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小保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偉大愿景[1]。此后,黨中央多次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從宏觀層面而言,中國城鄉間依然存在典型的二元結構,即城鄉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受此影響最大的群體是農民。但是,貧困農村基本上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農業初級產品的生產或加工,這是大多數貧困農村產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從微觀層面來看,農村缺乏新興“三農”人才的支撐。由于鄉村缺乏產業支撐和就業機會,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只能外出打工獲取更好的收入。因此,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的大多數村民,主要由婦女、兒童、老人組成,素質較低,而產業發展程度越低的農村區域,青壯年流失越嚴重,造成該農村區域發展的惡性循環。
因此,產業興旺是鄉村社會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而農業技術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與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發展,將成為中國鄉村建設生態系統產業鏈的延伸,并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筆者以廣東四會市石狗鎮蘭花產業為例,從鄉村振興視角下總結分析其實踐經驗,以供其他類似區域借鑒發展。
我國長期存在城鄉發展不均衡與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而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國的農村社會發展描繪了美好的愿景與藍圖。張九霞等認為新時代中國背景下“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直面鄉村經濟社會主義發展困境,要以鄉村的多維發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鄉之間關系,并通過傣族園中的村寨等案例研究發現,旅游業的發展在經濟層面上實現了產業結構和空間功能的多元化,在文化層面上實現了物質文化的保存與修復,在文化層面上實現了精神文化的調整與重構[2]。茹玉等認為產業興旺是農村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但同質化競爭、產能過剩、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造成的大規模產業支撐不容忽視[3]。
在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方面,李志龍以湘西鳳凰縣作為研究案例地解析了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耦合系統的演化過程,認為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主要路徑選擇,融合第一產業后可有效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4]。而張軍等通過對湖北十堰市張灣區的17個省級重點貧困村為旅游產業扶貧工作模式和扶貧政策效應后發現,旅游扶貧在促進鄉村地區旅游發展和減貧扶貧方面具有顯著作用[5]。
綜上所述,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鄉村脫貧致富,還有利于農業產業的加速轉型升級。但以上研究更多是偏向于有旅游產業基礎的地區,而忽略了絕大多數農村區域都是缺乏旅游產業基礎的。因此,普通的農村地區如何通過發展特色第一產業進而逐步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呢?這是筆者嘗試通過石狗鎮蘭花產業的發展案例進行分析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石狗鎮位于廣東四會市西部,總人口2.7萬人左右,轄區面積約140 km2,耕地1.7萬畝,林地17萬畝,人均耕地約0.6畝,山多地少、耕地細碎化,且丟荒嚴重、農村空心化現象普遍存在。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石狗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種植沙糖橘為主,但后因黃龍病暴發,石狗鎮沙糖橘產業遭受重創,隨后不斷調整農業產業。此外,石狗鎮是四會市二級水源環境保護區和生態系統功能區,轄區沒有工業企業基礎。因此,培育優勢產業是推進農村可持續脫貧的重要保障[6]。在二十一世紀初,石狗鎮以現代高效農業為核心,盡全力打造“蘭花特色小鎮”,做大做強蘭花等特色農業產業,確立了蘭花產業立鎮、文化旅游強鎮的發展定位。經過近20年的發展,石狗鎮蘭花產業初具規模,在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蘭花專業鎮,2019年又入選廣東省“一鎮一業”蘭花專業鎮。
石狗鎮的主導產業是蘭花種植業,隨著蘭花產業的不斷發展,石狗鎮農民致富脫貧奔小康。石狗鎮現有蘭花企業60多家,種植面積超過了4 000畝,蘭花年育苗達3 300萬株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解決了近4 000人的就業問題,主要情況如下。
2017年秋,肇慶第一家蝴蝶蘭種植基地——萬綠興花卉有限公司在程村落戶投產。據公司總經理凌俊杰介紹,他原本在珠海發展蝴蝶蘭種植,后經考察來到程村種植蘭花。石狗鎮政府與程村村委會經常主動聯系,為公司提供服務,解決土地租賃、基礎設施建設等困難,使得公司的基地從引進到生產僅半年時間,為程村吸引更多的商家和蘭花種植者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程村蘭花企業已達20余家,總面積接近1 400畝,年銷售產值超過了1.4億元。企業進駐的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帶動土地升值。程村土地年租金從原來的每畝400元左右升至目前的每畝1 600元左右。2)帶動農民就業。每個蘭花基地可吸收數十名村民就業,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緩解了農村的空心化問題。3)帶動農民致富。村民到附近蘭花企業務工學習后,部分村民開始創業種植蘭花。比如村民莫五妹創業種植蘭花,從最初的3畝左右發展至30畝的基地,年收入超過60萬元[6-7]。
石狗鎮2017年有貧困戶390多戶,是肇慶市貧困戶最多的鄉鎮之一。此前,除了部分被帶去珠三角打工的貧困戶,留下來的貧困戶缺少社會穩定的幫扶工作項目。
2018年春季,鄉賢潘啟明回到石狗創辦雅蘭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蘭花種植基地。公司推行“入股有分紅、流轉有田租、務工有報酬、托管經營得實惠、免費培訓學技能”等5種利益聯結機制,以“公司+”的舉措推進扶貧工作[8]:1)“公司+托管農戶”為雅蘭芳與當地農民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全托管+半托管模式有效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公司與農戶的雙贏。2)“公司+退伍軍人”為公司與鎮上的復退軍人簽訂經濟合作關系協議,支持其向農業銀行申請貸款以入股合作,雅蘭芳做擔保,根據公司效益入股人每年可得一定分紅。3)“公司+村集體”為由各村委引導整合連片農業用地,以每自然村50畝左右作為示范基地,村級集體統一入股作為示范帶動,增加集體分紅收入。4)“公司+扶貧”為石狗鎮政府與雅蘭芳公司聯合打造“蘭花產業扶貧示范基地”項目,為解決扶貧戶的穩定收入進行探索。
打造廣東省文明鄉風示范點。石狗鎮以蘭花產業為核心,充分融合當地古跡古村歷史資源,將蘭花觀賞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將福田村打造成集生態休閑旅游和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省文明鄉風示范點[9]。
號召鄉賢回鄉建設,以旅游文化節助力打造石狗靚麗名片。2018年春節,政府和村委為多年來支持家鄉建設的優秀鄉賢代表進行隆重表彰,號召更多鄉賢慷慨解囊為家鄉建設出力;2019年初,石狗鎮首屆“蘭花旅游文化節”在程村成功舉行。活動宣傳推廣蘭花產業,帶動蘭花展銷,蘭花成為了石狗鎮靚麗名片[10-11]。
石狗鎮蘭花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經驗表明,農民是鄉村振興中的主體,產業興旺是鄉村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而農業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與科技和文旅等融合發展,延伸了鄉村生態產業鏈,并助推鄉村振興事業。因此,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就要優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并建立鄉村精神文明提升的長效機制。
1)普通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物種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2)現代農業的產品和服務要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以降低其機會成本,只有當種植或者經營的收益比從事一般務工的收入要高時,農民才會更愿意留在當地發展。3)政府要做好引導和扶持,大力發展以農民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現代產業,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以積極匹配市場的核心需求。石狗鎮政府與各村委積極引領服務帶動,表彰吸引鄉賢回鄉帶動村民創業發展。
鄉村振興是中國未來持續推進的偉大戰略,是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壓艙石,各地區特色的優秀產業振興案例經驗尚待總結梳理,以供其他農村區域借鑒發展。事實上,普通農村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物種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不僅可以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事業,而且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發展經驗智慧方案,可供眾多第三世界國家借鑒,將會助力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