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泓鑫 賈甜甜

摘要:目的:觀察并研究Bobath療法聯合針灸療法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療效。方法:選取山東省淄博市某醫院收治入院且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的60名腦卒中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對照組僅采取常規康復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取Bobath療法聯合針灸療法。結果:兩組治療后評分均優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患者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
關鍵詞:Bobath療法 ?針灸療法 ?腦卒中 ?上肢運動
1 ?引言
腦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發病突然且病情進展速度快、由各種原因造成的腦血管受損或局灶性腦組織損害的腦血管疾病。本研究對于腦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的患者采取Bobath療法與針灸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觀察兩者結合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療效。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淄博某醫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60名,所有患者均需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并且由上級醫師與上級康復師的一致商討下,以腦卒中診斷標準為指導進行確診后收入康復科。將符合上述標準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采取常規康復療法治療);實驗組(30例,在常規康復療法基礎上聯合Bobath療法及針灸療法),60人在年齡、性別、腦卒中分型上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2.2 ?治療方法
2.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療法進行治療,作業療法與運動療法均為每節課40分鐘,每天兩節課,每周治療5天。以活動患者的近端關節及遠端關節為訓練原則,逐漸由單關節活動增加至多關節活動;訓練內容包括良肢位的擺放、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誘發隨意運動等[1]。
2.2.2 ?實驗組治療方法
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Bobath療法聯合針灸的治療方法。
Bobath療法主要訓練包括體位控制、感覺刺激、促進正常運動的發生、抑制異常模式等。
針灸治療選擇埋針與溫針灸相結合,并配合艾灸的方式進行治療。頭針穴位主要選取百會穴、前頂穴、四聰穴等穴位;對于認知功能輕度障礙患者、意識狀態較差患者通常留針進行治療,每次留針30-40分鐘,每天一次,一周五次;在留針過程中配合以灸法,約20分鐘。體針選擇透刺法并配合溫針法,透穴針灸穴位均取自偏癱側:肩髃透臂臑、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合谷透太溪[2],每次30分鐘,每周5次,針刺過程中將艾絨搓成團狀,包裹在針柄上后將其點燃[3]。
2.3 ?療效評價方法
上肢運動功能評定采用Fugl-Meyer評定量表上肢部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量表,上肢痙攣情況評定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2.4 ?數據統計學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23.0軟件來進行數據分析,所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采用t檢驗,P<0.05說明此次研究數據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治療前后患者上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價
3.2 ?治療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改良Barthel指數)
3.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改良Ashworth痙攣程度分級比較
4 ?討論
由結果可知:在經過8周的康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痙攣情況均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且實驗組較之對照組改善較大。
Bobath療法聯合針灸療法可以疏通經絡,保持患肢血液循環,避免對患側肢體的忽略與失用。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腕穩定性及上肢的協調性與速度均得到了較好的改善。
通過針灸療法,可以放松痙攣的肌肉,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Bobath療法,可以更好地抑制痙攣、降低肌張力,Bobath技術可以利用健肢帶動患肢,增加患者的使用頻率,防止患肢的失用的同時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動。
5 ?結論
經過研究發現,Bobath療法聯合針灸療法無論是在肌張力、運動功能還是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Bobath療法聯合針灸療法能夠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痙攣情況,從而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再配合常規康復治療及各種輔助手段,最終達到提高患肢功能的目的。兩者相結合,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及臨床表現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極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肢體功能,對肢體功能恢復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減輕了患者家屬的壓力,也增加了患者的生活信心,有望幫助患者更快地回歸家庭與社會。
參考文獻
[1]溫曉丹.作業治療對中老年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作用[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19(2):212-214
[2]譚世洪.透穴針刺聯合Bobath技術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痙攣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