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劍鋒 顧懷勝 趙 玉
(1.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省煙草公司畢節公司,貴州 貴陽 551700)
煙葉產業綜合體是以種煙面積千畝以上的核心煙區為單位,以煙葉生產為主導,融合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配套產業,形成要素互動、產業互補的多功能、復合型、創新型的農業產業聚集區,是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煙區煙農的有效抓手,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
自從2018年以來,國家煙草專賣局提出煙葉綜合體建設政策文件精神,貴州省開展煙葉綜合體試點建設,全省第一批綜合體建設試點16個,畢節市煙草公司先試先行,規劃建設5個綜合體,積極探索綜合體運營發展模式。通過整合資源有效推動煙草產業鏈資源優化配置和技術進步,促進煙葉產業發展釋放新動能,實現煙草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那么,作為試點建設數量最多、規劃面積最廣的畢節試驗區,煙葉綜合體試點建設發展現狀如何?存在什么問題?鄉村振興背景下,煙葉綜合體產業融合發展如何提質增效?
對以上問題進行調研總結,為煙草行業探索現代煙草農業轉型升級路徑,穩定煙區煙農,實現產業綜合效益提升,促進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本調研分別于2020年8~9月、2020年11~12月先后兩次實地考察與問卷調查相結合,對貴州省畢節地區5個煙葉綜合體試點進行調研,分別是畢節市七星關區林口鎮坪壩村煙葉產業綜合體、大方縣黃泥塘鎮化理村煙葉產業綜合體、黔西縣鐘山鎮新強村煙葉產業綜合體、金沙縣安洛鄉安洛河村煙葉產業綜合體、威寧縣迤那鎮芙蓉王社區煙葉產業綜合體。主要聚焦煙葉綜合體運作模式、土地流轉情況、產業配套與融合情況、產品市場和綜合體發展成效等方面,基于產業融合視角下的綜合體運行發展現狀,分析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現狀、存在問題與下步發展方向及對策。
1.2.1 訪談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請各個煙葉綜合體負責人匯報綜合體建設運營現狀、取得成績、存在問題和下一步發展思路。課題組設計訪談提綱,向煙葉綜合體負責人、參與同志提問,進行交流,就綜合體資源集聚、利益聯結現狀問題收集資料。通過頭腦風暴、聚焦發展方向,為下一步煙葉綜合體發展對策建議提出提供基礎資料。
1.2.2 實地考察。課題組到各個綜合體試點查閱資料,圍繞煙葉產業綜合體運作模式、配套產業、資源集聚、利益聯結、土地流轉、組織保障、新型主體培育、產業工人培育等方面進行實地感受和交流。
1.2.3 通過在線填寫問卷方式調研。通過手機微信、QQ、電子郵箱發放電子版《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運行現狀調查問卷》,在設計的問卷中設置了部分開放性問題,以收集更多與研究相關的信息。
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主要涉及五類人員:
1.3.1 綜合體負責人。主要了解綜合體基本數據、運營情況、下步建設發展思路等。
1.3.2 合作社負責人。了解參與綜合體的合作社經營管理現狀、產業融合情況等。
1.3.3 煙農。了解煙農對綜合體的認識、參與意愿、收入增加情況等。
1.3.4 地方龍頭企業工作人員。了解龍頭企業參與綜合體的模式、參與意愿、發展思路等。
1.3.5 地方政府工作人員(鄉政府、村委)等。了解地方政府對產業綜合體的支持政策、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等。
2.1.1 構建起以村委為平臺的土地集中流轉機制
初步構建了以村委為平臺的土地集中流轉機制,根據綜合體內土地交通條件、肥力狀況、地塊類型等進行分類定價,再反租倒包給農戶、煙農專業合作社或村集體合作社。在流轉時間上,七星關區林口鎮坪壩村綜合體1300畝土地流轉時間普遍在10年以上。通過由村委開展土地集中流轉,較好解決了流轉過程中與土地所有者協調難度大等實際問題,所流轉的土地價格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有效爭取到當地政府對土地流轉、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2.1.2 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配套
各地區綜合體充分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通過地方政府或主動聯系省內相關農業公司,精選與煙配套的產業,并進行訂單式產銷,有效解決了配套產業選擇難和產品“豐產不豐收”的問題,產銷市場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七星關區林口鎮坪壩村綜合體選擇了西瓜、小麥、辣椒與煙輪作配套,大方縣黃泥塘鎮化理村綜合體選擇青貯玉米、大豆與煙輪作,黔西縣鐘山鎮新強村綜合體選擇中藥材(頭花蓼)、紅薯與煙套作。
2.1.3 大力拓展了產品銷售渠道
通過深挖品牌價值潛力,品牌價值紅利得到較好釋放,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很好地延伸了配套產業鏈條。七星關區林口鎮坪壩村綜合體、黔西縣鐘山鎮新強村綜合體生產所配套的產業基本都有市場訂單,其余3個綜合體只有部分配套產業產品有市場訂單,部分產品只能銷售到當地或相鄰區域農貿市場。
2.1.4 初步構建綜合體運行模式
七星關區林口鎮坪壩村綜合體、大方縣黃泥塘化理村綜合體、黔西縣鐘山鎮新強村綜合體在當地政府的領導和煙草公司的推動下,初步構建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農業公司”“村委+煙農+農業公司”“村委+煙農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或農貿市場”“村委+農戶+合作社+農業公司”等綜合體運行模式。
2.2.1 土地流轉機制待完善,缺乏長期流轉的長效機制
其一是流轉平臺不合理。威寧縣迤那鎮芙蓉王社區綜合體流轉的570畝土地基本是由煙農自行流轉,導致流轉價格定價隨意,出現總體較高的問題。其二是流轉時間不合理。除七星關區林口鎮平壩區綜合體土地流轉時間5年以上外,其余4個綜合體流轉時間僅為1年。由于流轉時間較短,不利于綜合體內設施建設、產業配套、政策扶持等工作的開展,對穩定煙區、穩定煙農也不利,易限制綜合體建設質量的提升。
2.2.2 配套產業同質化,產業配套待優化
各地區綜合體均不同程度存在與煙配套的產業比較大眾化,沒有充分結合當地生態實際和市場需求深挖與煙配套的輪作產業,在接茬作物上普遍存在種植價值較低的蔬菜(白菜、香蔥、花菜等),導致畝均綜合產值總體不高。不少綜合體在產業布局上缺乏分區域系統規劃,導致煙葉與配套輪作產業出現插花種植問題,不利于綜合體內煙地輪作。
2.2.3 新型主體培育需要加強
據接受調研的10戶農戶(含2個村集體合作合作社,2戶非煙農戶)反映,他們對新型經營主體是什么均不清楚,也未參加有關培訓和認定,對相關扶持政策也不清楚??傮w來看,5個綜合體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作基本未有效開展。
2.2.4 資源要素集聚整合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源
各地區綜合體雖然積極尋找配套產業產品市場訂單,但總體來看,社會資源(農業公司、百貨超市、生鮮超市、企事業單位等)主動參與程度不夠,綜合體吸引社會資源(人力、資金、技術、市場)的能力還不足。二是雖然政府對綜合體內土地流轉、設施建設等硬件上給予了一定支持,有效改善了綜合體內生產生活環境,但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質量提升包括的內容比較豐富,還需主動爭取政府在主體培育、產業配套、產品銷售、鏈條延伸、品牌培育、三產融合、利益聯結等方面予以扶持。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煙區政府要按照國家的有關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因地制宜地謀劃和推動本地煙葉產業的發展。二是促進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重視煙葉產業發展。通過獲得政府政策支持土地流轉,通過規?;鬓D土地,將基本煙田土地融入政府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用地,為煙葉綜合體奠定較穩定的物質基礎。三是通過加強對綜合體的發展指導,形成煙草公司幫扶指導、地方政府參與引導的發展機制,緊緊抓住當地實施集中連片地區鄉村振興契機,將煙葉產業穩定性發展納入優勢特色產業規劃。
首先,應出臺相應政策促進流轉土地。既要對流地農民進行扶持獎勵、建立流地農民保障體系,鼓勵農民流出土地,使農村綜合體規劃的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合法。其次,積極鼓勵煙農以土地入股,實現“土地變資產、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促進土地規?;图s化經營。三是通過加大對合作社扶持,對流轉集約一定數量土地、達到一定期限的企業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和獎勵,促進土地有序流轉。
首先,作為綜合體建設主體的合作社堅持以煙為主業,重點解決好技術、資金和市場三個難題,合作社應該充分整合外部資源,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其次,在配套產業選擇、輪作制度設計,促進綜合體穩定發展,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專業化服務等軟硬方面的資源條件,提升合作社自我發展能力。最后,綜合體運營管理人員要開闊眼界、提高知識技能水平、轉變傳統發展觀念,站在農村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來謀劃綜合體發展與治理。
一是應以提高煙葉生產質量為前提,結合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規劃產業,結合各煙區的政策條件、資源稟賦和農業產業規劃布局等情況,充分利用煙葉生產的輪作制度發展經濟作物,形成當地除煙草種植以外重要的經濟作物種植產業。二是充分利用育苗工場、烘烤工場發展適宜當地生產輔助產業,提高經濟效益。利用育苗工場大棚閑置期間進行附加值高且對煙葉育苗不產生有害影響的優質蔬菜、瓜果育苗及無土栽培等項,且利用烤房群與烘烤工場的條件和能力,在其閑置時段,適當、合理利用場地和設備。三是有機“嵌入”貴州農村產業革命,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確保不對煙草烘烤加工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前提下,開展辣椒、小麥、食用菌、中藥材、蔬菜等配套產業的深加工生產并形成品牌。
首先,應關心關注農戶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綜合體在建設發展中應以鄉村產業繁榮、煙農增收為根本目標,在綜合體發展過程中要解決好煙草產業和配套產業共生共融的問題。其次,應構建起農民利益保障機制,提高農戶參與的積極性。鼓勵農民將土地、房屋或其他資產入股,以獲取租金、訂單和工資報酬等,使農戶真正地參與到煙葉綜合體的建設運行,使綜合體的發展實現煙區美煙農富。
農業種植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煙葉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弱,穩定性發展常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由煙草公司、政府、合作社、龍頭企業、保險公司共同投入設立風險保障金,為煙農和配套產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通過以上各主體共同合作,構建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專業化的產業發展保障體系。最后,建立健全煙草部門、產區政府和煙農三位一體的產業災損救助機制,明確災損救助范圍、補貼對象、資金來源、列支渠道、救助標準和災損核實辦法,保障煙農合理收入水平。
首先,綜合體發展應充分整合利用多方資源,通過充分利用政府項目平臺、龍頭企業、社會資本等力量,為綜合體建設運行提供資金保障和所需資源。其次,充分整合多元主體力量和資源,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上下支持、左右聯動、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局面。最后,煙草公司應充分發揮組織協調的積極作用,在項目建設、政策資金、補貼兌現、生產組織、融合發展等方面給予大力指導與支持。
首先,利益聯結機制的基礎是有利可聯,因此需要培養和激發相關利益主體,集聚生產要素、調動有限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共生的關系,通過運行管理效率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品牌建設,延伸延長產業鏈實現各主體利益最大化。其次,根據不同綜合體發展特點,構建適應的利益聯結模式(如:煙農+合作社+龍頭企業、村集體+煙葉合作社+煙農、村委+農戶+合作社+農業公司等),形成農民、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享利潤,共享股份紅利,夯實利益主體的合作基礎,建立持久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