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柳州,545000)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CSSD)是指醫院內承擔各科室所有重復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的部門,是醫院供應無菌物品和器械、保證護理質量以及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科室,CSSD 不僅要保證無菌物品的供應,更重要的環節是保證無菌物品的質量[1]。CSSD 的工作具有重復性高、隱匿性強等特點,因此需要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模式[2]。有研究表明,PDCA 循環法能有效降低手術器械的感染率[3-4]。PDCA 循環管理模式不僅能降低醫療器械相關感染,也能改善醫院其他科室對供應室的滿意度,有助于提高整個醫療水平[5-6]。如何做好CSSD 的消毒滅菌工作已被廣泛關注。PDCA 循環法是最早由Walter A.Shewhtar 提出,由美國質量管理學家Dr.W.Edwards.DemingD開發,形成系統的理論。是一種科學有效解決問題的管理方法[7],PDCA 循環法是通過嚴格的規定和循環步驟進行實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計劃設計、計劃執行、檢查效果,以及行為反饋[8]。本研究采用PDCA 循環對工作質量的管理,以觀察PDCA 循環法對供應室消毒滅菌的效果和護理工作質量。
1.1 研究對象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CSSD 處理的360 件醫療器械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PDCA 循環護理,對比兩組的消毒滅菌效果。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對照組嚴格按照醫院相關標準進行管理,包括對醫療器械及無菌物品的清洗、包裝和整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PDCA 循環護理模式對CSSD 的工作進行管理。PDCA 循環護理模式具體如下:護理計劃(Plan):在工作中善于發現存在的常見問題,并根據原因分析制定計劃,CSSD工作常見的問題主要有:管理制度不規范,不能有效地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平時工作中,部分護士出現對消毒工作不夠重視、懈怠等情況,加上清洗消毒不夠成熟規范化,從而導致消毒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各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參差不齊;低年資護士對清洗和滅菌操作技術不熟練工作效率低下;自我保護意識不足,缺乏職業暴露處理的經驗,容易引發醫源性感染。針對上述護理問題,觀察組護理人員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并在實施環節應用,并及時反饋。實施環節(D):①積極組織全科室護士學習供應室管理相關培訓計劃,針對常見的問題進行溝通和反饋;②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多種培訓方式結合,包括線上線下,院內院外以及專科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防護水平。③規范消毒和滅菌的日常護理操作,所有出入供應室的消毒物品,需專人核查、分類清點,并由專人管理。消毒完成的物品和未消毒的物品要有明確的標記并正確分類妥善安放。④成立考核隊伍,加強監督管理,科內定期組織質量及消毒抽樣檢查,對高污染風險的區域,及時做好空氣質量采樣,并加強消毒,提高滅菌質量;并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定期檢查落實情況,定期抽查。檢查環節(C):建立質控小組,質控小組由護士長以及高年資護士組成,負責供應室日常工作尤其是常見問題的檢查和監督。檢查的相關內容包括:各個消毒滅菌效果、護理記錄本的登記情況和相關制度的執行情況,并加強與護士之間的溝通,積極地改進和完善PDCA 模式管理流程。糾正環節(A):按時組織PDCA 循環總結會議,探討PDCA 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手衛生、手術器械消毒、除銹的合格率、消毒液濃度、滅菌物品合格率、呼吸道管路清洗消毒合格率;②比較兩組工作質量評分:清洗質量、包裝質量、環境管理、設備管理。
1.4 統計學方法SPSS 25.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t,計數資料[n(%)]-卡方檢驗,P<0.05 表示差異明顯。
2.1 兩組護理管理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環境管理評分、設備管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 s,分)
項目 清洗質量 包裝質量 環境管理 設備管理對照組(n=180) 94.58± 2.27 94.46± 1.77 93.83± 2.04 94.67± 2.98觀察組(n=180) 97.09± 1.67 97.06± 1.52 95.34± 2.60 96.04± 2.21 t 值 11.95 14.91 6.13 4.95 P 值 0.000 0.000 <0.001 <0.001
2.2 兩組護理管理效果比較實驗組的手衛生合格率、手術器械消毒、合格率、除銹的合格率、滅菌物品合格率、呼吸道管路、清洗消毒合格率、消毒液濃度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消毒質量比較例(%)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核心科室,其主要工作是對臨床各科室的醫療器械和物品進行清洗消毒,保障無菌醫療器械的質量、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隨著醫學技術及醫療器械的不斷優化改進,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要求也隨之提高,對供應室提出了新的挑戰,若質量不達標,會引起醫院感染,導致醫患糾紛的發生[9]。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至關重要。
PDCA 循環是一種全面科學的質量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主要包括計劃(P:Plan)、執行(D:Do)、檢查(C:Check)以及處理(A:Action)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制定嚴格的執行措施,層層遞進,不斷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監督和評價機制,在制定護理管理計劃、實施管理計劃、監督檢查以及持續性改進和處理的循環過程中,有效改進和完善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10-11]。PDCA 管理模式能顯著提高科室的質量控制水平,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12-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清洗滅菌合格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綜合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均為P值低于0.05。說明PDCA 循環管理過程中,能提高消毒滅菌的質量,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督促其嚴格執行相應的消毒管理措施。同時,PDCA 循環管理強調以供應室工作人員為管理核心,要求護理人員掌握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增強風險意識,及早發現問題,以減少工作中風險事件的發生,使其工作更具規范化、程序化及科學化,最終使消毒供應中心各項工作質量得以提升[14]。
綜上所述,在消毒供應中心中實施PDCA 循環護理管理可有效地提高綜合管理質量,提高清洗滅菌合格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行廣泛推廣與應用。