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燕
(百色市中醫醫院,廣西 百色,533000)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是為全院提供基礎服務保障的重點部門之一,是現代化醫院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關鍵環節。外來植入器械管理則是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重點內容之一,外來醫療器械是指由器械供應商租賃借給醫院,非醫院購買器械,可重復使用,主要用于與植入物相關領域的手術器械[1]。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診療技術日新月異,治療理念的進步更促進了手術器械和植入物結構與材料的不斷變革。骨科手術器械與植入物不斷推陳出新,具有材料多樣、結構復雜、價格昂貴的特點,且基于術式的特異性高,尤其是與植入物配套使用的器械專一性強,在同一家醫院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因此,醫院不把這類器械作為常規備用器械,而是通過器械公司提供或租賃給醫院臨時使用,并在各家醫院循環流轉,實現資源共享,以滿足各類骨科手術的需求[2]。但是這些外來植入器械存在嚴重的清洗和消毒隱患,不給予有效的護理管理會增加醫院感染風險,降低護理質量,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基于此,本研究為探究細節護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外來植入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選擇本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入的200 件外來植入器械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收入的100 件外來植入器械,設為觀察組,另選擇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收入的100件外來植入器械,設為對照組。兩組外來植入器械一般情況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相關管理措施,規范每一項操作等。觀察組:實施細節護理管理,(1)組建細節護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和3 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負責填寫工作日志,對每日工作中發現的清洗、消毒、滅菌等質量問題進行記錄,每周小組開一次會議,總結匯報日常工作情況,分析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共同討論出改進方案,依照實際質量問題制定相應的目標,細化各項工作流程。(2)清洗流程:清洗徹底是消毒滅菌工作能夠成功的前提,因此對于外來植入器械首先要進行嚴格的清洗,對于一些特殊科室如骨科的器械腔隙比較多、關節多、結構復雜,根據器械說明書選擇正確的清洗消毒方式,在清洗時須將充分軸節打開,拆卸時應嚴格遵循器械說明書要求,植入物不可使用潤滑劑。有污漬須先刷洗后再放入清洗消毒機。(3)包裝管理:包裝前應檢查器械質量,仔細檢查器械清潔度、外形是否完整、關節的張力和靈活性等,根據器械配置清單進行雙人核對之后嚴格按照WS310.2-2016.5.7 要求的規格、重量進行包裝,重量≤7kg,標簽信息詳細標注術者姓名、床號、器械名稱、包裝者、滅菌者、滅菌日期和有效期等。(4)滅菌操作及監測管理:滅菌工作是預防感染的最重要的環節,外來植入器械的滅菌及監測應遵循WS310-2016 的要求及設備廠商說明書的要求執行,包裝好的手術器械要及時進行滅菌,在裝載前工作人員再次仔細檢查包裝是否完整、包外的標識是否清晰齊全。外來植入器械多數為金屬器械,包裝比較大,數量也比較多,因此在裝載時要放置在更容易滅菌的地方,滅菌時應觀察并記錄各項參數及設備運行狀況。將PCD、生物監測包放置在滅菌器最難滅菌處,滅菌結束之后將物理監測滅菌記錄單貼在滅菌監測、循環、放行表上。將生物指示劑放在培養閱讀器中進行培養,設置陽性對照,三小時觀察培養結果,監測結果合格方能放行,記錄監測結果,簽名,便于后期的追溯管理。(5)追溯管理:建立完善的植入器械管理制度,通過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系統記錄復用無菌物品處理各環節的關鍵參數,包括回收、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儲存發放、使用等信息,實現可追溯。追溯功能通過記錄監測過程和結果,對結果進行判斷、提示預警或干預后續相關處理流程。急診手術需要使用到外來植入器械包時,要嚴格依照WS310.3 中的要求,緊急情況滅菌植入器械,使用含第五類化學指示物的生物PCD 進行監測,五類化學指示物合格方可提前放行,生物監測結果應及時通報使用部門,記錄使其可追溯,保證外來植入器械的使用安全性。(6)管理制度不斷改進: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對各個工作環節做到勤指導、檢查、整改,嚴格落實質量控制,制定質量考核制度。小組成員每天都要檢查外來植入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質量以及流程的符合情況,對于出現不合格的器械要進行重新清洗、消毒、滅菌,嚴格做好事前控制。在管理過程中適當調整管理方案,及時改進做到持續質量改進。
1.3 觀察指標(1)兩組外來植入器械不合格率比較。(2)兩組手術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比較,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情況調查問卷發放給手術醫師評價,包括器械性能、器械清洗質量、準備充分度、護士專業技術四項,每一項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越高手術醫護人員滿意度越高。兩組均由同一組手術醫護人員評價,共10 名醫護人員參與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 標準差(±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其中P<0.05 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外來植入器械不合格率比較觀察組外來植入器械不合格率為1.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00%(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外來植入器械不合格率比較(n=100,件)
2.2 兩組手術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器械性能、器械清洗質量、準備充分度、護士專業技術四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2:

表2 兩組手術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比較(n=10,分)
臨床外來植入器械的質量管理一直是同行高度重視的問題,但是經調查顯示外來植入器械在質量方面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外來植入器械在各個醫院的流通性較廣,清洗及滅菌質量難以保證,是引發醫院感染的重要隱患之一[4]。因此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人員需要重視外來植入器械的管理,建立明確的管理目標,提高其清洗、滅菌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本研究得出觀察組外來植入器械不合格率為1.00%,顯著比對照組的9.00%低(P<0.05);觀察組器械性能、器械清洗質量、準備充分度、護士專業技術四項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外來植入器械在很多醫院中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清洗問題:外來植入手術器械大多清洗比較困難,每位護理人員醫學知識水平的各有差異,因此很容易出現清洗不到位的情況[5];(2)包裝:有些供應商或廠家對器械的包裝有時也存在不規范和不合格的情況,經常會出現過重、過大或者濕包的情況;(3)裝載:有時會出現器械超載的情況,包裝不合格或者無縫隙均會影響滅菌效果;(4)管理:對于外來植入器械的滅菌以及生物監測沒有同時進行,即使有時同時進行,可能會因手術室的要求提前放行。對于以上種種問題本院制度規范化的細節護理管理,首先組建細節護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每天都要仔細檢查外來植入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情況,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記錄并通過開會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方案制定相應的質量目標,持續質量改進,細化各項流程[6]。首先是清洗流程,嚴格清洗外來植入器械,對于一些關節多、腔隙多、結構復雜的器械要首先充分打開各個軸節,拆開各個能拆卸的部分,人工刷洗之后再放入消毒機消毒。包裝管理上要注意在包裝前仔細檢查,嚴格按規格要求包裝[7]。包裝好的器械要及時進行滅菌,注意在裝載時放在最容易滅菌的地方,滅菌之后及時記錄監測結果。建立一套完善的植入器械管理制度,方便后期追溯管理,工作責任到人,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8]。各項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均要不斷改進,嚴格落實質量控制,讓每位護理人員掌握對外來植入器械的接收、清洗、包裝、滅菌等一系列規范操作,保障各個環節的質量,提高清洗、滅菌效果,手術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更高,同時外來植入器械的不合格率顯著更低[9]。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中心外來植入器械管理中應用細節護理能顯著有效降低外來植入器械的不合格率,提高手術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