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蔚 石 越 吳宇碧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廣西柳州 545001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可通過口腔、肛門、生殖器及帶有病毒的陰道分泌液、血液、乳汁、精液等傳播[1-2]。有研究指出,約90%的新生兒通過母嬰傳播方式感染HIV,若未及時治療,易造成嬰兒死亡,死亡率高達10%~15%[3-4]。有研究發現,新生兒HIV 感染多在分娩前后,故妊娠期合并HIV 感染產婦如何選擇更加有效安全的分娩方式來改善妊娠結局,成為臨床亟需解決的問題[5-6]?;诖耍狙芯繉θ焉锲诤喜IV 感染產婦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并發癥及結局展開初步探討,旨在為臨床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持。
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106 例妊娠期合并HIV 感染產婦,根據不同分娩方式分為觀察組(剖宮產,50 例)和對照組(陰道分娩,56 例)。觀察組年齡20~44 歲,平均(32.11±6.18)歲;孕齡38~41 周,平 均(39.44±2.11)周;體 重63~74 kg,平 均(66.95±5.61)kg;初產婦39 例,經產婦11 例;合并糖尿病11 例,合并高血壓10 例,合并子宮肌瘤9 例。對照組年齡21~43 歲,平均(33.95±5.23)歲;孕齡37~40 周,平均(38.91±2.03)周;體重65~73 kg,平均(65.84±6.05)kg;初產婦41 例,經產婦15 例;合并糖尿病13 例,合并高血壓10 例,合并子宮肌瘤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HIV 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②年齡≥20 周歲;③足月分娩及頭位妊娠;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虎谔簩m內缺氧;③有藥物過敏史;④有麻醉禁忌證;⑤有陰道禁忌證;⑥有精神疾病史。
兩組均建立靜脈通路(≥2 條),作心電監護。對照組行陰道分娩,分娩前給予齊多夫定片(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50420),初始給藥計量為2 mg/kg,分娩中按1 mg/(kg·h)持續靜脈滴注,500 mg/d;分娩前常規消毒,根據生產情況合理給予會陰側切。觀察組采用剖宮產,齊多夫定片給藥方案與對照組一致,常規麻醉,行腹壁及子宮切開術,取出胎兒并剝離胎衣后依次縫合子宮壁、腹壁。兩組分娩后均給予抗生素干預。
1.3.1 應激因子 采用BM6010/C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希森美康),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產前及產后12 h 血漿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清皮質醇(cortisol,Cor)、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
1.3.2 分娩時間 記錄產婦總分娩時間。
1.3.3 分娩并發癥 統計產婦產后大出血、產后便秘及產褥感染發生情況。
1.3.4 不良妊娠結局 統計新生兒HIV 感染、宮內窘迫、羊水過多及早產兒發生情況。
1.3.5 新生兒評分及出生體重 采用新生兒Apgar 評分[7]評價分娩后1、3、5 min 的新生兒情況,共5 個維度,即皮膚顏色、運動與肌張力、呼吸、心搏速率及反射,總分10 分,分數越低,表示新生兒情況越差;記錄新生兒出生時體重。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個時間點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產前,兩組NE、Cor、Ang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產后12 h,兩組NE、Cor、AngⅡ水平高于產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前及產后12 h 應激因子比較()

表1 兩組產前及產后12 h 應激因子比較()
注:與同組產前比較,aP <0.05。NE:去甲腎上腺素;Cor:血清皮質醇;AngⅡ:血管緊張素Ⅱ
觀察組總分娩時間為(69.39±1.25)min,短于對照組的(729.36±152.3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613,P <0.05)。見表2。
觀察組分娩并發癥總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比較[例(%)]
整體分析發現:兩組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分娩后3、5 min,兩組Apgar 評分低于分娩后1 min;分娩后5 min,兩組Apgar 評分低于分娩后3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比較:分娩后1、3、5 min,兩組Apgar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Apgar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Apgar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分娩后1 min 比較,aP <0.05;與本組分娩后3 min 比較,bP <0.05
觀察組新生兒出生體重為(2.85±0.31)kg,對照組為(2.94±0.38)kg,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26,P=0.187)。
HIV 感染新生兒自身免疫力較低,對病毒的抵抗力不高,相較于成人HIV 感染者死亡風險更高,故有效阻斷新生兒感染HIV 病毒,對保障新生兒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義[8-10]。有研究指出,新生兒除了通過宮內傳播及母乳喂養兩種方式感染HIV 病毒外,還會通過母體分娩感染HIV,故選擇安全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兒感染HIV 病毒的重要途徑[11-13]。
有文獻指出,陰道分娩出血少、恢復快,新生兒肺炎發生率降低;而剖宮產可減輕產婦分娩痛感,縮短產程[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分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與上述報道一致。但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后大出血、產褥感染等分娩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剖宮產雖可縮短產婦產程時間,但剖宮產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會增加產后出血量,產婦臥床時間延長,產褥感染風險增加。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12 h,NE、Cor、AngⅡ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剖宮產會提高產婦心理應激反應,與應海燕等[16]研究結果一致。妊娠期合并HIV 感染產婦發生應激反應或與剖宮產手術性質有關,產后創傷應激更為突出,而臨床通過采用相應的干預措施可降低或避免產婦出現嚴重應激反應[17-18]。
健康產婦采用陰道分娩可將降低分娩并發癥,減少應激反應,但妊娠期合并HIV 感染產婦在分娩時應將新生兒HIV 感染風險作為首要考慮條件[19-20]。陰道分娩中胎膜破裂風險大,胎兒體內更易混入產婦血液;當胎兒進入產道,產婦陰道分泌物、脫落細胞、血液等可直接接觸胎兒口部、肛門等,增加HIV 感染率[21-22]。有研究發現,懷有雙胎的HIV 感染產婦在陰道分娩中,第一個出生的胎兒感染HIV 的概率明顯高于第二個出生的胎兒,這或與早出生胎兒更早接觸陰道中感染體液有關,進一步說明嬰兒越早、越久接觸母體感染陰道分泌物、血液等,感染HIV 病毒的概率就越大[23-2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HIV 感染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剖宮產可降低新生兒HIV 感染發生風險。究其原因,剖宮產可減少胎膜屏障破裂風險,阻止感染血液混入胎兒體內,能避免胎兒接觸帶有病毒的陰道分泌物。
本研究還通過Apgar 評分評價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結果顯示,分娩后1、3、5 min,兩組Apgar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此外,兩組出生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與武玉蓉[25]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剖宮產不會對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妊娠期合并HIV 感染產婦選擇不同分娩方式各有優勢,但剖宮產能縮短產程時間,降低新生兒HIV 感染發生風險,為臨床提供一定參考。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所選樣本量過低,在今后可適當擴大樣本量深入分析探討,為此領域提供客觀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