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德
(那坡縣城廂鎮林業站,廣西那坡 533900)
發展生態林業、協調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能夠有效減少二者的矛盾。當前,隨著人們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愈來愈重視,規劃森林資源管理,協調生態林業發展已經成為比較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想要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變化需求,提升對森林資源管理規劃的有效性,就要強化生態林業改革與森林資源管理,在不斷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效率的基礎上,保障生態林業和諧發展的穩定性。
森林資源是當前社會與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部分,在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中,森林資源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影響,森林資源的使用壽命逐漸減少,不僅會影響自然生態環境,也會直接影響人類的正常生產與生活,進而影響全球經濟[1]。為此,強化管理森林資源并做好生態林業建設,能夠在不斷維護自然資源的基礎上,保證人類經濟發展的和諧穩定性。其中,森林資源作為生態林業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合理管理和開發,不僅能夠為人類和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也能夠為人類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資源與生產原材料,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效益。林業資源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在保持水土環境的同時,有效調節當地溫度、濕度,達到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等生態環境保護目的,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林業,不僅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也是為人類生活與發展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與發展空間。
關注生態林業建設,提高生態林業發展水平,需要林業建設部門與其他部門協同合作,做好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但受多重因素影響,森林資源管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1)對森林資源管理意識的重視度不足,宣傳管理理念方式落后及工作機制建設不到位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生態林業發展與信息處理工作的效率。2)缺乏創新改革與創新管理觀念,森林資源管理創新意識不足,對先進技術手段了解與應用不到位,都限制和阻礙了生態林業發展水平的提高[2]。3)受當地生產經營活動發展影響,很多森林資源管理及日常工作處理體制制度依舊存在責任劃分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要想充分落實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需要做好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也需要做好宣傳管理、預防維護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進而保障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優化森林資源管理方案,能夠在充分兼顧林業建設、環境保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根據當前林業發展現狀,總結管理制度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體系,優先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與經營手段,能夠有效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效益與工作質量[3]。1)根據當地森林資源保護現狀,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細化林種選擇,加強造林管理,優化樹木撫育方式,在不斷完善生態林業管理措施的同時,實現森林經營方案的全面規劃與管理。2)做好森林資源管理規劃工作。通過規范管理責任制度,細致劃分工作內容,嚴格做好森林樹種選擇、造林植物搭配及管理范圍規劃工作,在充分保護天然林區的同時,合理監督與管理重點林區及經濟林區等森林資源。由于薪炭林、經濟林和特種工業原料林等森林資源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較為突出的作用,可以運用集約化定向培育、研究與管理等方式,優化相關林區的林種選擇與管理,進一步實現生態林業的發展與管理目標,促進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穩定發展與進步。3)做好監督管理及工作評比。相較于傳統的工作評比標準和管理策略,細致化、階段性、人性化的管理目標與工作績效考核、評比標準,能在有效控制林區總量與增長趨勢的同時,提升森林質量與資源管理等工作的水平。科學合理的森林資源管理方案和監督、管理、考核指標,能夠在進一步優化森林資源管理方案、提升林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采伐總體比例的同時,優化林業產業鏈發展與生態經濟的進步。
1)科技創新與管理手段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效果,保持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特性。積極引入先進管理技術與專業人員,培養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創新發展意識,強化培訓和技能創新管理,改變和完善現有森林資源管理形式,確保森林資源現代化管理效果的充分發揮,進而實現“科技興林”的發展規劃目標[4]。2)在重點林木良種培育過程中,根據當地發展需求和有關部門的實際資費情況,積極引進先進生產、采集、處理和檢驗等技術手段與設備措施,推廣組織培養、輕型機制、無紡布和穴盤容器育苗等先進管理技術,能夠在不斷提升當地森林苗木質量水平的同時,保持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工作創新熱情與森林資源管理技術研究的積極性。3)根據當前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積極運用和引進生物多樣性發展項目、生態屏障工程項目及濕地生態系統恢復等工程項目,能夠在有效提升森林管理技術創新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優化林業技術產業鏈,實現現代化技術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改革目標,落實生態林業與產業化可持續化發展與改革創新任務。
優化體系制度內容,改革林業體制管理,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的懲治處理,在不斷改革生態林業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內容的基礎上,完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制度結構與處理措施,重點打擊和處理違法犯罪行為,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林業資產的同時,提升大眾對生態林業的保護與責任意識[5]。1)宣傳林業體制改革具體內容,傳播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讓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人員及當地群眾充分意識到生態林業發展與維護林業資源的重要意義。引導人們積極維護林業建設發展,并主動做好監督和保護工作,緩解林場職工的工作壓力和負擔,進一步提升林業資源管理的有效性。2)提升林業管理人員的薪資待遇,加大對林業種植農戶人員的扶持力度,讓廣大群眾充分意識到當地政府及林業部門對林業建設發展的關注,主動配合當地森林資源管理人員與部門,杜絕破壞生態林業安全與森林資源的行為。3)為了進一步落實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任務,加大對違法占用林地、亂砍濫伐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力度,能夠在有效減少生態林業破壞情況的同時,讓周圍群眾以及林業管理人員意識到森林資源、資產、產權保護的重要性。4)細化生態林業責任制度管理,加強林業產權與各方權益之間關系的明確與落實,保障林業資源監管管理的有效性,避免由于管理意識不足、管理力度不到位、責任劃分不明確等問題,影響森林資源管理體系與工作的有序開展與實施。
目前,生態林業發展與森林資源管理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正確看待和認識現有問題,創新改革森林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健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內容,強化對林業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改革,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和監督管理,能夠在不斷提升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同時,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