成立并培養出一支綜合素養較高的領導管理工作小組,經過該領導管理小組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來大力落實與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發展。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建立一套涉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工作管理規章制度,以此制定出明確而詳細的工作目標及設計出科學而規范的工作流程,并借此明確與落實個人工作責任[2]。除此之外,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成功之后,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再次深入探索,從而創造出全新的踐行模式與手段,在此基礎上保持相關工作的創新性,并不斷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壯大。需要注意的是,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在清產核資過程中發現不相符問題。需要對相關負責人加以制度處罰,以此培養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從而有效提升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質量。在有效避免集體資產流失的基礎上,全面保障農民利益,不斷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為確保和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效益,需要全面加強其在法律方面的保護。如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缺失,則很容易產生稅收等方面的相關問題,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效益的提升或相關工作的開展[3]。因此,促進有關方面的立法非常重要,能夠為農村經濟的健康、高速發展保駕護航。具體而言,需要通過以下2 個方面的工作開展促進有關方面的立法。1)建立一套專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該法律法規的作用主要在于全面理清基層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全面理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相關工作職責、相互關系,有效確保相關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2)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一套專門的稅收制度,從而在保障相關組織法人地位的基礎上,更好地處理該組織的稅收問題及股權問題。如此能夠使相關組織更好地推進工作,從而在提升相關組織經濟效益的基礎上,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及高速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在其實際發展過程中,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財政政策及農村福利。為此,為有效避免財政政策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需要積極構建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財政支持動態保障系統。通過構建動態保障系統,能夠有效處理挖掘產權制度改革的外溢效應。構建這樣一個動態保障系統,需要積極從以下3 個方面加以開展。1)深入了解并明確政府在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上的相關缺口,從而針對性地依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況來制定優惠政策。例如,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一個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或者是加大運營方面的資金支持來幫助其完成健康發展轉型,有效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創收。2)建立一個全面而細致的針對財政、金融和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的政府支持體系,通過該政府支持體系的構建來形成一省一策的高效發展、治理新局面,進而有效促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推進與落實。3)建立一個動態化的政策支持體系監管系統,即通過全面監管實時了解發展狀態,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動態化的調整,從而最大化地保障相關政策支持到位,最大化地促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經濟發展。
當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經基本實現了農村治理結構的優化,在之后的相關工作中,需要積極發揮農村治理結構的優勢,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3 個方面加以管理與落實。1)充分堅持并踐行集體資產經營、利益分配及風險管理等多個角度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以此充分確保相關組織內部運營的穩定性,促使獲得更好的發展。2)充分明確農村各個組織的職責與相互關系,包括村民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等,以此構建出一個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環境[4]。3)積極強化內部運營管理與外部環境因素之間的互動性,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圈,進而最大化地保障農村治理結構的穩定性,最終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相關配套制度改革的落實,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的一大助力,相關部門需要對其加以高度重視并積極加以落實,可以從以下2 個方面入手。1)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大力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通過征地、宅基地和建設用地等方面的探索改革,有效盤活農村用地,使社會資本得以入駐,從而有效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實現農村經濟創收的同時促進農村建設[5]。2)相關部門需要不斷推動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在這一項工作中,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結合當地農村發展現狀,積極出臺一些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優惠性貸款政策,包括抵押擔保貸款政策及其他信用貸款政策等。如此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建設與發展注入更多的資金支持,促使農村經濟環境更加健康穩定,進而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出更加科學有效的推進策略,從而有效推動農村經濟體制建設,促進農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及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