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 鄒丹丹
(1.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吉林 長春 130000)
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以后,教師、教材和教法改革,即“三教改革”在職業(yè)院校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各職業(yè)院校為了適應當前的國內及國際形勢,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與競爭力,都在探索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方法與途徑。在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有機結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深入探索和研究的結果。
毋庸置疑,教師在各類院校中都承載著知識、技能、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傳承與發(fā)揚的重要作用。只有教師對國家教育政策進行學習,并將教學改革進行落地實施,才能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當今社會,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高度發(fā)達,只有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上來,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力提升上來,即教師的綜合執(zhí)教能力提升上來,才能徹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將互聯(lián)網與教育真正實現(xiàn)融合[1]。
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首先要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因個人講述課程不同、興趣愛好不同,以及個人特點不同,教學理念的差別是很懸殊的。可將教學理念分成幾個方面,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運用、課堂活動設計、校企融合、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等。這樣,讓教師根據(jù)自身特點,找到自己的薄弱點或興趣點選擇培訓內容。找準突破口后,可以采用線上和線下等形式進行培訓,對于實驗實訓類的教學,涉及到技能提升或設備操作,盡量采用線下培訓,如果是理論教學提升,可以采用線上或線下,或者兩者混合式的培訓。
培訓過程中要結合自身講述課程進行模仿、設計和創(chuàng)新,以便更好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將理論先轉換成設計或方案,以便落實到課堂,使學生受益。
職業(yè)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已經舉辦了十幾年,是職業(yè)院校教師類最高級別的比賽,一直在職業(yè)院校課程教學方面起著引領作用,使教學改革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年各個省、市、學校為了選拔好的作品參與上一級的比賽,會舉辦各個級別的選拔賽,也會給教師進行專門的輔導和培訓。通過教學能力比賽,全面考察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的綜合能力,可在以下幾方面鍛煉和提升。
教師要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求、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及“1+X”證書等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好壞是大賽成功的關鍵。教學能力比賽要對公共基礎課程進行12學時、專業(yè)課程或專業(yè)核心課程進行16學時的教學設計,形成課堂實施的教案和實施后總結提升的實施報告。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活動、課程思政等方面。一個好的教學設計要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技術裝備、信息化工具和企業(yè)的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以及校企共育人才等融入到以上方面,實施過程中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差異化的學習[2-3]。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教學程序的一種概括,它是在教學設計實施基礎上,對課程教學的一種總結,一般將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分為“互聯(lián)網+教學”、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企業(yè)元素等四條主線,教學模式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提煉。如詩樂畫一體,全方位素養(yǎng)提升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可品詩、品樂、品舞蹈,結合微課、動畫和教師引導,利用小愛同學、PAD、手機、教學平臺等完成個體任務和分組任務,在練中學,在感受中成長。再比如創(chuàng)新導學助學教學模式,是在在線開放平臺、學習通APP等學習平臺及云盤的輔助下,利用PC端、移動端、面對面課堂、教材等多維教學空間,構建起資源開放自學、教師交互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不受束縛的參與學習過程。
教學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總結,從學生行為方面可分為實操法、模擬法、角色扮演法、成果展示法、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等;從教學載體形式方面可以分為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競賽法、項目驅動法等;從教師行為方面可分為講授法、演示法、示范法等;從教學引導線索方面可分為引導文、思維導圖、張貼板法等。從不同角度和課程特點、學生特點等方面,可以選擇和創(chuàng)新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它是一種由學生扮演某一職務或角色,從而處理相關任務或工作,以體驗各種職務的心理和處理過程。需要分工協(xié)作的學習內容。比如軌道交通中車站機電設備控制,需要控制中心的環(huán)境調度員、車控室的信號值班員,以及站務員和設備維修維護的技術員等協(xié)調配合工作,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學習者從表演中受到啟示,改進自己行為。
課程思政及“1+X”證書內容融入是大賽作品的關鍵要素,課程思政要貫穿整個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過程,是作品的閃光點,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特點選擇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和切入方式,它可以無聲的融入到課程引入環(huán)節(jié)、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實驗實訓過程、教師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等過程中。例如可以在文科類教學過程中引入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名人名句名事、古典詩詞及名著等,可以在實操類內容中融入安全教育、勞動教育等,可以在工科類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等。使學生或感受古文化之美,或體驗工作和勞動的快樂,或體驗工匠精神的魅力,在這些熏陶中體驗和成長。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中必須考慮的關鍵要素,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所在專業(yè),找到對應的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根據(jù)證書考核標準等內容,重整教學內容,詳細研究考核技能要求,將這些理論和實踐融入到教學內容、實施和考核中[4]。
職業(yè)教育不是單邊的教育,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體現(xiàn)企業(yè)和職業(yè)要素,包括職業(yè)崗位要求、雙主體育人、企業(yè)文化等內容。體現(xiàn)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和企業(yè)聯(lián)合培養(yǎng)人。
在教學能力大賽參與過程中,除了撰寫文字資料以外,還要錄制授課視頻,決賽時還要進行現(xiàn)場無學生模擬授課或者講解教學實施報告。在視頻錄制和準備過程中,能全方面反應和鍛煉教師的教學實施能力。一方面,教師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交互式引導學生完成各項任務;另一方面,要觀察學生表現(xiàn),及時查看平臺學習結果及反饋,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總結和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又要能夠應對各種突發(fā)狀況,同時還要將所有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進行高效實施,另外,還要調整策略,讓學生能夠進行差異化學習,使學生在開放、共享的學習環(huán)境中樂學、愛學,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決賽中要進行無學生展示、實施報告的講述和答辯。無學生展示是展示課堂教學的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考查教師的基本功,實施報告主要考查教師的提煉和表達能力,答辯環(huán)節(jié)是評委隨機提問,可能會指定回答者,主要考查團隊的配合能力、每名成員對作品的把握程度。
用心設計、有效實施、凝練提升以后,整個教學能力比賽的作品就能算是精品,而在這過程中就是對教師最好的鍛煉和提升。對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是極大的促進。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教育教學方面一段時間內一直采用線上教學,而在線開放課程這種線上授課方式尤為受到歡迎。在雙高建設中,加大了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數(shù)量和質量的要求,目前,各院校都開展了新一輪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教師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過程中,首先要組建一支全員參與的教學團隊,以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的建設,之后大家分工合作,建立教學框架,建設微課、動畫、視頻、PPT、教案學案、測試題、試卷等教學資源,在這過程中,教師會把平時面授課程的資料精心整理和提升,要考慮學生學習過程的方方面面,包括答疑、如何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怎樣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整個課程的考核等。在這過程中能鍛煉教師對課程的整體把握程度、課程的管控能力、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選用能力、互聯(lián)網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能力等。
在此過程中,主講教師要錄制每個部分的8min~12min的微課視頻,要求教師一氣呵成,不能有任何錯誤和停頓等,包括肢體語言要大方得體,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一種考量,有了微課視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貼近教師,促進學生堅持學到最后。
“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排在第二位,是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目前有很多實訓類、項目或任務驅動類課程均在建設立體化活頁式教材。教師在教材建設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考量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分布、紙質教材與云端資源布局、思政維度、證書維度,以及學生的職業(yè)維度等,使教材成為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有效輔助工具。
高職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資源,是實現(xiàn)高職培養(yǎng)目標的關鍵因素。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行業(yè)對于信息技術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相結合已是大勢所趨,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高職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高職教育的教師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綜合能力和水平。一線教師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參與和鍛煉,才能真正為我國當前職業(yè)教育改革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