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飛
(盤錦市氣象局,遼寧盤錦 124010)
基層氣象部門在實際的探索發展中,已經逐步建立了綜合觀測系統,觀測業務涉及多種,且分布合理科學,可以確保氣象部門的氣象觀測業務合理展開,氣象保障水平也日益提高。然而,在生態壞境日益惡劣的情況下,生態農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而諸多影響因素中,最為明顯的因素是氣象因素,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氣象保障建設,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氣象保障對生態農業農作物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明顯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各種氣象信息,為農業生產活動的落實提供保障。氣象部門要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信息,在不同氣象環境下,不同品種的農作物受到氣象的影響不同,如溫度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頗大,在控制好溫度的情況下,可以保證作物的最佳生長積溫,從而滿足作物的生長。根據積溫的不同,可以分為亞熱帶、熱帶、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白天陽光適合的情況下,作物生長所需養分適宜,夜間溫度降低后,作物養分積累根據其呼吸作用增加,氣象保障部門可以結合不同區域的特點我農業生產提供光照信息,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的精準性[1]。農業生產中也會需要大量水分,很多地區依靠的是雨水,氣象保障部門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雨水信息,從而促使農業作物獲取所需要的水分,以促進生產。我國涉及氣象保障的產業不僅有種植產業,而且還有畜牧業,畜牧業可以根據畜牧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并實現精準畜牧養殖。在空間領域內,水分和光熱結合程度越高,作物的生長質量也會越高,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區域內產生的水分和熱度的差異不同,要開展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因此氣象保障也會根據不同區域農業生產條件提供針對性的氣象信息,從而促進農業的生產。
氣象保障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氣象保障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結構,氣象保障通過了解不同區域的氣候情況,為農業生產提供數據和信息,實現農業生產的合理布局,可以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的實效。2)氣象保障會影響到農業生產質量和產量,當氣候不同時,溫度和水分會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極大,作物質量難以保障。氣象保障可以為人們提供氣象信息,繼而針對性地解決溫度或者水分失衡的問題,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3)氣象保障可以提前預知自然災害,促進生態農業生產,并起到保護農業生產環境的效果。當出現自然災害時,對農業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損害,從而降低農業生產質量。氣象保障通過規范性的服務,可以提前落實農業生產保護措施,從而降低農業損失。此外,農作物周圍環境會緊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氣象保障可以獲取到精準的氣象信息,促進農業生產,構建生態農業生產模式。
農業生產過程中,氣象對生產活動的影響是最為明顯的,為了促進生態農業生產模式的構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可以加大農業生態建設期間的氣象監測力度,也可以加快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穩定的氣象數據。在農業生態建設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大森林種植面積,從而緩解環境問題,實現生態農業生產模式。擴大林業面積可以優化環境,也可以減少氣象災害,如減少風力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從而促進生態的穩定和諧發展,同時要加大研究生物氣象生態學,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的數據。氣象保障方面,可以強化基層氣象部門在農業觀測業務體系方面的建設,加強農業氣象監測力度,建立完善的氣象監測業務平臺,對現有的農業氣象監測平臺進行優化和完善,結合氣象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信息技術制定觀測業務平臺的規劃設計,然后根據氣象監測的實際要求建立一套集農業氣象監測、農業氣象測量、農業數據統計、農業數據分析的氣象監測平臺,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的信息[2]。針對農業氣象監測平臺的功能,設定好監測目標,進一步完善氣象監測平臺的功能,提升其應用效果。為進一步提升農業氣象監測業務效果,可以針對綜合觀測業務平臺設立業務匯總功能,通過業務匯總,可以了解不同區域的農業氣象監測業務信息,從而提升農業氣象監測的整體效果。
為使氣象保障效果,促進生態農業的建設,可以建立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測站,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服務,促使各項農業生產活動更加的有序化、規范化,從而實現生態農業模式。在建設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測站時,可以從以下3 方面入手:1)進行實地考察,了解不同區域的氣候特點,為建立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察站提供基本數據。我國國土遼闊,南北東西跨度大,不同區域的農業模式不同,氣候也存在實質性的差異,只有實地考察,才能保證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察站建設的合理性。因此要因地制宜,結合實地區域而定。2)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察站的建立要和當地的農業生產相適應,氣象決定農業生產,且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因素最為明顯,要促進農業生產,就要以當地的農業生產為基礎,從而發揮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察站的作用。3)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察站的建設是以傳遞氣象信息為主要目的,但是最終目的是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信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在這種情況下,區域性生態農業氣象觀察站的氣象人員要熟練工作流程,規范工作,為農業生產提供及時的氣象信息,并針對性地指導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生產和氣象保障的充分融合。
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中需要的是專業的技術人員,且對人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極高,但是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中專業技術人才較少,不符合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的要求,因此,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人員需要掌握系統的農業知識,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氣象觀測技能,這就對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者的整體素質要求更高,需要大力培養綜合性的農業生態氣象專業人才[3]。1)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的效率,要切合實際地培養農業生態氣象專業人才,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指導工作者積累生態農業的經驗,提升自身的氣象技能,并高度重視氣象專業知識的滲透。2)關注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人才結構的優化,很多年輕技術人員由于自身認識不足,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一些老員工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不足,最終影響了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的質量,所以要不斷為農業生態氣象保障機構引入新的人才,擴大人才招聘渠道。3)可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系統性的培訓,針對性的農業生態知識和氣象知識的培訓,提升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者的綜合素養,促進生態農業和氣象保障的充分融合。4)培訓工作應該和人才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才能提升農業生態氣象保障工作者的綜合素養,促使其為生態農業的建設貢獻力量。
生態農業氣象觀測建設中離不開氣象裝備。氣象裝備是保障生態農業氣象監測業務開展的關鍵,為了提升生態農業氣象保障部門的氣象監測水平,可以結合生態農業氣象觀測目標和需求,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優化氣象觀測方案,根據氣象觀測計劃進行農業氣象觀測工作,從而全面提升氣象保障工作的效率[4]。同時,在進行生態農業氣象觀測時,氣象設備是觀測氣象的關鍵。因此,為了確保氣象監測的有效性,設備人員要對觀測設備進行維護和調試,確保觀測設備應用的順利,同時氣象保障部門也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生態農業氣象觀測設備專項資金,及時引入新的生態農業氣象觀測設備,提升生態農業氣象監測的整體效率。對氣象設備的維修要加以重視,定期地檢修農業氣象觀測設備,如果發現設備故障,要及時進行維修。此外,氣象設備是由觀測員進行操作的,氣象觀測員的綜合素養也間接影響著氣象觀測設備的使用[5],所以要不斷加強農業氣象觀測員的綜合素養,促使觀測員規范操作氣象觀測設備,提升氣象觀測員設備使用熟練度,并通過日常實踐訓練,促使氣象觀測員熟悉設備使用規則,促使觀測員掌握正確的觀測方法,也組織觀測員集中地學習觀測經驗技術,為農業氣象保障工作減少阻礙。
農業氣象保障工作中,氣象部門結合地區要求,不斷引入新的農業氣象監測技術、設備和人才,才能不斷提升農業氣象保障工作的效率,為我國農業生態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