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益劍
(怒江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云南怒江 673199)
據統計,怒江州有98%的面積為高山峽谷。因基礎設施差、整體發展落后,一度為云南省乃至全國最典型的貧困區。怒江州傈僳族自治州曾經為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貧困發生率超出過70%。早在2018 年以前,怒江州的貧困發生率超過了20%,最嚴重時達到56.24%;怒江州255 個行政村中有249 個為貧困村,貧困人口高達6.9 萬戶26.96萬人。因地理條件、素質貧困的疊加,導致怒江州成為脫貧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自2011 年云南省政府提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并將水果作為十大重點產業以來,怒江州積極組織開展特色水果生產。自開展發展特色水果產業以來,截至2019 年底怒江州的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09%,農村常住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7 165 元。到2020 年6 月,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截至2020 年底,通過“保生態、興產業、防返貧”生態建設,曾經深度貧困的怒江州4 縣(市)已全部脫貧摘帽。其中特色水果產業對助推全面脫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怒江州水果生產及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對促進怒江州農村經濟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怒江州位于我國西南邊陲云南省西北部,西部緊鄰緬甸,國境線長達449.67 km,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怒江州總面積14 703 km2,總人口53.44 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51.60%。境內居住著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白族、普米族、彝族、納西族、藏族和傣族等20 多個少數民族,因而該地區保留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及民風民俗。怒江州地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縱谷地帶,是典型的高原峽谷地帶;區域范圍內氣候中部溫暖、南部熱、高山寒冷、半山溫暖、江邊炎熱的垂直氣候特別顯著;全年溫差小、四季之分不明顯,降水量豐沛、日照充足、日溫差大、干濕明顯,非常適合發展果蔬業[1]。
2012 年開始,怒江州在云南省政府的帶領下組織開展水果生產,先后在怒江州組織農民種植蘋果、梨、葡萄、柑橘和香蕉等果樹,發展水果產業。截至2020 年底,怒江州共有果園面積5 868 hm2,其中蘋果園1 009 hm2、梨園1 009 hm2,桃園572 hm2,柑橘園959 hm2,其他果園153 hm2;產量9 744 t,其中蘋果2 327 t,梨子2 465 t,柑橘類2 319 t,熱帶水果564 t,總產值12 058 萬元,占怒江州農業總產值166 220 萬元的7.25%[2]。怒江州境內果樹種植種類有熱帶、亞熱帶的芒果、荔枝、桂圓、香蕉、菠蘿蜜、陽桃、柑橘、楊梅、枇杷、百香果;也有溫帶的梨子、蘋果、葡萄、桃子、柿子、杏子、李子、花紅、獼猴桃、櫻桃(車厘子)和藍莓等果樹品種。
目前,怒江州溫帶水果及柑橘類、芒果、香蕉、荔枝等熱帶水果的種植規模較大,技術相對成熟。熱帶水果的種植大部分為庭院種植,缺乏集中化、專業化的生產。龍眼、楊桃、火龍果等熱帶果樹則為零星種植。芒果有象牙芒、三年芒、呂宋芒、泰國芒、馬切蘇、牛奶芒、非洲芒、四季芒、帕拉引達、南逗芒4 號等多個品種;荔枝有黑葉、糯米糍、大造、妃子笑、楠木葉等多個品種;香蕉有大蕉、香蕉、粉蕉、矮腳蕉等品種;火龍果有紅皮白肉和紅皮紅肉2 個品種,特別是火龍果投產快、產量高、效益好,在種植面積上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3]。
根據怒江州水果生產現狀,分析出其目前水果產業主要受規模、技術、經營成本的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熱帶水果的種植方面,主要以庭院分散種植為主,果樹種植不集中;其他果樹雖然種植總面積多,但果園較為分散,導致水果生產經營成本增加。根據全國水果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怒江水果生產現階段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程度低,缺乏科學的種植管理及生產經營技術、理念。
優質果品率的高低是決定水果種植生產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現階段,由于怒江州水果種植較為分散,缺乏統一、規范及標準化的經營管理,導致優質果品率低,很難提高怒江州水果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價格,更不利于形成地域或地理標志性水果品牌。
怒江州的許多水果品種是后來引進的,包括熱帶水果。近些年,熱帶水果優良品種的引種率較高,雖然優良品種的引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優質果品率,但相繼而來的還有新品種病蟲害為害問題。對于新引進的品種,農民缺乏管理經驗和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采用單一的農藥防治,不僅病蟲害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反而增加了水果的農藥殘留,不利于提高水果品質及其價格[3]。
現階段,怒江州政府應通過政策或資金扶持,鼓勵龍頭企業參與怒江州農業產業項目建設與發展,引進龍頭企業及其規范化、標準化的水果種植及管理技術,實施科學化的水果生產經營管理。1)應當由政府、企業聯合組織農民進行水果種植產業的調整,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統一規劃水果產區,引進機械設備、專業技術、建設規模化的水果產業園區。2)根據各鄉鎮及行政村的實際情況提供水果種植的技術指導和服務。3)積極開展科技水果種植項目,進行水果產業發展創新,如輕簡化栽培、夏季避雨栽培技術的推廣。4)在整合怒江州所有水果產業資源及現有發展條件基礎上,構建怒江州水果產業鏈,發展生態水果經營管理模式[4]。
為了提升怒江州各鄉鎮、各行政村水果生產的標準化程度,提高各類水果的優質果品率,建議州政府積極引導各鄉鎮組織和推廣農業合作社模式,構建合作社水果生產管理標準體系,并加強水果的統一管理,推動水果經營管理從粗放向精細化轉型。此外,還可以通過農業合作社創建地方特色水果品牌,來提高怒江州水果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5]。
針對現階段水果生產病蟲害管理難的問題,建議采取多種手段綜合防控方式,構建病蟲害綜合防控體系。在病蟲害防控上,以防為主,結合病蟲害生態監測,了解并根據各類病蟲害的發生及發展規律,采用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進行防治,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及減少防治過程中對農藥的依賴,解決農藥殘留對果品造成的不利影響。
現階段怒江州水果生產面臨著從分散、小規模、手工經營管理向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經營管理轉變的需求。根據當前怒江州水果生產存在的規模化小、產業化弱、機械化程度低、優質果品率低、受病蟲害為害嚴重的問題,建議引進龍頭企業及技術,開展合作社模式,實施科學的、多樣化、專業化的果園經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