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慶祥
(1 福建省能源研究會 福建福州 350001 2 漳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 福建漳州 363000 3 福建省祥和地熱開發(fā)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 福建漳州 363000)
福建地區(qū)晚太古代以來經歷了多期次強烈的地殼構造運動,在太平洋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下,相應形成了一系列北北東—北東、北西及東—西、南北向構造(斷裂)帶,將福建分割成閩西北隆起區(qū)、閩西南坳陷區(qū)和閩東燕山斷陷區(qū)。新生代喜山期運動,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造成臺灣海峽在東、西兩側陸上新構造活動斷裂夾持下大幅度快速坳陷,形成具鏡像倒影特征的地塹式巨型活裂谷[1-2]。
閩西北隆起區(qū)古老變質巖地層以高山、中山地形地貌為主,最高峰黃崗山海拔標高2 157 m。
閩西南坳陷區(qū)地勢較低,以中低山、高丘陵、山間盆地地形地貌為主,受北北東—北東、北西西—北西向新構造斷裂制約,隆起帶與坳陷帶相間排列。
閩東燕山斷陷區(qū)由福安-南靖北東向新構造活動斷裂制約的燕山火山巖帶,即閩臺梯級過渡帶西部和長樂-詔安北東向新構造活動斷裂帶制約的燕山晚期花崗巖為主的巖漿巖帶,及閩臺梯級過渡帶東部組成[3]。
本構造帶地貌輪廓是地質時期歷次構造運動形成的。燕山運動時,閩臺梯級過渡帶斷裂和斷塊活動很活躍,循福安—南靖斷裂帶和長樂—詔安斷裂帶(計有6 條北東向次級活動斷裂、大都傾向南東、傾角60 ℃~80 ℃,正斷層活動)有強烈?guī)r漿噴發(fā)與侵入活動,固結后形成過渡帶西部的由西至東火山巖中山、低山、高丘的梯級等距坡降的梯度構造地形地貌單元和過渡帶東部由西往東的高丘、低丘臺地、平原、海灣、島礁、濱海、淺海的梯級等距坡降的梯度構造花崗巖為主的地形地貌單元。到了新生代喜山期,過渡帶內構造運動仍以斷裂和斷塊活動為主,繼承了老的構造方向,并有較大幅度的以上升為主的間隙性升降的垂直運動[斷裂上盤(東盤)下降]的活動強度、頻度自西向東等距梯級梯度增強,區(qū)內閩臺梯級過渡帶的西部以剝蝕為主,使第三紀沉積缺失;東部沿海以侵蝕為主,斷裂活動較強烈,在濱海地帶循活動斷裂帶有基性-超基性巖漿噴發(fā)與侵入活動。
新構造運動的早期階段,研究區(qū)內地貌與地殼運動和斷裂活動奠定了區(qū)內地貌格局,福安-南靖斷裂帶火山噴發(fā)與沉積后,受到剝蝕,形成了現(xiàn)在的中-低山地貌,河谷深切,山高嶺峻,而長樂-詔安斷裂帶下盤斷塊則以間隙性上升活動為主,自西向東發(fā)育了低丘、紅土臺地、階地、平原、海灣、島礁等相間排列的地塹、地壘系。海岸線的發(fā)育主要受北西向,北東向兩組新構造活動斷裂控制,蜿蜒曲折,港灣、半島發(fā)育,島嶼星羅棋布,海岸線的直線距離535 km(包括粵東北和浙東南的一部分臺灣海峽西岸長約700 km),曲線距離超3 000 km,但海岸線總體方向仍以北東向為主。由于北西向閩江下游新構造斷裂帶的活動,把福建海岸切割成南北兩大部分:該斷裂以北的福鼎-連江海岸以下降為主的海岸;以南的長樂-詔安海岸則為上升海岸。由于海岸曲折,港灣、半島和島嶼眾多,許多地段由巖石構成巖岸,并多具定向性:閩江口以北海岸為北北東向;閩江口以南海岸多為北北東-北東向和北西問,即主要受這兩組新構造活動斷裂的控制,沿海島嶼有603 個(福建境內)[4]。閩臺梯級過渡帶東部沿海北西向斷裂帶內傾向相反(相向)高傾角次級斷裂正斷裂活動,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北西、北北西向地塹式海灣、海灣平原、河口平原、斷陷盆地,北西與北東向這兩組新構造活動斷裂交而不會形成規(guī)模較大的海灣閉鎖段,如廈門灣[3]。
喜馬拉雅運動是臺灣海峽活動裂谷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新構造喜山運動初期,北北東向展布的臺灣海峽在東、西兩岸邊界新構造活動斷裂夾持下,地下深部上地幔長時間持續(xù)大幅度隆起,地殼長時間持續(xù)大幅度坳陷,形成現(xiàn)在的典型鏡像倒影特征的大型地塹式活裂谷,谷底沉積了巨厚的第三系、第四系瀉湖相、沖洪積相碎屑巖蓋層,厚達1 km~10 km,以北東、北西向兩組新構造活動斷裂為邊界的坳陷帶與隆起帶相間排列,北東向成帶、北西向成塊的地塹、地壘相間排列的地形地貌特征十分突出。
綜上所述,研究區(qū)深部高溫體構造地形地貌自西往東階梯狀的等距梯度坡降地質響應十分明顯與強烈,映襯閩臺梯級過渡帶及臺灣海峽密不可分的唇齒關系,系同屬環(huán)太平洋臺灣島弧構造地形地貌單元。閩臺梯級過渡帶及臺灣海峽深部高溫巖體地形地貌(成山成盆)地質響應自西向東、由北至南增強趨勢與該研究區(qū)深部高溫體成巖成礦、成災、新構造斷裂活動、火山與巖漿活動、地震活動、地球物理場與地球化學場異常、地熱異常等七大地質響應(計八大地質響標志)增強變化趨勢完全吻合一致,共同形成一條閩臺梯級過渡帶及臺灣海峽干熱巖高溫地熱等幔源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為環(huán)太平洋臺灣島弧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完整證據(jù)鏈條。福建西部的閩西北隆起區(qū)和閩西南坳陷區(qū)受環(huán)太平洋臺灣島孤構造地形地貌影響也較為明顯,同屬受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作用的影響與制約,從側面佐證這條完整證據(jù)鏈條的真實客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