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輝
(遼寧省北鎮市氣象局,遼寧 北鎮 121300)
隨著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各行業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與過去相比,氣象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給工農業生產、日常出行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特別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結合氣象服務,可以提前了解該地區的氣候變化情況,并及時做出調整,從而有效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氣象部門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對策,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預防和減少農業災害中的作用,不僅提高了預防和減少農業災害的能力,而且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農業氣象服務主要是對氣象信息的真實性、相關性和準確性進行反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氣象服務的設備和技術也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這也讓氣象服務與農業之間的連接更加地緊密,并減少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的破壞。隨著現代氣象設備的廣泛應用,可以實時監測各種要素的變化,并實時保存監測數據,為以后的氣象研究提供數據庫。利用大量的數據和各種軟件對氣象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氣候變化和發展趨勢,以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的準確性。
第一,短期預測。在農業防災減災的工作中,短期預報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各種短期軟件,及時地獲取天氣數據,對天氣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及時性不僅能夠確保天氣預報的精確度,而且保證天氣信息的公開,能夠極大地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產生的影響,有效地降低農民的損失。在農業進行防災減災工作時,短期預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與人工降雨的措施進行有效地配合運用,能夠極大地避免氣象災害的出現。短期預報的準確以及及時性非常強,為農業生產作業提供更準確的時段,提高天氣作業的效率。
第二,長期預測。隨著當前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技術的種類不斷增加,現代氣象探測設備的使用能夠極大地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在農業防災減災的工作中,可以利用長期預報方法,識別未來特定時期的氣溫、降水、氣溫等可能出現的變化,對于寒冷以及干旱的情況進行合理地預測,并及時做出預警,以便生產者能夠提前采取應對措施。
如果發生極端災害性氣候,將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通過提供農業氣象服務,可以預見幾次天氣災難,并減少其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一些現代觀測工具和設備已在氣象部門廣泛使用,提高了氣候預報的準確性。氣象服務的發展可為若干農業水利項目的建設提供指導,同時,還可以結合未來氣候變化改變農業體系,選擇合適的播種期,以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
現階段,我國氣象局也在不斷地增加氣象服務的類型,通過對氣象服務方式進行創新,有效地提升天氣預報水平,以防災減災、抵御氣候災害為重要目標,為農業提供綜合的氣象服務。同時,需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讓氣象服務中在農業發展中進行有效的應用。氣象局及時為農業提供天氣信息,支持農場對惡劣天氣條件的預防和預警。總的來說,我國農業氣象局能夠及時對近期內的天氣預報進行準確地播報,但對長期氣候的趨勢進行預測還存在不足。這對我國氣象服務的準確性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不能更好地為農業提供服務?,F在農業氣象服務的氣象觀測技術在觀測方法以及內容上進行了優化創新,但是,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氣象服務難以滿足現代農業高速發展的要求?,F階段,氣象局使用的觀測設備比較落后,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氣象數據進行采集以及分析的準確性都要進行有效地提升,對于氣象服務來說,服務的重點是數據的時效性。如果對于暴雨等非常惡劣的天氣不能及時播報,農業生產人員就不能有效地采取預防措施,這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目前,我國的天氣信息主要依賴于電視廣播。短消息業務和通過網絡平臺的傳輸相比傳統傳輸方式時效性高,但在業務時效性方面還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
農業生產受天氣影響很大。在天氣好的季節,作物產量更高,相反,洪水、霜凍和干旱等災害也會降低作物產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氣象服務作為科學技術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梢詮囊苿討贸绦颉⒕W頁或媒體查詢預測和警報信息。通過天氣預報,農民可以采取措施保護作物免受惡劣天氣條件的影響,以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早期的天氣預警主要是對氣象災害發出預警信號,在農業的防災減災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農業的高度發展,農業防災需求日益增加,氣象災害的不斷發生也對國家農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因此,氣象服務預警對于防災減災有著極高的重要性。為有效地提高氣象服務的綜合水平,有效地減少農業損失,我國也在對氣象預警系統進行不斷地完善,通過把風云三號衛星與其他氣象衛星進行有效地融合,形成綜合監測網絡,為氣象預警提供和完善堅實的基礎。農民可以使用預警系統提前知道旱季何時到來,提前節水防止旱災造成作物損失,提前預測具體的雨季日期,及時排水防止洪水。
現階段,我國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氣象服務站,現在的氣象服務網絡對城鎮和村莊也進行了覆蓋。通過檢測以及對比分析,能夠極大地提升數據的利用效率。通過氣象觀測網能夠對氣象災害的發生情況進行詳細地分析,提前進行氣象災害的預警。各省市能夠結合實際的天氣情況,通過對現代氣象信息技術的運用,構建完善的區域氣象數據庫,要不斷完善天氣內容,把獲取的數據及時地錄入到數據庫中,進行鞏固和更新。運用數據庫中的氣象數據對明年的氣象災害進行模擬,分析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增加對農民氣象分析的服務指導,幫助農民應對災害,以提升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推動農民防災減災工作的有效開展。
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對農業是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能夠極大地影響農民是否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地方政府之間進行積極的配合,幫助農民及時地應對突發災害。為了盡量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并防止對農民的財產損失,會導致損失和糧食減產。向農民發放國家下發的《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對突發性自然災害,我國氣象局要科學預警,盡快防范,盡量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和對財產安全的損害。
為了更好地讓天氣預報在農業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氣象部門也需要不斷地提升氣象服務水平。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農民很難運用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來進行糧食生產。通過廣播、電視或網絡宣傳推廣氣象服務,加強與有關部門合作,加大氣象服務宣傳力度,提醒農民預報天氣信息,提醒農民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提高防災減災水平。在氣象災害嚴重、頻繁的地區,應設立以檢測為重點的氣象專項檢查站,及時為農民提供氣象預報,提供對策作為參考值。
確保天氣預報的及時性是氣象服務的基礎和核心。過去,天氣信息的傳播依賴于廣播電視等媒體。為提升天氣信息傳播速度,有必要利用微博、微信等傳播方式及時更新最新的天氣信息。運用互聯網技術把氣象服務的信息轉化成圖像、視頻等比較生動的內容,讓更多的人關注,有效地擴展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范圍。
要不斷完善農村預警服務設施,建立預警信息公開發布體系,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預防信息共享和應急預警信息公開制度。通過應急預警信息公開系統、LED、手機等渠道,運用基層的氣象信息辦公室、信息隊伍以及農業技術傳播中心等,積極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防治預警服務。提供具有專業性、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尤其是對于重點的農作物基地。
要建設和完善村(鎮)級氣象防災減災組織,積極地創建農業氣象防災標準化村(鎮),形成標準的農業氣象防災組織管理結構。此外,還需要重視氣象防災專家、志愿者、氣象信息員等基層氣象防災監督隊伍的組建,通過定期開展氣象防災培訓班,不斷提高我國氣象服務的能力。氣象信息團隊服務農業,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逐步形成具備“部門領導、鄉鎮組織、村民共同參與”的農業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提升農業對防災減災抵御的能力,減少農業因災害造成的損失。
建立合理的地級氣象服務體系,地級政府要積極做好氣象服務相關專項文件公開,建立“政府組織、協調、分工”的設施氣象服務機制。明確農業部門之間的分工與責任。雙方科技人員需要共同進行研究,制作新的氣象服務產品。同時,吸收引進農業氣象專家,全面提升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走出去學習其他地方的優秀科研成果,結合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的新方法、新思路,完善農業氣象防災,合理種植區劃,及時明確服務指標,培養能夠專注于方法研究以改進預報方法的人才。
結合當地氣候情況,制定與區域農業發展相符合的氣象服務產品,深入研究和分析設施環境中作物與其他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總體尺度。分析農業中作物生長與環境之間存在的聯系,對數據采集、遠程監測、自動控制等氣象服務工作進行有效地連接,發布有效預警,農民提前做好各項防護措施;分析評估寒潮、強降溫、強風和陣風,減少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對雨、冰雹等災害進行及時地預報預警,為農業生產提供更精確的參考依據。
對于不同的氣象災害,需要在農業生產中做好對氣象災害的預防工作。不同地區的氣象機構必須重視對氣候的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工作,確保天氣預報能夠及時、準確。在對氣象災害進行識別后,有必要制定應急預案,為農業生產提供預防指導,結合天氣的預測情況提出有效的對策。
同時也需要充分地發揮出不同部門的聯動效應,結合氣象災害以及以往的經驗,對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進行不斷地完善,做好不同部門之間的聯動,做好預警工作。能夠對不同級別的天氣災害進行及時地預防。同時,氣象局需要把水利、民政、農業等部門進行農業生產的一體化預警,加強氣象服務保障,確定防災措施,制定科學的防災工作指導方針,推動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
在農業防災減災行動中,對氣象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反映全面準確的信息,又要兼顧效果和目標。為此,可以有效地預測農業災害的發生時間,了解災害發生的規律,做好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地提供生產前后的農業。種植前結合氣候特點調整作物種植季節,避開高災季節。在生產過程中,為批量生產提供天氣預報,預測可能發生的災害,提前準備減災計劃。還需要收獲后的氣象服務,特別是運輸、存儲、上市時間、銷售區域等都需要根據天氣特征進行優化??傊磥須庀蠓盏膽贸尸F出具體、細致、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第一,在國家層面,可以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等進行氣候資源區劃分,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根據各地區氣候特點優化設施利用。同時進行初步的氣候背景分析,如構建比較詳細的溫度、降水、日照、風向和風速、異常天氣狀況等檔案數據庫,為農業進行服務。
第二,與農業農村部聯合開展研究,對溫室內各種作物的生理生態機制進行研究,如對光、溫、水等極端值的耐受性和各種氣象因素;對植物病蟲害發生與氣象條件的關系進行研究。
第三,對農業區域的氣象因素進行實時的監測和傳輸。采用多種先進技術,以最快的速度將天氣監測信息傳遞給農民和決策部門。減少天氣信息的傳輸時間,提高了天氣服務的時效性。
第四,針對各地區農業的需要,提供更加精細化的專項天氣預報服務。特別是在極端天氣事件和主要農業生產時期前后提供良好的天氣服務。
第五,加強對氣候變化背景下異常氣候現象的分析研究,構建氣象災害信息收集與評價系統,實現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評價一體化工作體系。同時,將農業氣象技術和農業氣象防災技術應用于農民。
氣象服務在我國占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準確的天氣預報能夠有效地確保農民快速準確地抵御災害。因此,無論是天氣預報,還是災害的預警,氣象局都需要不斷地提升專業工作水平,提高預報準確率,為農業生產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氣象服務工作,確保農業生產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