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瘦肉精”在國內外被作為養殖投入品后,至上世紀90 年代,我國對“瘦肉精”的管控法規尚處于空白。2002 年2 月原農業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176 號公告公布了《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同年4 月《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農業部公告第193 號)相繼出臺,將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等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列入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同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品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26 號,將非法生產、銷售、使用鹽酸克侖特羅(“瘦肉精”)等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品等行為列入刑事犯罪打擊對象。自此,我國明確了在養殖過程中以及飼料獸藥生產中使用(添加)“瘦肉精”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為管控和打擊該類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農業農村部在2019 年修訂并公布了《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該公告將β-興奮劑(β-agonists)類及其鹽、酯以及其化合物列入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物質,彌補了之前公告中的“瘦肉精”物質僅有幾種的局限性,根本上杜絕了不法分子用非名單內的或新型的瘦肉精鉆空子的行為。
1.1 快速檢測卡的檢測原理 目前主要的監測手段均為使用快速檢測卡進行初篩,快速檢測卡一般為膠體金法,即檢測卡的試紙條中有標記的待檢物質抗體,若檢測的尿樣中含有待檢物質,就會抑制膠體金標記的待檢物質抗體與檢測線(一般為T 線)區的待檢物質抗原結合,從而檢測卡只顯示對照線(C線)區,若無,則檢測線與對照線均會顯示,檢測人員通過其顯示的紅色線條判斷是否陽性。
1.2 檢測種類和方法局限性凸顯“瘦肉精”監管除了檢查獸藥、飼料等養殖投入品外,更為有效的是對育肥后期的動物實施“尿檢”。這一檢測普遍采用快速檢測卡的方式進行,一般檢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即“克、萊、沙”三類“瘦肉精”物質,瘦肉精物質的多樣性給監管帶來了一定漏洞。
1.3 檢測卡的質量有待提升 曾經相當長時間內“瘦肉精”快速檢測卡無國家相應的強制技術標準,生產企業更是沒有取得獸藥GMP證書和獸藥生產許可證,導致低價卡、低質卡充斥市場,給使用者帶來不少麻煩。近年來一些主流“瘦肉精”檢測卡生產企業的生產線已獲得獸藥GMP認證和免疫學類診斷制品(B 類)的生產許可證書,“瘦肉精”檢測卡生產環節的管理正步入正軌。
1.4 快速檢測卡的準確性問題 快速檢測卡的運用,給一線監管人員和從業人員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監管手段,但其僅能初步篩查結果。筆者曾對多家生產企業的檢測卡做過測試,在“克、萊、沙”三種檢測卡中,沙丁胺醇陽性試劑與克倫特羅存在交叉反映,均能表現為陽性。
按照“瘦肉精”快速檢測卡的使用說明書不難發現,其加入被檢尿樣后應在規定時間內根據顯示結果判斷是否呈陽性,然而實際運用中的環境溫度和不同動物種類的尿樣對檢測卡的顯現時間和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如牛羊尿樣快檢結果等待時間較長,出現檢測無效的幾率也高于豬尿樣的檢測。
1.5 基層監管中被檢樣品單一 現有的“瘦肉精”快速檢測卡的使用,一個基本的采樣要求就是被檢樣品應為尿樣且應保持尿樣中無雜質(若有尿樣渾濁應離心后取上清液檢測),目前主流的“瘦肉精”生快檢卡生產企業的說明書以及其技術標準中,均未載明可用于檢測畜禽血液、血清以及組織樣品的萃取液中,僅能對家畜尿樣實施檢測。若用于血液或組織樣品中“瘦肉精”的檢測,那么這種檢測方式是否有效暫且不論,至少作為監管部門而言是毫無規范性的檢測操作,其結果是否具有參考意義也會備受爭議。
1.6 采樣難度高被動性明顯 活畜采集尿樣需待動物排尿,黃牛與山羊的警覺性很高,有人靠近會導致其終止排尿,采樣耗時長且失敗率高。為此,一些地方不得不采取墊塑料布收集或直接在圈內地板上吸取樣品,很多地方監督檢測之時由養殖者提前采集好尿樣待檢來完成檢測采樣工作,如此方式或對檢測的準確性和采樣的真實性埋下隱患。
在生豬屠宰環節,一些定點屠宰場沒有落實動物待宰期間的靜養和自由飲水制度,特別是待宰動物經長距離運輸后,其膀胱內已無尿液滯留,導致無法采樣。綜上,看似簡單的快速檢測,實則面臨著既耗時又費勁的境遇。
2.1 應創新“瘦肉精”檢測手段 生產企業可在現有基礎上開發使用全血(或血清)使用的快速檢測試紙,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開發檢測結果更加準確的快檢設備,提高“瘦肉精”檢測結果的含金量。
在行業監管方面,應增大經費投入,確保基層一線有足夠的快速檢測卡儲備,同時加強縣級“瘦肉精”檢測實驗室的建設,加大對養殖投入品特別是自配料的監測工作,為“瘦肉精”的監管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提升監測水平。
2.2 “瘦肉精”不具有在體內長時間殘留的特性,飼喂動物后,若停喂約15 日左右即可完全被代謝,無法被檢出。要對養殖環節加大對其自配料和育肥后期畜禽的監測頻次,最大程度地減少監管盲點。
2.3 壓實畜禽屠宰企業主體責任 養殖環節點多面廣,加之目前執行的“瘦肉精”監管工作均為按比例抽檢,難以實現“逐頭采、逐批檢、全覆蓋”,所以屠宰環節應作為“瘦肉精”監管的關鍵性環節,必須加強監測力度。建議參照“屠宰企業非洲豬瘟自檢制”出臺更為明確的行業監管制度,畜禽屠宰企業應配備更為有效的“瘦肉精”檢測設備,讓企業切實履行并做到“逐頭采、逐批檢、全覆蓋”的“瘦肉精”自檢責任,把好最后一道關,確保上市的畜禽產品安全有保障。
“瘦肉精”的監管工作,是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環,不僅是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促進畜牧業經濟良性發展和樹立維護政府形象的重要舉措。只有不斷探索新的監管模式和更新監管手段,以及提升養殖從業者的自律性,進一步壓緊屠宰企業的主體責任,才能形成完整的監管鏈條,從而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