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貞靈 王海燕
摘要:通過在臨床上Bobath技術結合針刺對痙攣型腦癱兒童運動功能的康復治療,最大程度的提高痙攣型腦癱患兒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使痙攣型腦癱患兒能夠得以回歸家庭和社會,也為痙攣型腦癱患兒提供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Bobath技術 ?針刺 ?腦性癱瘓 ?運動功能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簡稱腦癱,指的是胎兒或嬰幼兒出生之前到出生后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發育中的腦損傷,導致小兒腦部非進行性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發育異常[1]。所有腦癱類型中,痙攣型腦性癱瘓發病率最高,占據全部類型腦癱的60%-70%[2]。痙攣型腦癱是指由于未成熟的大腦在各種原因作用下發育不全,而導致非進行性腦損傷所引起的運動和姿勢絮亂。
對痙攣型腦癱患兒的康復方面目前存在問題是診斷和評估腦癱療效尚無嚴格的統一標準。痙攣型腦性癱瘓一直是難以攻破的病癥之一,它對患兒家庭的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而Bobath技術結合針刺治療對小兒腦性癱瘓的運動功能恢復有所改善,可以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負擔。
2 ?臨床資料與方法
2.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某醫院兒童康復醫學科進行康復治療的40例痙攣型腦癱兒童為本次研究對象。經本院倫理委員會與腦癱患兒的家屬做好溝通,根據腦癱患兒病情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進行隨機分組法進行分組,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組(在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Bobath技術+針刺)。
2.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技術進行康復訓練,常規康復治療技術包括:關節松動術、經皮神經電刺激、神經肌肉刺激儀等。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Bobath技術結合針刺治療,Bobath技術是關鍵點的控制,以達到抑制痙攣性姿勢反射和異常姿勢反射的目的,從而促進正常的姿勢反射[3]。運動發育不成熟是腦性癱瘓的主要原因,發育過程中腦組織受損,運動功能發育緩慢或發育不全。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腦癱患兒的運動發育明顯緩慢或欠發達。
2.結果
粗大運動功能評定量表(GMFM-88)、改良Ashworth分級等評定患兒的康復情況,統計分析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并使用均值±標準差( ±s)表示評估測量數據中各項指標的得分,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1一般信息比較
在這兩組患者之間,性別、民族、年齡、發病時長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兩組參考對象無明顯差異,不影響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見表2-1)
2.2 ?兩組運動功能比較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GMFM)評分。治療前,兩組間粗大運動功能量表(GMFM)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如表2-2所示,腦癱患兒經3個療程的治療后粗大運動功能量表(GMFM)的評分同治療前相比明顯提高,且治療組的評分提高更為明顯。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GMFM)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對痙攣型腦癱粗大運動功能的恢復的治療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結果如表2-2所示
2.3 ?患兒肌張力療效分析
痙攣型腦癱患兒治療前改良Ashworth評定中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所示,治療后3個療程后痙攣型腦癱患兒的改良Ashworth評分同治療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且治療組的更為顯著。治療組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Bobath技術結合針刺治療對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肌張力恢復更加明顯。結果如表2-3所示。
3 結語
以上結果表明:Bobath技術與針刺療法相結合的康復治療手段,對痙攣型腦癱患兒的關節活動度、粗大運動的恢復有很好的康復效果,對痙攣型腦癱總體的運動發育及綜合功能的發于也是有所改善。Bobath技術與針刺相結合療法明顯優于簡單的常規訓練療法,Bobath技術與針刺療法相結合優于傳統的康復訓練療法,可改善痙攣性腦癱患兒的長期運動發育功能和痙攣。一般而言,與傳統的康復治療方法相比,Bobath技術與針刺相結合可以改善痙攣性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發展水平和痙攣程度,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曉捷.中國腦性癱瘓的現狀、挑戰及發展策略[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7-8.
[2]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7):747-754.
[3]燕鐵斌,姜貴云,吳軍,許建文等.物理治療學[M].北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