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佩峰
(昆明正大農業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2100)
為了加強蔬菜產業合作,推動蔬菜產業升級,促進蔬菜生產向減肥減藥、綠色有機等方面發展,提升蔬菜品質,樹立蔬菜優質品牌。根據目前蔬菜產業發展現狀,提出建設蔬菜產業園區設想與建議。蔬菜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設蔬菜育種中心、蔬菜新品種篩選與推廣中心,依托園區發展,努力實現政府和企業在蔬菜產業中的發展布局。
發展園區蔬菜產業,以圍繞“產業生態”的理念,實行總體規劃布局。依托園區蔬菜產業“小生態”推動整個社會蔬菜產業“大生態”的發展。園區通過科學地整合資源,從蔬菜育種開始,開展國內外蔬菜優良新品種篩選與推廣、標準化種苗生產、蔬菜良法種植與研究、蔬菜加工、包裝與銷售及農產品貿易等一體化的產業布局。園區各功能中心環環相扣、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相互服務,形成良好的園區蔬菜產業“小生態”,努力實現蔬菜產業可持續地發展。
蔬菜新品種選育是蔬菜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園區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保證。根據園區所在區域氣候特點、蔬菜主產區的種植結構、國內市場與國際貿易需求及未來人們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科學合理地確定蔬菜育種方向和目標[1]。
1)育種中心面積及基礎設施。相對于其他功能中心,育種中心應相對封閉,一般不對外參觀,規劃位置應處于園區最里層,面積3.3~4.0 hm2為宜。
2)育種中心的基本任務:①蔬菜育種。根據植物細胞遺傳理論,利用傳統的田間選育方法結合現代育種科技,提高蔬菜育種效率;②蔬菜原種繁殖與生產;③組織并進行蔬菜商品種子的生產,為客戶提供優良蔬菜商品種子。最終為園區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目前國際、國內蔬菜新品種數以萬計,選擇適合種植區域種植的新品種,做到優秀品種與氣候條件相適應,適宜的品種找到合適的種植區域,是品種推廣成功的先決條件。園區通過合作引進國內外優秀的最新蔬菜品種,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蔬菜種類及不同的品種特性等進行科學合理地試種、篩選,并對每個試種新品種進行科學地評估、數據采集、分析和整理,為該品種的推廣提供科學依據。新品種的篩選、評估必須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多批次、不同年份地反復試驗,充分了解該品種的品種特性,以有效提高新品種推廣的成功率。
1)新品種篩選與推廣中心面積及設施:規劃面積 1.33 hm2為宜,要求相關基礎設施齊備。
2)蔬菜新品種篩選與推廣中心目標任務:
合作引進國內外優秀的蔬菜新品種,組織實施新品種的試種、評估、篩選工作;洽談入選新品種推廣合作協議,尋求優秀新品種的品種代理權;取得代理權的優秀蔬菜新品種,面向與園區有良好合作基礎的主要蔬菜種植基地或農民合作社組織進行推廣種植,并且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服務;同時協調對接園區農產品加工與包裝中心、農產品營銷與貿易中心,做好推廣品種農產品的加工、包裝及銷售服務,打通農產品最后的銷售通道;同時也可以解決園區農產品營銷與貿易中心對農產品銷售貨源的穩定供給。另外,由品種篩選中心與農產品營銷與貿易中心合作,向種植基地或農民合作社下達種植訂單,可很大程度地促進蔬菜新品種的推廣。
隨著蔬菜產業的成熟發展,蔬菜品種銷售逐漸由種子銷售向種苗銷售轉變。培育壯苗是蔬菜種植成功的基礎,建立專業化、標準化及工廠化的種苗繁殖中心,既提升了蔬菜種子的價值,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又促進了蔬菜新品種的推廣,同時也解決了蔬菜種植基地種苗繁育的麻煩[2]。
1)種苗繁育中心的面積與設施。面積根據輻射蔬菜基地種植規模而定,以基本滿足種植基地種苗需求為準。基礎設施全部為高標準鋼架聯棟大棚,配套設施齊備,并且對水、肥、溫、光和空氣等控制系統要有更高的精度要求,要求網絡監控、監測系統全天候服務。
2)種苗繁育中心最關鍵的配套設備是高精度的蔬菜播種成套設備,包括基質裝盤、精確播種、噴淋系統和苗盤搬運等設備。
3)種苗繁育中心的管理與經營。種苗繁育必須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種苗繁育生產環節制定科學的管理標準。種苗繁育中心與種植基地和農民合作社建立穩定的信任關系,進行長期地合作,根據訂單或計劃生產蔬菜種苗,為園區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維護客戶關系,引導種植結構的合理調配,使農產品營銷與貿易中心經營更加順暢。
蔬菜優秀品種的推廣,必須配套提供良好的種植技術服務,運用“良種加良法”的模式最大限度地體現品種特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蔬菜農產品的品質,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
1)高效栽培。根據蔬菜品種生長習性,對傳統的栽培方式進行研究和改進,最大限度地優化栽培環境條件和栽培方式,充分發揮品種優良特性的同時,努力提高蔬菜品質。
2)綠色栽培。在良好的種植方式下,對農藥、肥料的使用進行科學的管控與研究,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并通過配套的農藝栽培措施,研究創立一套標準的種植模式,使農產品真正達到綠色、無農藥殘留、無化學污染等綠色蔬菜標準。提升蔬菜品質,提高經濟效益并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
3)有機栽培。有機蔬菜傳統栽培模式無法保證有機蔬菜穩定的品質和產量,對有機蔬菜栽培方式、有機蔬菜栽培環境及有機肥料的運用研究,特別是有機蔬菜栽培結合有機養殖的生態循環模式的研究,創立一套或多套有機蔬菜生態循環種植標準及模式并進行推廣,可大力促進有機蔬菜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4)工廠化無菌栽培。主要是針對栽培環境進行研究與改進,對種子、空氣、水源、設施條件及操作人員進行嚴格地管控,制定相應的處理標準,創造相對無菌、無污染的環境,使蔬菜栽培一直處于潔凈的環境中生長,甚至做到蔬菜采即可食的地步。
對蔬菜栽培方式方法的研究與推廣,可明顯提升蔬菜品質,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也為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蔬菜農產品加工、包裝是農產品流通中的重要環節。目前農產品加工水平不高、產業鏈短、科技支撐不足和品牌培育有差距等,應結合地區優勢特點,形成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業、企業與農戶相配套的上下游產業融合格局。
蔬菜加工與包裝中心規模不一定很大,但設備必須先進、管理標準必須嚴格。當園區產能不足時,可以與園區外冷庫商合作,按標準對蔬菜進行初加工,然后再由園區精加工、包裝銷售。
蔬菜農產品加工最重要的是標準化,建立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并執行嚴格的農產品加工質量控制標準:
1)農產品加工標準化。運用標準化的“統一、簡化、協調、優選”原則,對農產品加工前、加工中、加工后全過程進行管控,通過制定標準和實施標準,確保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4]。
2)建立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依據系統科學和標準化原理,將農產品加工全過程中的關于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要素、生產過程環節及其控制所涉及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系統、科學、合理且可行的有機整體[5]。
農產品營銷與貿易中心是園區收入主要來源,園區整個蔬菜產業從種子研究直至蔬菜農產品的加工、包裝,最終目的是銷售。加強農產品營銷與國際貿易合作,從而實現整個蔬菜產業可持續地發展。
整個園區的管理運營中心,根據各功能中心,分別設置管理辦公室。客服中心是園區對外的窗口,加強客戶綜合服務管理,提升園區品牌形象尤其重要。
園區綜合服務中心是為整個園區提供服務的部門,其主要職能有:
1)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
2)各功能中心設備的采購、調試與維護管理;
3)園區水電網絡維護;
4)園區食堂、餐廳等管理;
5)園區車輛調配;
6)園區道路、綠化、灌溉水源、園區雨水收集系統等管理;
7)其他后勤服務管理等。
1)蔬菜品種研究具有投資長期性、產出不確定性、必須性、前瞻性和發展可持續性。
2)蔬菜新品種篩選與推廣投資較小、成果快而明顯、與育種研究有益互補,創立蔬菜新品種推廣平臺,可有效推動蔬菜新品種市場推廣。
3)種苗繁育前期投資大,但后期產出高、效益好,引導種植經濟與社會效益明顯。
4)蔬菜良法研究與推廣投資不大,但成果影響較大,社會效益明顯。
5)蔬菜農產品加工與包裝在一般情況下,投資與產能成正比,先進設備是關鍵,標準管理是保證,產品營銷是出路。
1)品牌意識。園區運營始終圍繞創立優秀品牌、強化管理和服務意識、樹立品牌服務、品牌產品和品牌管理等。
2)平臺思維。努力使蔬菜產業園區成為所在地區所有種植基地、農民合作社組織、廣大蔬菜種植戶、新型農民及所有農資經營者的服務平臺,建立起相關信息數據庫,可后續開展增值服務,這是發展壯大產業園區、服務整個產業鏈的潛在機遇,具有以下2 方面特點。①互聯網思維。將現代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入到園區生產、經營、管理、營銷等方方面面。②園區可復制化。蔬菜產業園區從規劃、建設、運營、生產和服務等所有的活動建立一套標準、理念和模式,使園區在其他地區可以進行復制,在全國形成龐大的蔬菜園區產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